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帝王串串烧 > 第40章 深藏功与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心啃甲骨:为武丁盛世奠基(终)——深藏功与名

推行了“三年计划”和“五年展望”后,盘庚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具体的事务,有各部门的负责人去推动;大的方向,已经明确;民心,也基本稳定。

他终于可以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稍微解脱出来,有时间去做他真正“喜欢”和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安心地、专注地“啃甲骨”。

每日清晨,他不再急于处理那些永无止境的纠纷和申请,而是先来到宗庙旁边的“占卜室”。这里堆满了收集来的龟甲和兽骨,空气中弥漫着灼烧过的气味和一种神秘的宁静。

他会亲自挑选品相良好的甲骨,有时甚至会参与打磨和钻凿。然后,在贞人的辅助下,虔诚地进行灼烧,仔细地观察裂纹的走向,认真地与贞人探讨兆象的含义。

问的问题,也不再局限于具体事务,更多了一些宏观的、战略性的思考。 “上天啊,我商朝之国运,未来走势如何?” “祖先啊,哪位子孙可堪大任,能继承这中兴之业?” “大地啊,何处还有未被发现的铜矿、玉脉?” “四方啊,哪些方国可为我友,哪些终将为敌?”

他让人将重要的卜辞和解读仔细地刻录下来,归档保存。这些积累下来的“大数据”,成为了商朝最宝贵的决策参考和知识库。盘庚相信,这里面蕴含着宇宙的规律和祖先的智慧,读懂它们,就能让公司基业长青。

后世帝王对此评价两极:

秦始皇(嫌弃):故弄玄虚!有这时间,多批阅几份奏折,多制定几条律法不好吗? 周文王姬昌(点头):善。《易》之推演,亦源于此。窥探天机,修身治国,未尝不可。 武则天(精明):此乃知识管理。将决策依据存档,既可参考,亦可问责(追查贞人责任),妙! 宋徽宗(羡慕):风雅!这才是帝王该有的样子!研究金石甲骨,总比处理那些俗务有趣多了!

在盘庚晚年,他越来越像一位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和“精神领袖”,而非事必躬亲的cEo。他将更多的行政权力下放,自己则专注于思考公司的长远未来和培养接班人。

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占卜(以及私下考察),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一位侄子(一说弟弟)作为继承人,并悉心教导他为君之道,尤其是——如何正确地“啃甲骨”并从中学到治理公司的智慧。

盘庚明白,自己不可能永远领导公司。他能做的,就是打好基础,选定方向,留下一个相对稳定和富有潜力的平台,以及一套(在他看来)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占卜+理性分析)。

终于,在迁都殷后第十四年,盘庚病逝。他走得还算安详,毕竟他一生中最轰轰烈烈的大事——迁都,已经成功;而他晚年倾注心血的事业——为商朝的中兴奠基,也似乎看到了曙光。

他死后,商朝的王位顺利传承。虽然中间也经历了一些小波折,但他打下的基础足够坚实。直到他的侄孙武丁即位后,充分利用了殷都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积累,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商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武丁盛世”。

后世评价盘庚,往往记住的是他“迁殷”的壮举。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场轰轰烈烈的大搬家之后,那些看似枯燥的“啃甲骨”的日日夜夜,那些平衡各方利益、精打细算的经营,才是真正让公司走上正轨的关键。

他或许不是最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也不是最传奇的帝王,但绝对是一位优秀的“重整者”和“奠基人”。

殷墟的甲骨之上,很少直接记录他的功绩,但那无数深埋地下的卜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帝王如何在一片废墟之上,通过信仰、智慧和一点点运气,让一个古老的王朝重新焕发生机,并为未来的极盛,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盘庚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cEo最大的功绩,不是天天冲杀在一线,而是做好战略,打好基础,然后……安心地“啃”好自己的“甲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