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美女收集者 > 第88章 赵云收复廮陶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184年,东汉中平元年,九月的冀州大地已有了几分秋意。常山真定城外,六千汉军整齐列阵,旌旗猎猎,刀枪如林。晨光中,一面绣着字的大纛格外醒目,旗下立着一员白袍小将,银甲映日,长枪在手,正是年方二十五的常山赵子龙。

几日后赵云勒马立于小丘之上,远眺五里外的廮陶县城墙。那城墙残破不堪,多处坍塌,如同老人残缺的牙齿。这座县城已在黄巾之乱中三度易手,每一次攻防都在城墙上留下新的伤痕。如今盘踞城中的是黄巾余部何仪率领的两万余人,但据探子回报,其中能战者不足三千,余者皆是裹挟而来的老弱妇孺。

将军,各部已准备就绪。副将张着策马而来,抱拳禀报。

赵云微微颔首,目光仍凝视着远处的城墙。秋风拂过他俊朗的面庞,带起几缕散落的发丝。张将军,你看那西南角的缺口,可容多少人并行?

张着顺着赵云所指望去,只见城墙西南角有一处明显的坍塌,碎石堆积成坡。约莫十人并行无碍。

传令下去,赵云收回目光,声音沉稳有力,让两千弓弩手于北门列阵,多树旌旗,擂鼓呐喊,做出主攻之势。让四百多郭家部曲对北门发起进攻,这是侯爷的指令,而后你亲率两千精锐,趁守军被吸引至北门时,从西南缺口突入。我自领两千骑兵为后应。

张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声东击西,将军妙计!末将这就去安排。

赵云轻抚坐骑白龙的鬃毛,这匹来自西域的良驹似乎感受到主人的战意,不安地踏着蹄子。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朝阳已完全跃出地平线。辰时三刻,准时发动。

随着命令传达,汉军迅速行动起来。弓弩手在北门外三百步处列成三排,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四百多郭家部曲扛上登城梯就往北门冲,城头上的黄巾守军果然骚动起来,人影绰绰,纷纷向北门聚集。

赵云立于中军,目光如炬。他注意到城头守军虽众,但行动杂乱无章,许多人甚至没有像样的兵器,只拿着农具木棍。这印证了斥候的情报——廮陶黄巾军已是强弩之末。

一名斥候飞马来报,南门守军已开始向北门移动,西南角仅有数十老弱把守!

赵云眼中精光一闪:传令张着,即刻进攻!

刹那间,战鼓声骤然加剧。张着率领的两千精锐如离弦之箭,向城墙西南角扑去。他们身着轻甲,行动迅捷,很快就冲上了碎石堆积的缺口。

城头守军这才发觉中计,慌忙调兵回防,但为时已晚。张着一马当先,手中长刀挥舞,两名黄巾军应声倒地。汉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城内,迅速控制了城墙附近的要道。

赵云见时机成熟,高举龙胆亮银枪:骑兵随我来!两千铁骑如狂风般卷向北门。此时弓弩手已停止射击,让开道路。

开城门!赵云一声令下,早已混入城中的斥候营细作部人员立即动手,北门在内外夹击下轰然洞开。

赵云一骑当先,白龙马长嘶一声,跃过护城河残存的浅水,冲入城中。银枪如龙,所向披靡。五名试图阻拦的黄巾军转瞬间倒地,余者四散奔逃。

城内街道上,战斗已全面展开。张着的部队控制了西门和南门,正与黄巾军主力在城中心广场激战。赵云率骑兵直插敌军侧翼,铁蹄所过之处,黄巾军阵型大乱。

何仪何在?赵云高声喝问。

一名被俘的黄巾士卒颤抖着指向城东:大...大帅在县衙...

赵云留下一半骑兵协助张着,自领千人向东杀去。街道两侧,百姓门窗紧闭,偶尔有惊恐的面孔从窗缝中一闪而过。这些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平民,早已学会了在乱世中求生的本能。

县衙外,约五百名黄巾精锐严阵以待。他们虽衣衫褴褛,但眼中凶光毕露,显然是何仪的亲信死士。为首一员大汉,手持长矛,正是黄巾将领何仪。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何仪声如洪钟。

赵云勒住战马,银枪斜指:常山赵云赵子龙!何仪,尔等大势已去,何不早降?

何仪狂笑:乳臭未干的小儿,也敢在你爷爷面前放肆!兄弟们,杀!

五百黄巾死士呐喊着冲来。赵云神色不变,长枪一挥:放箭!身后骑兵立即射出一轮箭雨,冲在前排的黄巾军倒下一片。

紧接着,赵云催马前冲,白龙马如一道白色闪电突入敌阵。龙胆亮银枪化作点点寒星,每一击都精准地刺中敌人要害。转瞬间,已有十余名黄巾军倒在赵云枪下。

何仪见势不妙,亲自挥动长矛迎战,带着呼呼风声向赵云刺来。赵云不慌不忙,银枪轻挑,将第一刺格开,随即侧身避过第二刺,反手一枪刺向何仪咽喉。

何仪慌忙后退,斧柄堪堪挡住这致命一击。不待他喘息,赵云枪势一变,如灵蛇般绕过长矛,在其右肩留下一道血痕。

何仪惨叫一声,长矛攻势更猛,却已乱了章法。赵云抓住破绽,银枪如龙出海,直刺其胸口,何仪勉强闪避,仍被刺中左臂,长矛脱手。

绑了!赵云一声令下,立即有士兵上前将何仪五花大绑。

主将被擒,余下的黄巾军顿时斗志全无,纷纷跪地求饶。赵云下令停止杀戮,收押降卒。

正午时分,廮陶县已完全落入汉军掌控。赵云命人在城中各处张贴安民告示,又开仓放粮,赈济因战乱而饥寒交迫的百姓。

县衙大堂上,何仪被押到赵云面前。这位黄巾将领虽败,却仍昂首挺胸,不肯屈服。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何仪怒目而视。

赵云放下手中竹简,平静地看着他:何仪,你本为良民,为何从贼?

良民?何仪冷笑,官府横征暴敛,豪强欺压百姓,我等不做黄巾,难道等死不成?

赵云沉默片刻:朝廷确有弊政,但尔等烧杀抢掠,与官府何异?今城中百姓面有菜色,衣不蔽体,皆是尔等所为。

何仪语塞,半晌才道:乱世之中,弱肉强食...

荒谬!赵云拍案而起,正因乱世,更需保境安民!尔等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行的却是祸国殃民之事!

何仪低下头,不再言语。

赵云收敛怒色,沉声道:念在你部众多为裹挟之民,本将可网开一面。愿降者,可编入军中;愿归农者,发给路费。

何仪猛地抬头,难以置信:你...你不杀我们?

杀之何益?赵云摇头,天下动荡,生灵涂炭。我赵云虽为武将,亦知仁者爱人。

何仪双膝一软,跪倒在地:赵将军仁德,何某愿降!

赵云上前扶起他:既如此,还望何将军助我安抚余众。

当日傍晚,赵云在县衙召集众将议事。张着、郭爽等将领纷纷报上战果:郭家部曲死伤139人,我们带来的死伤两百余人,总计斩敌三千余,俘获近万,余者溃散。城中秩序已基本恢复。

将军,这些俘虏如何处置?张着问道。

赵云早有决断:精壮者可选入军中,老弱者发给口粮遣返原籍。切记不可滥杀,不可劫掠百姓。

张着皱眉:将军,这些人多是黄巾余党,若放虎归山...

张将军多虑了,赵云打断他,这些人本为饥民,为求活路才从贼。今我以诚相待,彼必感恩。若一味杀戮,只会逼得更多人铤而走险。

众将见赵云态度坚决,不再多言。

入夜,赵云独自登上残破的城墙。秋月如霜,照在满目疮痍的廮陶县城上。远处,百姓家中陆续亮起微弱的灯火,偶尔传来孩童的啼哭声和母亲的安抚声。

将军,夜凉了。亲兵送来一件披风。

赵云接过披风,却未立即穿上:城中百姓可都安置好了?

按将军吩咐,已开仓放粮,伤者也都得到医治。

赵云点点头,目光投向更远的黑暗:这乱世,何时才是个头...

亲兵不敢接话,默默退下。

赵云伫立良久,直到月过中天。他知道,廮陶之战只是开始。在这烽烟四起的乱世,还有更多的城池等待收复,更多的百姓需要保护。

但尽人事,各凭天命罢。赵云轻叹一声,转身走下城墙。

次日清晨,赵云早早起身,亲自巡视城中。街道上,汉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后废墟,百姓们也陆续走出家门,开始重建家园。

赵将军!一位白发老者突然跪在赵云马前,老朽代全城百姓,谢将军活命之恩!

赵云连忙下马扶起老人:老丈请起,云受之有愧。

老者老泪纵横:前方官兵破城,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唯有将军约束部众,赈济百姓,真乃仁义之师啊!

周围百姓纷纷聚拢,向赵云叩拜。赵云心中感慨,高声道:诸位乡亲请起!赵云不过尽本分而已。自今日起,廮陶重归王化,望各位安心生产,重建家园!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看着这些饱经战火的面孔上重新燃起的希望,赵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三日后,廮陶县秩序基本恢复。赵云留下五百士兵协助地方重建,自率主力开拔,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临行前,何仪带领三千自愿投军的前黄巾士卒加入赵云的队伍。这位曾经的黄巾将领如今已换上了汉军服饰,眼中少了戾气,多了坚定。

赵将军,何仪抱拳道,何某愿追随将军,平定乱世,还百姓太平!

赵云欣慰地点头:有何将军相助,云如虎添翼。出发!

大军开拔,旌旗招展。赵云回首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廮陶县城,心中默念: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

秋风猎猎,吹动赵云白色的战袍。年轻的将军挺直腰背,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在那里,还有更多的战斗等待着他,更多的百姓需要保护。这条平定乱世的路还很长,但赵云相信,只要心存仁义,终有海晏河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