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 第232章 王肃助力汉化改革,魏主待都游历四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王肃助力汉化改革,魏主待都游历四方

拓拔宏一下被问住了,许久无言。

王肃站起身,一边踱步一边道:“战乱百年,英才尽出,苻坚兵败淝水,就是因为王猛死了,折了第一类人才;刘裕很能打,手下猛将如云,可惜,死了刘穆之,折了第三类人才;你们的太武帝拓拔焘英武一世,扫平北方,但他也是熟读兵法之人,深知道这三类人才都没有,所以连尝试一下,都没做!”

拓拔宏想了许久,点了点头,目前看,这三类人才,他手里也不全。

王肃这通见解惊世骇俗,可以说充满了智慧,后来还真有人把这三类人集齐了,那就是北朝隋文帝杨坚!所以三百年战乱,破中新立,多少代人前赴后继,想重新统合到一起,属实没那么容易。

这自然是后话,暂且不表!

孝文帝和王肃谈着谈着,不知不觉便入了迷,为了能听得仔细些,把座位不停往前移,时间就这样悄然而逝……

王肃就北魏迁都之后的具体事项,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建议,正是因为这次对话,拓拔宏原本脑海里一些乱糟糟的想法,很快明晰起来,渐渐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从那以后,孝文帝对王肃越来越器重,待遇一天比一天优厚。

亲信故旧、还有重臣,哪里能不看着眼红,七嘴八舌,下啥话的都有,就是无法离间这对君臣。

孝文帝时而会屏退左右,与王肃促膝长谈,深更半夜,不知疲倦,所谓一见倾心,相见恨晚,也就是这个状态!

王肃也不负所望,胡族汉化的诸多细节,都出自他手,包括扭转鲜卑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展示帝王威严仪容的文物和制度,还有朝廷推行的礼仪和雅乐。

不久拓拔宏任命王肃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

众人看着王肃得宠,禁不住想起来拓拔宏之前那句走了嘴的感叹:“南朝有好臣……”

感情下一句是:来了抢风头……

趁着修建洛阳都城的功夫,拓拔宏把能去的地方,都走了一遍,公元494春,他继续向南,过汲郡抵达比干墓,于今河南省卫辉市附近。

时当暮春,风拂古柏,簌簌有声,随行官吏接引拓拔宏来到庙前,只见朱门巍峨,额题“天下第一庙”五字,笔势沉雄。

左右奏曰:“这里就是祭奠比干之处,昔年殷少师,犯颜死谏,为千古第一直臣,世称‘天下第一仁’。”

入庙行数十步,见一青石碑,卓然矗立,石面斑驳,却掩不住剑刻锋芒,上书“殷比干莫”四个字,力透石骨。

这里“莫”就是“墓”。

拓拔宏驻足细看,近侍低语:“此乃孔夫子亲笔剑书,天下独此真迹,故谓‘天下第一碑’。”

再往深处,石碑之后,便是比干墓茔,造型奇特,坟丘样式,史未有之。

封土隆起,草色青青,覆于其上,近侍又道:“世人称誉这里是`天下第一墓`”。

拓拔宏点点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总是留在平城,怎么能这么深切的感受远古悠悠而来的那股气息。

庙内有一株古木,参天而立,从未见过的奇异,枝桠虬结,却无一根完好,自根基至梢头,每枝每桠都是开裂的,最神奇的是树心处独缺一块,凹痕宛然,竟像极人之心脏。

“此乃`千年无心树’。”随行老吏轻声道,“传言为少师忠魂所化,以无心之形,记有心之忠。”

拓跋宏绕树缓行,风过枝叶,似有呜咽之声。

他望着那开裂的枝干、凹陷的树心,恍惚间似见殷商宫殿里,比干持笏而立,直面纣王怒容,字字铿锵陈说利弊……。

拓拔宏停步抬手,将整个手掌按在树干之上,感受着裂纹处透出来的微微凉意。

风渐大,吹得庙前祭旗微扬,拓跋宏望着那方墓碑、那座墓茔、那棵奇树,良久未语,他早熟知那段历史,无限钦佩比干的人品,于是命人备太牢之礼——整猪、整羊、整牛陈列案前。

他将杯中酒洒向地面,肃然道:“朕今以帝王之尊,敬千古第一忠臣!”

香烟袅袅间,他亲执酒爵,亲写祭文,并高声诵读,声透庙院,后世人只听得一句:“……乌呼介士,胡不我臣!”语调沉郁,眼含热泪。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么刚正的先生,咋没生在我这时候呢?给我当臣子多好啊!”

百姓们夹道而列,都想一睹这位年轻帝王的风采。

不打南朝了,拓拔宏取消了全国戒严,在护卫的严密保护下,接见当地官员和年长有名望的百姓,与他们亲切交谈。

说起来拓跋宏的相貌还是很特殊的,兼具鲜卑胡风与中原儒雅之气。

他身形挺拔修长,不似普通鲜卑贵族那般魁梧粗犷。

眉眼间带有鲜卑人典型的深邃,眉骨略高,压得一双杏眼愈发清亮。

眼尾微挑时,仍见游牧民族特有的锐利;可目光流转间,又藏着饱读经史的温润。

他保存着鲜卑族特有的体貌特征,鼻梁高挺笔直,肤色异常白皙,头发浓密微卷, 发式已遵汉制束起,仅留额前几缕黑发垂落,说不出的英俊俏皮。

与臣下和百姓交谈时,拓拔宏语调平缓,偶带北方口音的沉厚,时不时微笑一下,嘴角弯起温和的弧度,冲淡了胡族面容自带的疏离感。

“真好看!”很多扎着小抓髻的汉族女孩儿,跳着脚看,不停拍手。

拓拔宏稍作停留,继续游历四方,看见路上老百姓有腿瘸眼瞎的,就立刻停下马车,安抚慰问,供给衣食,足够终身享用。

他游山玩水,可苦了皇叔大司马安定王拓拔休,检查隐患,防范潜在的危险,成了他最大的任务,两只眼都快瞪瞎了。

心里话,洛阳啥时候能建好啊,我的陛下,我的祖宗,我的爷,你可快住进去吧!这也太操心了!

偏在这时,前方村落居然涌进了一伙盗贼,也是不知死活的玩意儿,居然打起来皇家仪仗的主意!

拓拔休见微知着,事先警戒埋伏,半夜是十几个盗贼,着夜行衣裤,潜进军帐,被执军卫士一顿绞杀,只有三人活命,其余都成了尸体。

拓拔休将这三人好一顿拷打,命推出去砍了。

魏主拓拔宏一觉醒来,听外面吵吵闹闹,拓拔休嗓子嘶哑,都没好动静了。

他赶出来问明情况,又看了看那三个只剩半口气的血人道:“要不赦了吧?”

拓拔休一听,啥玩意,赦免了?闹着玩呢?当时就急眼了:“陛下亲御海内,游历四方,今天刚到此地,便有小人攘赃做盗,不斩之,何以禁奸???”

意思是我这活还有法干吗?

拓拔宏曰:“诚如卿言。然王者之体,龙运雨泽。这三人犯了这样的罪,理应处死。可是,机缘巧合遇到了朕,即便有违军法,也可特赦。”

拓拔休气得一拍大腿,谁叫人家是老大,听话吧。

于是将三人释放,三人同出一家,为吕氏三兄弟,江湖喝号:“吕门三虎!”,没想到会死里逃生,叩头谢恩后,连爬带拐的相互搀扶着离开了。

拓拔宏身边有俩位一直如影随形,除了皇叔拓拔休,便是司徒冯诞。

冯诞是冯熙之子,冯太后的亲侄子,也就是冯润俩姐妹的哥哥。

冯诞自幼被冯太后引入宫中,给拓拔宏做伴读,性情温和,一表人才,与拓拔宏亲厚如兄弟,早年也没少周全拓拔宏,深受冯太后的栽培和信任。

说起来俩人还有另一层关系,冯诞的生母是拓跋弘的姑姑博陵长公主。

冯太后为了家族与拓拔皇室深度绑定,又把拓跋宏的妹妹乐安长公主嫁给了冯诞,反正这俩人多少血缘上有相同基因,正八经坐下来论,得叫个妹夫或者表叔。

为了安抚皇叔,拓拔宏对冯诞讪笑道:“大司马拓跋休执法如山,堪为楷模,你们都得向他学习。”

冯诞非常捧场:“那是,全军听令,纪律给我森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