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扬州城下暖室会晤,一锤定音。随着杨行密表态归附,笼罩在淮南上空的最后一片阴云骤然消散。钱镠雷厉风行,返回润州后,即刻下令由周繇牵头,会同军政司的罗隐与杨行密的心腹谋士戴友规,共同制定对原淮南军的整编细则。这是一项极其敏感且关键的工作,既要彻底消化这支力量,消除隐患,又要顾及杨行密及其旧部的体面与忠诚。

经过周密核算与反复磋商,一套详尽的整编方案最终出炉,并得到了钱镠与杨行密双方的认可。

当前,杨行密麾下名义上仍有约六万军队,但其中大半是近两年为应对朱温威胁而紧急招募的新兵,虽经训练,却严重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与忠诚度皆存疑虑。

因此对原淮南军进行严格筛选,淘汰老弱、意志不坚及兵痞惯犯,预计裁撤近半。

为保持整编后部队的战斗力并融入吴越军体系,从钱镠直属的营田军中,筛选部分训练有素、表现优异的士卒补充进来。还将原驻守寿州、由刘金、贾公铎统领的效节军左右厢(经历战斗,伤兵复员后约剩七千余人)纳入整编序列,作为骨干力量之一。

最终,计划以这多方来源的兵员,合编为两个满编的军,每军额定两万人,采用与吴越牙兵相同的前后左右四厢编制。

第一军:军号为忠勇军,其将其位列牙军,与天雄、神武、胜捷、威远四军同级,享受相同的待遇和装备,由杨行密本人亲自兼任忠勇军都知兵马使。

第二军:军号为效节军,由原效节军刘金、贾公铎部七千余人与筛选留下的淮南兵作为骨干,其他缺额由营田军补充,位列镇兵序列,与常胜、德胜等军同级,待遇和装备也相同,任命朴正雄为效节军都知兵马使。

原本按照之前的承诺是从杨行密军挑选,但杨行密也是个妙人,最后亲自指示戴友规,此军可由钱镠派将统领,自己有一部分军权即可。钱镠最后选了新罗海寇出身,劳苦功高、忠心不二的朴正雄。

朴正雄调任效节军主将,其原职——归德军都知兵马使出现空缺。钱镠毫不犹豫,即刻下达任命:

以朱瑾为归德军都知兵马使!

这正是此前钱镠亲口对朱瑾许下的“一军主将”之诺的兑现。朱瑾勇冠三军,名动中原,由其执掌一军,无人不服,也使得钱镠麾下再添一员顶级悍将。

整编方案公布后,在钱镠的绝对权威和杨行密的积极配合下,执行得异常顺利。被裁汰者,部分转入地方安置,部分给予资遣。补充进来的营田军士卒士气高昂。

至大顺二年(891年)春,两支崭新的、完全融入钱镠军事体系的部队——忠勇军与效节军正式成军。杨行密身着吴越制式的都知兵马使官袍,巡视着自己麾下装备一新、士气渐旺的两万牙兵。尽管心头或许仍有几分英雄寄人篱下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在新舞台上继续建功立业的期许。

这一日,钱镠召见已接受新职的杨行密,于润州郡王府内宣布军官任命,主要是说给杨行密听的。

“行密兄,”钱镠语气温和,如同与老友商议,“淮南新定,百废待兴,尤需稳重之人坐镇。扬州乃兄之根本,亦是江淮心膂,不可轻动。孤意,整编后的忠勇军,仍以扬州为驻跸之地,由兄继续统领,如何?”

此言一出,连一旁的李振、周繇都微微动容。将刚刚归附、且实力犹存的杨行密继续留在其经营多年的扬州,并赋予实际军权,这无疑是一步险棋。

钱镠继续细化安排:

“为固江淮门户,效节军左厢,可由柴再用将军继续担任都指挥使,驻守濠州,彼处情势,他最为熟悉。”

“效节军右厢、前厢、后厢,则驻防楚州一线,屏障淮河,此重任,亦需兄之旧部担当。”

“至于原驻扬子的天雄军,”钱镠看向屠环智,“屠将军可率部南返,回润州驻守。”

“擢升张灏、张训为忠勇军左右厢都指挥使,胡规、贺环为前后厢都指挥使。”

“归德军以朱瑾为都知兵马使,总领军务。以康怀英、刘金、阎宝、辛可周为左右前后厢都指挥使。”

“效节军为我根基,今以吴公约、朱瑄、贾公铎、柴再用为前后左右厢都指挥使。”

“另,收编的朱温降卒挑选两万,新立‘神勇军’。以高彦为都知兵马使,孙琰、王永、刘康乂、康暀分领前后左右厢。原高彦之缺,由刘威接任。”

这一系列安排,几乎完全保留了杨行密旧部在原淮南地区的防区体系,只是将其纳入了统一的“忠勇军”框架之下。钱镠此举,无异于明白告诉杨行密:我信你,也信你的部下,江淮防务,仍托付于你手。

钱镠这一系列安排,虽然也掺了些沙子,但两军自己还是有大半的话语权,而且也照顾到了自己手下的将领,算上信任有加。杨行密心中感慨万千,他并非不识时务之人,深知乱世之中,此等信任何其珍贵,也明白这信任背后,必然需要自己拿出同等的、甚至更具分量的诚意来回应。

权力场上,最重的诚意,莫过于“质”。

数日后,杨行密主动上书钱镠,并提出两项重大决定:

其一,遣子入侍。他恳请将嫡长子杨渥,以及自己的正室史夫人,送往润州安置。美其名曰“使犬子得聆大王教诲,内子亦可瞻仰王化”,实则便是将最重要的妻、子送至钱镠处作为人质。这是自春秋战国以来,臣服者向君主表示忠心的最直接、最传统,也最无可辩驳的方式。

其二,主动请战。他言辞恳切地向钱镠请令,愿亲自率领忠勇军一部(主要是其亲兵骨干),北上淮前,归于钱镠麾下,共同抵御朱温大军(因为他得知朱温不肯罢休,正在调动军队,准备再次南下)。“臣既附大王,当效死力于前驱,岂能安坐后方,坐观大王与强敌鏖战?”

这两项举动,尤其是送质子这一条,彻底打消了钱镠集团内部最后一丝对杨行密的疑虑。李振私下对钱镠言道:“杨公此举,可谓推心置腹矣。大王可安心矣。”

钱镠欣然接受了杨行密的“好意”。他下令在润州挑选佳宅安顿史夫人与杨渥,并以子侄礼待杨渥,延请名儒为其讲学。同时,准了杨行密的请战要求,令其整备军马,准备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