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语惊四座
原本还在叽叽喳喳的众人当即闭上嘴巴
济尔哈朗,满洲镶蓝旗人
他爹是当初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
然而,舒尔哈齐被囚禁后,济尔哈朗便跟着努尔哈赤
长期的谨慎令他心思细腻,见风使舵
皇太极即位后,当时的贝勒阿敏十分不服气,想拉着济尔哈朗单干,济尔哈朗权衡后,决定拒绝,转而追随皇太极,受到其器重,位列“四小贝勒”
而在多尔衮率军入关后,济尔哈朗由于资历深厚
地位仅次于多尔衮,任摄政和硕睿亲王
而后不断遭到多尔衮的排挤,其政治手腕令济尔哈朗触目惊心,最后选择了妥协
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召集内三院八衙门堂官
要求他们
“嗣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
等于承认自己的权力在多尔衮之下
而后就十分老实,多尔衮也是十分给脸,封为辅政王,地位仅在自己之下
然而,在多尔衮的主政之下,与原来的历史时空不同的是
满清对南方的统治逐渐失控
满八旗的许多人,他们的亲朋好友不断战死沙场
对多尔衮的不满也是与日俱增
起初还好,尚且还能镇压
然而经历了
长沙之战、潼关之战后
清廷的运势如同被拦腰斩断一般,直接走向了下坡路
而被压制已久的回到关外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大
清顺治七年3月
满兵部左侍郎明安达礼、右侍郎伊图联名上奏
如今关内之事已不可为,当还于建州,可再造大清
多尔衮见到此疏后,怒不可遏,下令以妄议国家大计之名将二人逮捕,而后命人秘密杀害
此事一出,众人对多尔衮的雷霆手段给唬住,纷纷低头
然而,当南直隶覆船的消息传到北京,顿时炸了锅
众人也不直接点出,而是旁敲侧击
顺治七年9月,满吏部尚书韩岱、满左侍郎陈泰上书
如今关内荒芜,南方粮饷未至,太原沦陷,屏障不再,国朝唯艰,北京当不再为都,关外之地,乃我大清重地,国之根基,根基存而我大清存,故而离开北京,另寻险要!
言外之意就是
北京已经不再适合当首都了,至于迁都的地方嘛,当然是要一个极具战略意义、还能稳定情绪的地方
哎呀,具体去哪里呢?好难猜呀!!
多尔衮见疏,当即被气的满脸通红,旋即将二人调职
然而,迁都之议却愈演愈烈,多尔衮倒是不想迁都
原因很简单
关内这么富庶,早习惯了那种豪华日子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你多尔衮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很快,一行人找上了辅政王,济尔哈朗
虽然济尔哈朗一味退让,但要说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见时机良好,他多尔衮自己作死,济尔哈朗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贵族大臣们的支持给了他充足的底气
故而今日的他十分硬气,但多尔衮也不意外
朝臣如此大规模的转变态度,他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多尔衮倒是作了许多年的摄政王,内心自然也养了几分气
只见他微微一笑、眯着眼到道
退出至关外自然可避祸,但,诸位不要忘记咯
随后面孔逐渐狰狞
各旗将士,可是有许多地在山西、直隶吧?
此话一出,那些神气的贵族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
但很快有一名铁头娃站起身来,冷笑道
摄政王那些汉人的权术倒是学了不少,而咱们满人的腿脚倒是忘了一干二净吧?
这句嘈杂的声音令多尔衮内心大为不满起来
斜眼一瞄,乃是新任满吏部尚书卓罗
此人身材肥胖,满脸肥圆
可见入关之后还是吃的太好了
多尔衮听后,眼睛眯成一条线,隐隐透露出几分杀气,抚掌哈哈大笑
卓罗尚书倒是伶牙俐齿啊!卓罗尚书今夜便吃冻鱼,如何?
随即,眼神逐渐阴狠起来,缓缓起身,看向卓罗
长久以来,他那令人敬畏的威严如同高山一般,屹立不倒
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散发出一种让人不敢轻易挑战的气息。
那冰冷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能够穿透敌人的心脏;
那雷霆般的怒吼,更是能震慑住敌人的灵魂。
如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他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
他就像是从地狱中走出来的恶魔,既有着令人胆寒的威严,又有着能让人瞬间丧命的肃杀之气。
卓罗当即被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多尔衮冷笑一声,旋即死死盯着济尔哈朗,如同老虎盯着猎物一般
“不知辅亲王可还有疑问?
济尔哈朗脸色被吓得煞白
支支吾吾道
没...没有....
多尔衮环视众人,那些贵族大臣们纷纷低下高贵的头颅
多尔衮旋即摆出板子脸,冷峻地说道
我知道你们这群人怎么想的,不就是,大不了就回关外呗?!
随即顿了顿,走到了济尔哈朗眼前,死死盯着济尔哈朗的双眼
但!现在的你们!还能够适应关外的生活吗?!
随后指着那些肥的流油的官员们
呵呵!你看看你们!入关以后,照照镜子!可还有几分当初的豪情!?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多尔衮则继续输出
你们这些蠢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矣!!!
随后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扭头看了看那些二代们
看着那些二代们二十一二岁的年纪,却长得犹如pig一般
顿时气血上涌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个身影
那名男子身着盔甲、双目炯炯有神,同时又彬彬有礼
多尔衮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要是图海还在就好了!当初就不该派图海出去!
突然感受到一阵头晕目眩
只感觉眼前的世界逐渐恍惚
多尔衮试图伸出一脚
却不慎踩空
进而知感觉天旋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