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南诏残魂 > 第50章 唐使再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姚州都督府内,剑南节度判官王大人看着案几上那封字迹工整、分析透彻的绢书,以及旁边那枚质地温润、却带着硝烟气息的蒙舍王室玉佩,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送来的“礼物”的途径十分蹊跷,是混杂在一批前来打探消息的商队中,由一个小乞丐“意外”撞到他的轿夫后塞过来的。护卫搜查无果,直到回府后才被发现。

绢书上的内容让他心惊。其中关于吐蕃兵力分布、后勤弱点的描述,与他手中零星情报拼凑出的图景高度吻合,甚至更加详细!尤其是那几个标注可能藏有财物的地点,更是极具诱惑力——若能获取,无论是充实军资还是上缴朝廷,都是大功一件。

而最后那段关于“义军”的表述,更是意味深长。

“深受吐蕃之苦、熟悉本地情况、愿为大唐前驱…”

王判官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所谓的“义军”,就是之前那个神秘莫测、行事狠辣的“影子”势力!他们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而且还送上这样一份“投名状”。

他们想干什么?寻求招安?还是想借大唐之力报复吐蕃?

无论目的为何,这份绢书都证明了一点:这股力量的首领,绝非等闲之辈。其眼光、魄力和对时局的把握,远超那个自焚而死的蒙细奴或是已成焦土的浪穹诏主。

更重要的是,眼下吐蕃势大,已严重威胁大唐西南边境。朝廷虽已得知洱海剧变,但援军调动、粮草筹措尚需时日。若能有一支熟悉地形、战力不俗的本地力量不断袭扰吐蕃后方,无疑能为大唐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甚至可能创造战机。

这笔买卖,似乎做得。

但王判官也深知与虎谋皮的道理。这股力量太过危险,能用,却绝不能放任其坐大。

他沉吟良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数日后,一支打着唐朝使节旗帜的小型队伍,在一队精锐唐军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姚州城,却没有前往硝烟弥漫的邓川,而是转向了浪穹与蒙舍交界的偏僻山区。

队伍中的核心人物,正是微服而来的王判官本人。此行极其隐秘,他对外宣称是去视察边境防务。

根据绢书中留下的极其隐晦的联络方式,队伍在指定地点留下了特殊的标记。很快,一名作猎户打扮、眼神机警的汉子出现在唐军视线中,经过确认,他引领着使团队伍,在山林中曲折前行,最终来到了一处隐蔽的山谷入口。

“使者大人,我家主人已在谷内等候。为表诚意,请您的护卫在此等候。”猎户不卑不亢地说道。

唐军护卫队长立刻表示反对,认为太过危险。

王判官打量着这处易守难攻的山谷入口,又看了看那猎户沉稳的神色,摆了摆手:“无妨,入乡随俗。你们在此等候。”他选择赌一把,赌对方更需要大唐的支持。

他只带了两名贴身文吏,跟着猎户向谷内走去。

山谷深处,一处清理出的空地上,简单摆着几张桌椅。一个身影背对着他们,正站在一副悬挂的巨大地图前。听到脚步声,那人缓缓转过身。

王判官终于见到了这位神秘的“影子”首领。

他很年轻,这是王判官的第一印象。年轻得有些出乎意料。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冰冷、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和威严。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颔首。

“王大人,久仰。”声音平静,略带沙哑。

“阁下便是近来名动洱海的‘义军’首领?”王判官压下心中的惊讶,开门见山,“你所赠之礼,本官已收到。确是好礼。却不知,阁下所欲为何?”

皮逻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手指向地图:“大人请看。吐蕃铁骑虽暂据邓川,然其兵力分散,补给漫长,如巨蟒缠身,首尾难顾。其暴虐统治,已激起蒙舍、浪穹遗民无尽怨恨。其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

他的分析一针见血,与王判官的判断不谋而合。

“然其毕竟势大,非我一己之力可撼动。”皮逻阁话锋一转,看向王判官,“大唐乃天朝上国,岂容吐蕃蛮夷肆虐边陲?我等虽力微,却愿为大唐耳目,为大唐爪牙,持续不断地放吐蕃之血,让其不得安宁。待天朝王师一至,里应外合,必可一举荡平丑类,还西南一个太平!”

话语铿锵,既表达了效忠之意(至少表面如此),又清晰地点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合作方式——他们不做正面抗衡的炮灰,只做持续骚扰的尖刀。

王判官心中快速权衡。对方的表现比他预想的更加老练和难缠。

“阁下所言,确有其理。”王判官缓缓道,“朝廷亦不会坐视吐蕃坐大。然…口说无凭。阁下欲显诚意,须有投名之状。”

“大人想要何状?”

“吐蕃浪穹镇守使,‘论噶尔’。”王判官吐出一个名字,这是吐蕃派驻浪穹地区的最高官员,也是论钦陵的重要臂膀,“此人残暴好杀,手上沾满唐民及各部鲜血。取其首级,便是最好的投名状。”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且危险的任务,堪称九死一生。王判官意在试探对方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是借刀杀人。

皮逻阁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山谷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直视王判官:“可。”

只有一个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好!”王判官抚掌,“若此事能成,本官必上奏朝廷,为阁下及麾下义士请功!钱粮军械,亦会设法筹措,以为支援。”

双方又密谈了近一个时辰,就联络方式、情报传递、物资交接等细节进行了初步约定。皮逻阁始终冷静而敏锐,在确保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争取着最大的实际利益。

会谈结束,王判官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山谷。他既为找到一把对付吐蕃的利刃而稍感轻松,又为这把刀过于锋利且难以掌控而隐隐担忧。

送走唐使,岩嘎和影十七立刻围了上来。

“首领,真要去做掉那个论噶尔?那可是块硬骨头!他的大营守备森严!”岩嘎虽然好战,但也知道难度极大。

皮逻阁看着地图上标记的浪穹镇守使大营的位置,眼中寒光流转。

“硬骨头,啃下来才有味道。”他冷声道,“这不仅是为唐朝交投名状,更是向所有人宣告——在这片土地上,谁才是真正的主宰者。吐蕃的镇守使,我想杀,便能杀!”

他看向影十七:“‘十七’,你对那里最熟悉。我们需要一个计划,一个万全的计划。”

影十七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重重抱拳:“属下必竭尽全力!”

唐使再临,带来的是危机,也是机遇。

一场针对吐蕃高官的刺杀行动,即将成为皮逻阁向整个世界发出的、最尖锐的宣告。

潜龙,不再满足于阴影中的游弋。

它要探出利爪,进行一次震惊世人的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