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 > 第87章 “冤大头”王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符三年夏,钱镠得到一份来自背面的绝密情报:王郢因装备奇缺,尤其是经历了杭州败绩后损失惨重,竟异想天开,派出了心腹密使,携带重礼和亲笔信,正秘密前往翁山,意图商讨——购买军械!

“购买军械?”钱镠初闻时几乎失笑。虽然翁山水师还不算是官兵,但是自认为属于正义的一方,向叛军出售武器?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瞬间,他那精于计算的头脑便飞速运转起来。

“王郢…并非打造不出简陋兵器,”他对周逵(消失了这么久,终于又出现了)分析道,“但其流窜作战,缺乏稳定的根据地和大型工坊。打造一副铁扎甲需耗时耗料耗良匠,绝非流寇所能为。他们急需的是成品的、精良的军械,尤其是铠甲和强弓!而这,正是我等之长!”

周逵眼中精光一闪:“主公之意是…借此交易,套取我所需之物?”

“正是!”钱镠抚掌,眼中闪烁着猎人看到猎物落入陷阱的光芒,“他王郢四处劫掠,手中必有我等需要的东西——人口?他未必肯给,也难运输。金银?虽好,却不如实物紧要。他最可能拿出,也最能打动我的,唯有一样——铁矿!”

“苏常等地,颇有矿藏。王郢肆虐其间,必劫掠了大量铁料乃至未及冶炼的矿石!此物于他,堆积占地,难以快速转化为战力;于我等,却是根基之本!”

计议已定,钱镠立刻做出安排。他将杭州八都兵训练事务徐及等人分管,自己则带着少数亲卫,乘快船星夜兼程返回翁山大本营。

几乎就在他抵达的同时,王郢的密使也几经周折,秘密抵达了翁山。来者是一名看似精明的中年文士,自称姓胡,曾是州府小吏,后投靠王郢,颇受信任。他带来的礼物价值不菲,但钱镠看都没多看一眼,直接切入正题。

胡先生呈上王郢的亲笔信,信中词句恭敬却又带着一丝叛军特有的桀骜,大意是:久闻钱公雄踞东海,富甲一方,尤善铸造。王某不才,于苏常之地偶得些许铁石,愿以此微物,换取钱公麾下淘汰之旧械,以资军用,必当厚报,日后也好相见云云。

钱镠看完信,面无表情,心中却已了然。他屏退左右,只留陈策在侧,对那胡先生淡淡道:“王将军倒是打得好算盘。铁石?我翁山自有来源。军械?乃朝廷严禁外流之物。此事,难办。”

胡先生显然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道:“钱公明鉴。我家将军亦知此事为难。然此番所得铁石,数量颇巨,绝非‘微物’。皆乃上品矿石,出自义兴、溧阳等知名矿场,只因战乱未能炼化。若钱公愿行此方便,我家将军愿以十二万石矿石相赠!此乃诚意所在。”他特意加重了“十二万石”这个数字。

纵然是钱镠,听到这个数字,眼角也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十二万石铁矿石!这王郢怕是把他能搜刮到的苏南地区所有矿场的库存甚至半成品都搬空了吧!这确实是一笔无法令人忽视的巨大财富,足以让翁山的工坊全力运转多年了!

钱镠沉吟片刻,仿佛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平淡:“胡先生,此事风险极大。一旦泄露,钱某身家性命难保。也罢,看在这十二万石矿石的份上,我便冒一次险。但,我能提供的,也有限。”

他顿了顿,报出了一个让旁边陈策都暗自倒吸一口凉气的价码:“铁扎甲,三千副。皮甲八千套,制式横刀,两万柄。箭矢,十万支。 就这些,换取十二万石矿石。允,则交易;不允,则请回。”

这个报价,黑到了极点!一副铁扎甲所耗铁料工时固然价值不菲,两万柄横刀和十万支箭矢也需大量原料人工,但对比十二万石优质铁矿石(这还没算王郢需要负责运输到位),其利润空间大到惊人,几乎是空手套白狼。钱镠吃准了王郢急需军械扩充实力、又无法自行快速转化的致命弱点。

胡先生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他显然没料到钱镠如此狠辣。“钱公…这…这价码是否…是否过于…”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

“胡先生,”钱镠打断他,语气转冷,“此非市井讨价还价。我冒的是灭族的风险。这些东西,足以武装一支精锐。王将军若觉得不值,自有去处,钱某绝不强求。送客!”他作势欲起身。

“且慢!”胡先生急了,连忙躬身,“钱公息怒!此事…此事关系重大,在下需即刻派人请示我家将军!”他额角已见冷汗。

消息很快通过快船往返。王郢接到回报,据说在营帐中气得砸了心爱的玉杯,破口大骂钱镠心黑如炭。但现实比人强,他看着营中那些衣不蔽体、拿着竹枪的新附之众,再摸摸自己身上那副伤痕累累的铠甲,最终只能咬碎钢牙,狠狠道:“答应他!但告诉他,矿石交割地点需在长江口外海,由他自派船只接运!老子没那么多船给他送!”

条件传回,钱镠微微一笑:“准。”

交割之日,场面极为壮观而诡异。

在约定的海域,王郢方面出动了两百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其中大部分是征调来的民船和货船,吃水极深,显然满载着沉重的矿石。而钱镠这边,则由赵盈率领三十艘大型货船(每艘约载两千石)和二十艘精锐战船护航,浩浩荡荡前来接货。

双方舰队保持着安全距离,气氛紧张。没有寒暄,没有仪式,只有冰冷的交易。王郢的船只开始一船接一船地将黑沉沉的铁矿石过驳到钱镠的货船上。整个过程持续了数日,钱镠的三十艘货船来回运了两趟,才将这十二万石庞然大物般的“货款”全部运回翁山。

当最后一船矿石卸下,堆砌在翁山码头如同一座座黑色的小山时,连见惯了大场面的钱镠都感到一阵震撼。王郢这厮,刮地三尺的能力真是超乎想象。

而钱镠交付的“货物”,则被小心翼翼地装在几条船上,送到了王郢指定的地点。三千副闪着幽光的铁扎甲,八千套涂着黑漆的皮甲,两万柄锋利的横刀,十万支尾羽整齐的箭矢。对于极度匮乏装备的王郢叛军来说,这无疑是久旱甘霖,是能立刻提升战斗力的硬通货。

王郢验货后,虽然肉疼无比,却也不得不承认钱镠的东西质量上乘,非一般官军器械可比。

这笔堪称唐末最诡异的军火交易(可能还会有更诡异的),就在长江口外的波涛之下,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钱镠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足以支撑其势力未来数年扩张的巨量战略原料-铁矿;而王郢,则用他刮地皮得来的“石头”,换取了能让他继续苟延残喘、甚至再度壮大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