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第154章 切开引流,清创和缝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切开引流,清创和缝合

刀尖轻轻划破痈疽表面已经暗红、脆弱的皮肤。

为了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钟鹏举采用的是逐层切开的方式,先切开皮肤,再小心地分离皮下组织。

最后他用消毒手术刀做一个适当大小的切口,切口应足够大,以保证脓液能够充分排出。

手术室外,孙翰林医官使和前太医令钟良瑞等医师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细且大胆的操作。

“这简直是在剜肉啊!”

“如此做法,孩子怎能承受得住?”

“切断血管,止不住血怎么办?”

“切断经脉,经脉通则气血畅,若经脉断了,这孩子日后可如何是好?”

……

人们的惊呼声、尖叫声和窃窃私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喧嚣。这些惊恐的议论声如同被惊扰的蜂群一般,嗡嗡作响,不绝于耳。有的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能刺破人的耳膜;有的声音则低沉而颤抖,透露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外面的议论声钟鹏举充耳不闻。

他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手术。

随着刀刃的深入。

一股浓稠的脓液瞬间喷涌而出,散发着更加浓烈的恶臭。

钟鹏举迅速将手术刀转向横向,按照预先规划好的长度,果断而又精准地延长切口,确保切口足够大,能够让脓液顺畅排出。

在脓液大量流出的瞬间,钟鹏举立即示意器械护士递来吸引器。

他熟练而又精准地地握住吸引器,将其前端小心地探入切口中,以适当的吸力将残留的脓液尽可能地吸净。

吸引器在他手中仿佛是精准的“清道夫”,沿着切口内部缓慢移动,不放过任何一处积聚脓液的角落。

同时,他叮嘱手术助手用消毒纱布轻轻按压痈疽周围组织,帮助将深部的脓液挤出。

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钟鹏举顾不上不适,满脑子都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排出脓液。

“吸引器的吸力要控制好,不能太猛,否则会损伤组织;也不能太弱,排不净脓液就麻烦了。”他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深思熟虑,同时还不忘关注助手的配合,“他们对这些操作还不够熟练,得时刻盯着,不能出岔子。

“注意力度,由外向内,缓慢施压!既要把脓液排干净,又不能过度挤压导致感染扩散。”他不断提醒着手术助手。

助手按照指示,以轻柔且有节奏的动作按压,帮助深部的脓液缓缓挤出,与吸引器配合,让脓液排出更加彻底。

当大部分脓液被排出后,钟鹏举并未停止。他放下吸引器,拿起镊子夹着消毒棉球,仔细擦拭切口内部残留的脓液。

每擦拭一次,脏污的棉球便被准确无误地扔进污物桶,避免二次污染。

当全部脓液排出后,钟鹏举放下吸引器,拿起镊子夹起一块消毒棉球,清理流出的脓液,防止脓液污染手术区域。

在处理排出的脓液时,钟鹏举十分谨慎。

手术台下放置着一个特制的污物桶,桶内装有适量的石灰和消毒药水。

每一次吸引器吸出的脓液,都被迅速导入桶中。

他深知,这些脓液中含有大量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手术区域甚至整个手术室的污染,威胁患儿和在场人员的健康。

他还会时不时观察污物桶内的情况,确保脓液被石灰和消毒药水充分中和、消毒。

处理完伤口内部的脓液后,钟鹏举又将目光转向污物桶。

他指挥巡回护士将桶密封,随后放置在远离手术室和人群的地方。“等手术结束,还要对这里进行二次消毒,防止细菌扩散。”他严肃地向团队成员强调。

手术室内外的医师们无不对钟鹏举的专业、严谨和精益求精赞叹不已。

钟神医所展现出的医术和能力,是其他人所无法企及的。无论是面对何种疑难杂症,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并且常常能够妙手回春,让人惊叹不已。而这些成就,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钟鹏举慢慢地呼出一口气,仿佛将全身的疲惫都随着这口气一同释放了出来。他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那股轻松的感觉在身体里流淌。然后,他轻轻地伸展了一下腰部,让长时间站立的身体得到片刻的舒缓。随着他的动作,一阵轻微的“咔咔”声从脊椎处传来,这是身体在发出放松的信号。

“清创。”钟鹏举冷静地说道。

他仔细擦拭切口内部,用消毒过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痈疽内的坏死组织和附着在伤口壁上的坏死组织、脓苔和异物,一点点地清除干净。

清理坏死组织时,钟鹏举的内心充满了谨慎与坚定。

“必须把这些坏死组织彻底清除,不然感染根本控制不住。”他的手微微颤抖,却依旧稳如磐石,“再仔细一点,再仔细一点!”每夹起一块坏死组织,他都要反复确认,生怕留下任何隐患。

由于小孩得的是严重的痈疽,所以钟鹏举选择多次清创,以确保创口内无残留的感染组织。在清创过程中,他特别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的组织。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的细腻而精准,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精心雕琢一件无比珍贵的艺术品。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和巧思,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敷衍。

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清理一处,他都会将脏污的棉球扔入专门的污物桶中,避免污染手术区域。

清理完毕后,他再次检查切口情况,确保没有残留的大团坏死组织。

清理完坏死组织后,他示意巡回护士递来装有酒精和生理盐水的容器。

“彻底清理切口,为缝合做准备。”钟鹏举冷静地说道。

接着他继续开展现场教学,对大家讲解道。

如果切口较大,无法直接缝合,则可采用开放引流的方式,放置引流条,让伤口从底部逐渐愈合,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随后,他将一条消毒过的引流条轻轻放入切口中做示范。引流条的一端留在切口外,以便术后观察引流情况,并能及时更换。

“引流条要放置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渗出的液体顺利排出,促进伤口愈合。”他向所有医师解释道。

这个患儿的痈疽虽大,但我在最核心的部位开切,痈疽切口较小,在清创后考虑进行一期缝合,用消毒的丝线或羊肠线将切口边缘拉拢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

最后,钟鹏举用酒精和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了彻底冲洗。

他拿着冲洗器,从不同角度将酒精和生理盐水交替注入伤口,让水流充分冲洗每一个缝隙每一个角落,将残留的脓液、坏死组织碎屑、异物和细菌尽可能地冲出体外。

“这是何物?竟能如此清洗伤口!”手术室外的医师们对这从未见过的清洗方式感到震惊和不解。

手术室外,古代医师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空间都被他们的声音填满了。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激烈,时而缓和,让人不禁心生烦躁。

这些古代医师们的议论声,有的是对手术难度的担忧,有的是对患者病情的猜测,还有的是对手术方法的质疑。他们的话语在钟鹏举的耳边回荡,如同一群嗡嗡叫的苍蝇。

钟鹏举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手术方式,一定充满了疑惑和震惊。”他既希望通过这场手术展示现代医学的魅力,为医学的传播打下基础,又担心手术出现意外,让这些古代医师对自己的现代医学产生误解。“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完成手术,给这个时代的医学带来新的希望。”

冲洗完成后,他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吸干伤口周围的水分,为后续的缝合和包扎做好准备。

手术进入缝合阶段,钟鹏举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但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

“缝合的针距、深度都要精确,这关系到伤口的愈合。”他一边缝合,一边讲解,“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稳扎稳打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清洗完毕后,钟鹏举拿起缝线,开始缝合伤口。他的手法娴熟而流畅,每一针都恰到好处。

“这缝合的手法,怎会如此整齐?”

“每一个动作都严谨而熟练!”

医师们纷纷惊叹道,眼中满是敬佩。

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毕,钟鹏举长舒一口气,心中满是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也涌起一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