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特厨探店:开局神级味蕾,锤爆黑 > 第249章 蓉城的尽头不是串串!而是蛋烘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9章 蓉城的尽头不是串串!而是蛋烘糕!

蛋烘糕?

这两个字从陈元嘴里吐出,清晰无比。

现场的气氛,有那么一瞬间的凝固。

四个脑袋,除了张雪若有所思,剩下三个都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小李猛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措辞谨慎,生怕自己的话听起来像在质疑偶像。

“元哥,那个……蛋烘糕……不就是个街边小点心吗?”

“咱们刚从神级馆子里出来,经历了八菜一汤的洗礼,这收官之战……就用它?”

小李的声音越说越小,那股巨大的心理落差,几乎要从他每一个毛孔里溢出来。

丁晓曼和江语希也懵了。

两个漂亮的小脑袋凑在一起,交换着困惑的眼神。

她们当然不陌生这个名字,京城魔都的精致甜品店里,改良版吃过不少。

可那些被包装成艺术品的小东西,在她们认知里,顶多算下午茶点缀。

跟“解腻消食”、“完美句号”这些充满仪式感的词,根本不沾边。

“小师叔,你开玩笑的吧?”

丁晓曼鼓着腮帮子,她那被填满的胃,正对这个提议发出无声的抗议。

只有张雪,双臂环胸,眼神了然,轻轻挑了挑眉。

“你说的那种,该不会是推着破自行车,在犄角旮旯里卖的吧?”

陈元打了个响指,赞许地冲张雪点头。

“小雪懂我。”

“对,就是最老式,最传统,甚至有点简陋的那种。”

他转过头,看着依旧满脸写着“我不理解”的三人,脸上浮现出高深莫测的笑。

“你们啊,太年轻,不懂美食的真谛。”

陈元清了清嗓子,开启了他的“美食小令”。

“一顿酣畅淋漓的盛宴之后,舌头和肠胃,都进入了高度兴奋后的疲惫期。”

“此刻,任何过于刺激或复杂的味道,都不是享受,是负担,是内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里带着一种奇特的引导力。

“而一个真正顶级的蛋烘糕,恰好是所有美食的退烧药,是味蕾的温柔乡。”

“外壳微脆,是烘烤的焦香;内里绵软,是纯粹的蛋与米香。”

“热乎乎一口,甜咸丰俭,悉听尊便。”

“它像一个温柔的使者,不会冲击你疲惫的味蕾,而是轻轻抚平舌尖所有的褶皱,用最质朴的方式告诉你——好了,今天的享受,到此为止,一切都刚刚好。”

陈元的声音不快,却带着一种奇特的温度。

每个字,都清晰地敲在众人心上。

他说的不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是大餐之后最完美的休止符。

江语希和丁晓曼听得一愣一愣。

两人下意识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像有点道理”的神色。

她们口中的唾液,开始加速分泌。

被他这么一说,那个平平无奇的蛋烘糕,突然就光芒万丈,高级起来了。

“那……那我们去哪儿找你说的‘神级’蛋烘糕?”

丁晓曼被彻底说服,晃着江语希的胳膊,已经等不及了。

“跟我来。”

陈元神秘一笑,领着众人,毅然拐进了一条比之前更深、更窄的巷子。

巷口仿佛一道结界,瞬间隔绝了主街的喧嚣。

四周安静得只剩彼此的脚步声和呼吸声。

几盏昏黄的老式路灯,将他们的影子在青石板路上拉得长长的。

霸道蛮横的串串香气,在这里被彻底滤尽。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香。

清淡,却更霸道,直往鼻腔里钻。

不是工业糖精的甜腻,而是鸡蛋、面粉和白糖,在恰到好处的高温下,散发出的那种最原始、最温暖,能勾起童年回忆的治愈味道。

巷子深处,幽暗的尽头。

一盏孤零零的、功率极低的白炽灯下,停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老旧二八大杠。

自行车后座,焊着个简陋的铁架子,架着一个小小的蜂窝煤炉。

炉火不旺,幽幽红光映着两只小巧的、被岁月熏得乌黑锃亮的铜质平底锅。

一个头发花白,背影佝偻,戴着老花镜的婆婆,正坐在油光发亮的小马扎上。

她手里没拿铲子,只用一双长得夸张的竹筷,全神贯注地盯着炉上的小锅,动作专注而虔信。

旁边,站着个同样头发花白,但腰板笔直的老爷子,负责装袋、收钱,动作不快,却有条不紊。

没有招牌,没有吆喝,没有二维码。

只有那若有若无,却萦绕巷中的香气,是这里唯一的名片。

陈元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找到宝藏的笑容。

“就是这儿了。”

他们放轻脚步走上前去,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婆婆,要几个蛋烘糕。”

陈元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对这份手艺的尊重。

婆婆头也没抬,依旧死死盯着她的锅,只用浓重蓉城口音的普通话,言简意赅地吐出两个字。

“排队。”

陈元几人一愣,这才发现,身前昏暗的灯影里,早有三四个本地人模样的年轻人,正安安静静地排着队,谁也不说话。

老爷子抬起头,看了他们这群“外来者”一眼,慢悠悠地补充。

“排队。”

“一人,最多两个。”

“甜咸各一,多了不做。”

他声音沙哑,语气里却透着一股不容商量的固执和骄傲。

江语希和丁晓曼再次对视,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新奇和兴奋。

吃个街边小吃,规矩这么多?

老板也太有性格了!

但越是这样,她们心里的期待感就越是几何倍数地爆棚。

“有脾气的店家,手艺绝对差不了。”

江语希压低声音,在丁晓曼耳边兴奋地嘀咕。

这是她们跟着陈元南征北战,总结出的第一条“美食铁律”。

队伍前进的速度,堪比蜗牛。

因为老婆婆的每个动作,都慢得一丝不苟。

她用长柄汤勺,舀一勺金黄色面糊,不多不少。

手腕轻转,面糊倒入预热的小铜锅,“滋啦”一声,是整条巷子最动听的音乐。

她再转动手腕,面糊便均匀铺满锅底,形成完美的圆形。

盖上小锅盖,烘烤。

她不看表,全凭几十年的肌肉记忆,时间一到,准时开盖。

一张边缘焦脆,内里蓬松起泡的完美蛋饼,成型了。

接着,她根据客人的要求,用长筷飞快铺上馅料,再灵巧地于中线一合,对折成漂亮的半月形。

所有动作沉静而连贯,带着匠人特有的韵律,赏心悦目。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轮到了他们。

“要啥子馅儿的?”

婆婆终于抬起高贵的头颅,透过厚厚的老花镜片,淡淡扫了他们一眼。

陈元的目光,落在自行车把上挂着的小木牌上。

白色和红色的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十几种馅料。

甜口:芝麻白糖、奶油、红豆沙、巧克力。

咸口:老坛酸菜肉末、麻辣土豆丝、香辣大头菜。

而在所有馅料的最下方,一个用红色粉笔狠狠圈起来的选项,格外醒目——

“招牌怪味”。

“婆婆,一个招牌怪味,一个芝麻白糖。”陈元开口说道。

“嗯。”

婆婆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似乎是对他这个选择的认可,点了点头。

其他人也纷纷报上自己想要的口味。

江语希要了奶油和麻辣土豆丝。

丁晓曼这个小甜心,则锁定了巧克力和奶油肉松这两个热量炸弹。

婆婆没再多话,默默记下,低下头,重新开始她那艺术创作般的工序。

小铜锅在微火上,再次发出“滋滋”的声响。

极致的蛋奶香气,混着芝麻的甜香、麻辣的咸香,在微凉的夜风中肆意弥漫。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两口神奇的小锅。

终于,婆婆用一张干净的油纸,托着第一个滚烫的蛋烘糕,递到陈元面前。

“招牌怪味”的。

金黄色的半月糕体,边缘烤得焦香酥脆,像一圈蕾丝花边,微微翘起。

内里被塞得鼓鼓囊囊,绵软的糕体下,隐约能看到诱人的红油色泽。

一股难以形容的,咸、甜、麻、辣、香交织的复杂气味,裹挟着滚烫的热气,扑面而来。

小李的直播镜头,在这一刻,无比精准地,死死对准了陈元手中那个小小的、滚烫的、散发着致命诱惑的——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