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 > 第325章 张浚飞信邀忠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凤翔被围,天子蒙尘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向四方。在这人人自危、明哲保身的时候,却仍有不甘寂寞、心怀李唐的“”“忠臣”在暗中活动。其中最为积极,也最为着名的,便是曾官至宰相的张浚。

张浚此人,堪称晚唐政坛的一朵“奇葩”。他忠诚于唐室之心,确实不容置疑,但其行事往往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些迂阔。当年他就不顾实际,力主并组织了诸镇兵马讨伐实力强大的李克用,结果大败亏输,反而加剧了朝廷的衰弱。如今,他眼见朱温围困凤翔,威逼天子,其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心中忧愤难平。

窝在汴州的张浚,得知凤翔城破在即,皇帝若落入朱温之手,则大唐名存实亡。他环顾天下强藩,李克用新败,李茂贞自身难保,王建偏安西蜀,目光最终投向了东方。他认为,唯有镇守青州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和已统一南方的东海王钱镠,或许还有能力和意愿对抗朱温。

王师范年少继位,素有忠义之名,治下青州兵精粮足,且地处朱温侧翼,威胁巨大。而钱镠坐拥东南,实力雄厚,刚刚完成南方统一,兵锋正盛。若能说动此二人东西夹击,或可挽狂澜于既倒!

于是,张浚冒着极大的风险,遣出心腹死士,携带他亲笔所书的密信,分别潜往升州和青州。

密信之中,张浚以极其沉痛和激烈的笔触,控诉朱温的罪行:“……朱温逆贼,豺狼成性,欺凌主上,围困行在,胁逼圣躬,罪孽滔天,神人共愤!今天子蒙尘,社稷危如累卵,凡我大唐臣子,岂能坐视?王\/公世受国恩,忠义素着,手握强兵,雄踞一方。浚泣血恳请,望公念君臣大义,振臂一呼,起兵勤王,共讨国贼!挽天倾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在此一举!……”

这封充满悲情与理想的密信,几经周折,首先送达了升州东海王府。

钱镠在宽阔明亮的殿内展信细读,他看得很慢,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的案几。殿内侍立的李振、周繇等心腹谋臣,皆屏息凝神,等待着主公的决断。

读完信,钱镠脸上露出一丝复杂而玩味的笑容。他将信递给李振,对众人道:“这张相国,忠则忠矣,然……还是这般不顾时宜,喜行险棋。”

李振迅速浏览一遍,冷笑道:“大王明鉴。张浚这是病急乱投医,欲驱虎吞狼,借我江东之力,行其忠唐之志。其心可悯,其策……未免天真。”

钱镠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目光扫过己方辽阔的南方疆域,最终定格在中原汴州的位置。“不过,”他话锋一转,“他这封信,倒是来得正是时候。”

他记得历史上是有这么一件事的好像没有成功,不过成就了王茂章的威名。

周繇上前一步,谨慎道:“大王,我南方新定,虽兵精粮足,然北进中原,事关重大。朱温势大,若贸然与之全面开战,恐非上策。”

“孤知道。”钱镠摆手,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全面开战,时机未至。但,趁此机会,试探一下朱温的虚实,顺便……给王师范那边添把火,让他去和朱温碰一碰,于我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张浚想借我的力,我又何尝不能借他这封信,以及王师范这把刀呢?”钱镠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当即下令:“以孤的名义,遣一精明干练之使,秘密前往青州,拜会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不必带任何书面凭证,口信即可。内容嘛……”他略一沉吟,“就说,东海王素知王公忠义,心系王室。今闻汴州不臣之举,亦深感愤慨。张相国之信,已悉。若王公有意为朝廷分忧,振臂东指,我江东虽远,亦愿在道义、乃至必要时,在战略上予以声援呼应。具体如何行事,还望王公审时度势,自行决断。”

“另外,”钱镠补充道,“让我们在山东一带的细作,密切注意青州动向,一有消息,立刻飞马传报!”

“臣等领命!”

很快,一名不起眼的吴国使者,带着钱镠的口信,悄然离开升州,北上前往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