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大明 > 第259章 铁索系舟正航向 万里风雷聚海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9章 铁索系舟正航向 万里风雷聚海疆

弘治十八年的春意,在肃杀与生机交织的复杂气息中,悄然浸染了京畿大地。

朝堂之上那场席卷勋贵集团的风暴,最终以一种既彰显天威、又暗含权衡的方式尘埃落定。

庆云侯周寿、长宁伯周彧,虽罪证确凿,论律当诛,然弘治帝终究念及母后临终嘱托,更虑及皇家颜面与朝局稳定,未施极刑。

最终圣裁,削去二人爵位,抄没家产,其本人及核心眷属,悉数流放万里之外的美洲新明港,“令其于蛮荒之地,戴罪效力,以观后效”。

此判决一出,虽仍有清流觉得量刑过轻,但皇帝“法外施仁”、“存亲亲之道”的姿态,也安抚了不少宗室与保守派的人心。

其余牵涉其中的军官、胥吏、商贾,则依律严惩,斩首、流放者众,抄家之声数月不绝于京城街巷。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这场清算在血腥与宽宥的微妙平衡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慑效果。

陆仁因“失察之过”,被罚俸一年,并需在三个月内呈交详细的《西山军工管理体系优化章程》。

这个不伤筋骨的处罚,明确了责任,也给了他整顿内部、戴罪立功的台阶。

他深知,皇帝此举已是最大限度的维护,更深知技术力量的管理失控将带来何等灾难。风波暂平,但他的心境却愈发沉凝,将反思化为了更坚实的行动。

每日的公务变得更加繁重且经纬分明。上午在工部衙门,他不仅要处理常规的政务,更开始着手一项足以改变帝国格局的宏大计划——筹建“大明铁路总局”。

这一日,他召集了工部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的郎中、主事,以及格物院机械、土木分院的几位核心教习,于工部正堂议事。

巨大的大明舆图悬挂于壁,陆仁手持一根细长木杆,指向地图上几条用朱笔勾勒出的粗线。“诸位,前番北疆战事、此次跨海远征,粮秣转运、兵员调动之艰难,耗费之巨,想必诸位深有体会。‘千里不运粮’,古之明训,然我辈格物之人,当思破局之法。”

他的木杆敲了敲地图上从京城通往天津卫、宣府、乃至南直隶的几条虚线。“蒸汽机车之力,诸位在西山已亲眼所见。若以此力,牵引钢铁车轮于特制轨道之上,其运载之巨,速度之快,耐力之久,远非骡马舟车可比!此乃国之动脉,民之坦途!陛下已允准,设立‘大明铁路总局’,隶于工部,统筹全国铁路之规划、营造与运营。”

堂下众官员与教习闻言,虽早有风闻,仍不禁心潮澎湃。

一位老成郎中抚须道:“尚书大人高瞻远瞩,此确为强国利民之良策。然……如此浩大工程,所需银钱,恐是天文数字,仅靠国库,恐力有未逮……”

“此言切中要害。”陆仁颔首,对此早有腹案,“故本官奏请陛下,铁路营造,当引入民间资本,官督商办,利益共享。”

他详细阐述了构想:“拟由铁路总局主持,发行‘铁路建设专项债契’。民间商帮、富户乃至百姓,皆可认购。此债契,不涉铁路股权,但享有十年期固定分红,年息定为六厘,由皇家银行担保兑付。同时,对于认购额巨大者,可给予其未来铁路沿线特定区域之矿产优先勘探权、或商品运输价格优惠等政策。待十年期满,铁路运营之主要收益,则归朝廷所有,用以持续扩路与惠民。”

此策一出,堂内顿时议论纷纷。

不涉及核心股权,保证了朝廷对战略命脉的绝对控制;固定的分红和优惠政策,又给了逐利的资本以明确且丰厚的回报预期;皇家银行的担保,更是打消了信誉顾虑。这无疑是一个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兼顾长远利益的精妙设计。

“首批规划,”陆仁的木杆再次指向地图,“乃三条线路。其一,京津线,连通京城与天津卫,利漕运、拱卫海防、促商贸。其二,京宣线,连通京城与宣府,此线关乎北疆防务,意义重大,纵有千难万险,亦需克服。其三,沪宁线,连通南京与上海,贯通我朝财赋重地。此三线为先导,积累经验,培训人员,待技术、人才、资金充裕,再图覆盖全国之铁路网络!”

宏图绘就,众人皆感责任重大,亦觉豪情满怀。

铁路总局的筹建班子随即开始运转,勘测、设计、预算、招商等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一股无形的力量,开始牵引着帝国的资源,向着那钢铁脉络的未来汇聚。

与此同时,“明时坊”新城的建设步伐愈发稳健。一期别墅区已是人间烟火,二期、三期的标准化住宅和商铺街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水泥预制板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效率。地下排水系统主干网贯通,中心公园初具雏形,格物分院和普惠医馆的主体结构也已封顶。这座承载着格物理想的新城,正以其日新月异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可能性。

西山格物学院内,学术探索的热情并未因外界的风波而减退,反而在更加严谨、规范的氛围中蓬勃生长。

陆仁的定期授课,已成为高级班学子们最为期待的盛事。

他在讲解深奥格物原理时,更加注重引导学子建立“道器并重”的价值观。“格物之力,可铸利剑,亦可铺坦途。心向光明,则力为善用;心术不正,则器成祸源。望诸君格物之余,勿忘修身。”这番教诲,在经历了走私案后,更显语重心长。

而“凌云”项目组——那个致力于实现“热气球”梦想的团队,更是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了攻坚克难之中。

巨大的工棚内,各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布料样品被悬挂测试,寻找着强度、气密性与重量的最佳平衡点。球囊的形态设计经过无数次风洞(简易版)试验和模型升空,不断优化。

真正的难点,依旧聚焦在动力核心——燃料与燃烧器上。

学员们试验了多种燃料,从精炼煤油到尝试提纯的酒精,但要么热值不足,难以有效加热庞大球囊内的空气;要么燃烧不稳定,火焰跳动,影响升空平稳;要么产生大量黑烟,既影响观察,也存在安全隐患。

工棚内时常传出小型爆燃的闷响和学员们被熏得乌黑却依旧兴奋的脸庞。

陆仁偶尔会亲临观察,他并未直接给出后世成熟的解决方案,而是启发道:“热空气浮力,关键在于持续、稳定、高效的热量输出。或许,我们可以从燃料的混合配比、燃烧室的结构设计、以及热交换的效率上多下功夫?比如,尝试将燃料雾化,是否能让燃烧更充分?”

他抛出的思路,如同点亮了新的灯塔,引导着年轻的探索者们继续在迷雾中前行。那承载人类飞天梦想的巨球,虽未升空,但其骨架已在无数次失败与尝试中,愈发清晰。

帝国的通信神经,在朱厚照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延伸。

“大明电信总局”的招牌已然挂起,其下辖的“电报工坊”规模扩大了一倍不止。朱厚照如今更多了几分“总办”的气度,虽依旧跳脱,但处理起实务却有条不紊。他对电报机的改进近乎痴迷,最新的型号不仅稳定性更高,还尝试加入了简单的信号放大装置,以应对更长距离的传输衰减。

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位太子爷的“授业”之姿愈发纯熟。他编写的《电报通识与操作手册》已是第三版,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在电信总局的讲堂内,面对台下百余名精心挑选的学员(来源更加广泛,甚至包括了部分识字的年轻工匠),朱厚照侃侃而谈:

“……这电报线,便是帝国的千里眼、顺风耳!尔等手持电键,敲击出的不仅是嘀嗒之声,更是军情政令,是商机民讯!将来,我大明疆土所至,必有电报线随之!尔等便是这神经脉络上的节点,责任重于泰山!”

他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用粗俗却生动的比喻,将枯燥的电报原理和操作规范讲得引人入胜。实践课上,嘀嗒之声此起彼伏,学员们互相拍发着报文,气氛热烈而专注。

在朱厚照的亲自督饬下,电报网络的建设成果斐然。

京城至通州、天津卫、保定府的线路早已畅通,每日往来电文如织。

而太子殿下下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更是直接指向了战云密布的北方——“铺设京城至宣府的电报线!必须快!要让父皇和本宫,能与王师傅瞬息通话!”

这道命令一下,工部、兵部与电信总局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精锐的勘测队携带着格物院最新的测绘仪器出发,规划最优路线;大量的线杆、铜线、绝缘材料开始集结;一支由工兵和精锐卫队组成的护路队伍也在组建中。这条即将贯穿山河、连接中枢与边塞的电报线,其意义已远超通信本身,它将成为帝国意志延伸的象征。

当大明的内部在进行着深刻的涤荡与蓬勃的建设时,远在浩瀚太平洋彼岸的新大陆,“新明港”迎来了自开埠以来最强大的援军。

历经数月艰苦航行,总兵官张仑率领的庞大远征舰队,终于抵达了伤痕累累却依旧巍然屹立的新明港。

当那三艘如同移动堡垒般的“定远级”铁甲舰,喷吐着浓烟,无视风浪缓缓驶入港湾时,岸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紧随其后的“破浪级”战舰和运输船,几乎铺满了海面。

码头上,征夷大将军马武与英国公张懋率领留守的将领官兵,列队相迎。尽管面带风霜,衣甲上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核心将领们迅速齐聚于原总督府、现征夷大将军行辕的议事厅内。巨大的新大陆沙盘上,敌我态势清晰可见。

张仑首先传达了皇帝的宣战诏书和殷切期望,随即开门见山:“陛下旨意,陆尚书方略,此战非为守成,乃为犁庭扫穴,永绝后患!我军新至,锐气正盛,马将军、英国公,请详述敌情,我等共商破敌之策!”

马武也不客套,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新明港”以南大片被标注为西班牙势力范围的区域:“诸位,四国联军上次受挫,退而不散。据探马回报,西班牙人正在其墨西哥总督区(新西班牙)核心地带,紧急构筑更多棱堡,并从欧洲本土及加勒比海诸岛调集援兵。其与葡萄牙、英、法之间,貌合神离,但短期内为对抗我大明,仍会抱团。其总兵力,估计仍在我军之上,且拥有地利。”

英国公张懋补充道:“彼辈战舰虽不及我‘定远’、‘破浪’,但数量众多,且熟悉周边水文。其陆师火器与我军旧制相当,但骑兵与土着仆从军颇具威胁。前次我军能守住,全赖棱堡坚固与将士用命,加之‘水底雷’等奇兵之效。如今……”

他的目光热切地看向张仑,以及厅外那隐约可见的“定远”舰巍峨身影。

马武接过话头,语气斩钉截铁:“如今,攻守之势易也!我军有此铁甲巨舰,有无视风浪之机动,有坚不可摧之防御,更有远超敌舰射程与威力之巨炮!陆师兄弟亦已换装新式枪械,火力、射速、精度,皆非昔日可比!”

他手指向南,沿着海岸线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最终定格在几个关键的西班牙据点:“我意已决,不再被动固守。待大军休整、物资卸载完毕,即刻兵分两路!”

“一路,由我亲率,以‘定远’、‘破浪’舰队为核心,搭载两万陆师精锐,沿海岸线南下,执行‘斩首’!避实击虚,绕过其外围据点,直扑墨西哥总督区核心!拔除其指挥枢纽,摧毁其战争潜力!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另一路,”他看向张懋和张仑,“请英国公与张总兵坐镇新明港,稳固后方,同时派遣‘破浪’分舰队,协同部分陆师,清扫周边残敌,并向东、向北探索,扩大我控制区域,建立前进基地,以为策应!”

“至于四国联盟,”马武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其本就各怀鬼胎。我大军雷霆一击,若能迅速攻克西班牙核心,其余三国,见利忘义之徒,必生异心!届时,或可分化瓦解,或可逐个击破!”

战略意图明确,充满了攻击性与自信。这自信,源于跨越时代的装备代差,源于血火淬炼的军队,更源于帝国决绝的意志。

张仑带来的不仅是生力军和先进装备,更是将战争层级提升到“灭国之战”的决心。议事厅内,众将群情激昂,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看到大明龙旗插遍新大陆南端的景象。

随着援军抵达,庞大的战争机器在新明港全力开动。士兵们熟悉新装备,水兵们适应新战舰,无数的物资从运输船上卸下,堆积如山。港口内,舰船进行着最后的补给和维护;军营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与兴奋。

新旧力量在此交汇,复仇的火焰与开拓的雄心熊熊燃烧。

一场决定新大陆命运,乃至影响世界格局的更大规模战役,已如拉满的弓弦,蓄势待发。

帝国的目光,透过万里波涛,聚焦于此。

东方的智慧与力量,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与西方的殖民先驱,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