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前夜,玄石长老独自立于青岚宗初代祖师雕像前。月光如水,将祖师手持道卷、仰望苍穹的身影拉得悠长,也映照着玄石眉宇间化不开的凝重与挣扎。白日的争论犹在耳边,“灾星”与“救星”的判词如同两座大山,压得他这位代理宗主几乎喘不过气。
他并非迂腐之辈,能修炼至元婴巅峰,执掌宗门权柄,自有其眼光与魄力。他清楚,苏瑶与墨渊带来的“异常”,其本质远超宗门内部权力更迭或正邪之争的范畴。那是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根本性挑战。
他抬起手,指尖拂过冰凉的祖师雕像基座,上面铭刻着青岚宗代代相传的核心古训:“顺天应人,持正守心。”
“顺天……” 玄石喃喃自语,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沉剑峰的方向。那里,在他的感知中,如同存在着两个不断扭曲周边灵气的“空洞”。周天星衍术的反噬,照影明镜的崩乱,无一不在嘲讽着这“顺天”二字的苍白。
若“天”已不公,若“天”欲锁死众生前路,这“顺”,是明智,还是愚忠?
他闭上眼,神识如网般撒开,并非去探查那危险的沉剑峰,而是掠过宗门各处。他“看”到许多弟子仍在为明日的祭天大典精心准备,脸上洋溢着对上天恩赐的渴望与虔诚;他也“看”到几位寿元将尽、闭关冲击瓶颈却屡屡失败的长老,那无声叹息中蕴含的绝望。
这片天地,看似灵气充沛,修行昌盛,实则早已是一潭死水。飞升之路断绝已久,所谓修行,似乎只是在一条已知终点的路上不断内卷,挣扎着想要爬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却永远触及不到那真正的星空。
苏瑶与墨渊,这两个“漏洞”,他们周身那令人不安的、干扰规则的气息,此刻在玄石眼中,却仿佛成了死水中投入的两颗石子,虽然搅动了平静,却也带来了……一丝微澜,一丝打破这万年死局的……可能!
他的神识最终停留在外门讲法堂。今夜并非正式讲法之时,堂内却聚集了不少弟子。而立于上首,正在为几位困惑弟子讲解一套基础剑阵微妙变化的,正是苏瑶。
她并未动用丝毫灵力,只是以指代笔,在空中虚划。然而,在她指尖划过之处,空气中残留的轨迹竟隐隐构成了一道道极其细微、却蕴含着某种独特韵律的灵纹。这些灵纹与宗门典籍中记载的、需要复杂手印和口诀才能引动的阵纹截然不同,更简洁,更……直指本源。
“阵法之道,重在理解其‘理’,而非固守其‘形’。” 苏瑶的声音平和,清晰地传入每个弟子,也传入玄石的神识之中,“灵气运转,自有其律动。感受它,引导它,而非强行命令它。”
她随手一点,空中那简易的灵纹轨迹轻轻波动,讲法堂内原本平稳流转的灵气,竟随之自行调整,变得更加活跃而有序,使得那几名弟子原本滞涩的剑诀运转,瞬间顺畅了许多。
弟子们面露恍然与欣喜,看向苏瑶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玄石心中巨震。他看得出来,苏瑶所用的,绝非青岚宗传承的任何一种阵法技巧,那更像是……一种对天地规则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她在教导弟子“感受”规则,而非“遵从”规则!
这与墨渊那令人恐惧的、带有“终结”意味的力量不同,苏瑶带来的,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演化”的可能。
这一刻,玄石想起了白日里炼丹峰峰主的话——“打破僵局的变数”。
玄石缓缓睁开眼,再看那祖师雕像时,眼神已然不同。初代祖师创立青岚宗,想必也是为了在蛮荒中开辟一道,为后人寻一条通天之路。若前人之路已断,后人是该抱着枯骨沉沦,还是……另辟蹊径?
“持正守心……” 他再次默念这四个字。
何为“正”?是固守早已僵化的“天条”,还是守护宗门弟子求索大道的“希望”?
何为“心”?是畏惧未知、明哲保身的“怯懦”,还是为了那一线生机敢于承担风险的“担当”?
他心中已有答案。
玄石转身,不再看向祖师雕像,而是面向沉剑峰的方向,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他指间一枚古朴的令牌浮现,那是能调动部分宗门大阵权限的宗主令。
他并未激发令牌的力量去压制或探查,而是以其为媒介,将自己的意志,化作一道清晰无比、只针对沉剑峰方向的神念传音,跨越虚空,送达苏瑶与墨渊的感知中:
“祭天大典,天道注视将达顶峰。”
“青岚宗护山大阵,‘巽’位与‘离’位交汇处,有三息空隙。”
“好自为之。”
传音完毕,玄石长老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背负了更沉重的东西。他负手而立,望向那轮清冷的明月,心中一片澄澈。
他的抉择,并非背叛宗门,而是选择了以一种更深远的方式,去守护宗门延续的真正根基——那份敢于质疑、勇于求变的“可能性”。
哪怕,这需要他亲自在坚固的宗门秩序上,撬开一道细微的裂缝。
哪怕,他此举,已近乎……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