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大明 > 第216章 薪火相传 灯火阑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治十五年的春天,随着远征舰队的浩荡东去,帝国的重心似乎暂时由外向的开拓,转向了内在的夯实与蓄力。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之下,一股由格物之学引领的、更为深刻和基础性的变革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扩散,其影响之深远,丝毫不亚于万里之外的兵锋所向。

得益于过去数年间,陆仁力排众议,推动格物学院在南北直隶及各行省要地建立分院,更借助科举改革,将“格物实学”纳入考核体系,一股重视实证、探究物理的风气终于在士林与民间破土而出,不再是西山一隅的独奏。

各地分院如同强大的抽水机,将帝国境内对自然万物怀有好奇心的聪慧子弟源源不断地吸纳进来,经过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培养后,其中最优秀的苗子,又会像朝圣般,被选拔进入他们心目中的圣地——西山格物学院总院,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

西山格物学院,这座已然成为天下学子心中圣地的学术殿堂,在春日里更显生机勃勃。

依山势而建的院落与工坊间,往来穿梭的不再仅仅是穿着短打的工匠,更多了许多身着统一青色学袍的年轻面孔。他们步履匆匆,眼神明亮,或怀抱书卷,或手捧奇特的仪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墨水、金属与化学试剂的独特气息,那是求知与创造的味道。

在学院深处,一片新辟的“电磁学区域”被严格管理着。这里的地面铺设了防止静电的胶垫,墙壁上固定着整齐的铜制汇流排,空气中隐约可闻臭氧的清新气味。此刻,最大的电磁实验室内,人头攒动,却异常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讲台之上。

陆仁依旧是一身简便的深色儒衫,袖口微卷,露出的小臂上还沾着些许难以洗净的金属粉末。他身后巨大的黑板上,粉笔勾勒出的已不再是简单的电路,而是涉及电磁感应、磁场强度计算、甚至初步交流电概念的复杂图示。

“诸位,”陆仁的声音在静谧的实验室中清晰地回荡,他手中拿起一个由粗铜线紧密绕制、中心嵌着精钢转轴的多极线圈,“这是我们改进的第三代转子。关键在于绝缘——每一匝导线之间,都必须用南洋特产的树胶漆严格隔离,否则强大的电流会瞬间击穿,功亏一篑。”

他示意助手启动旁边那台经过消音处理的改良型蒸汽机。随着一阵低沉的嗡鸣,通过皮带传动,转子开始在一对经过精心打磨、磁性远超普通磁石的钨钢马蹄形磁铁间隙中稳定旋转。

“注意观察检流计。”陆仁指向连接在电路中的一台精密仪器,其指针由一个极其纤细的石英丝悬挂,周围缠绕着微小的线圈。

起初,指针只是微微颤动。但随着转子转速在蒸汽机的驱动下不断提升,指针开始出现明显而持续的偏转!并且,当助手按照陆仁的指示,快速切换连接到转子线圈上的“换向器”(一个由紫铜与绝缘云母片交替组成的圆筒状装置)时,检流计的指针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

“看!方向改变了!”

“是持续电流!不是火花!”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虽然这电流依旧微弱,需要借助精密的检流计才能观测,但其“持续”与“可控”的特性,标志着格物院在电力应用上迈出了从零到一的关键一步。

“此乃直流发电机之雏形。”陆仁平静地解释道,但眼中闪烁的光芒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其输出之电流强弱,正比于磁场强度、导线有效长度与切割磁感线之速度。我们目前受限于磁铁材质与转子机械强度,转速不敢过高。材料所的同事正在尝试一种新思路——‘励磁’。”

他拿起另一块较小的电磁铁,接通一个由多个格物院自产“伏打电堆”(早期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看,当电流通过这缠绕的线圈,普通的软铁芯也产生了强大的磁性,且其强弱,可通过调节电流来控制。若以此‘电磁铁’替代永磁铁作为场源,其磁场强度有望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

这个设想让所有学员都屏住了呼吸。更强的磁场,意味着更强的发电能力!

“先生,”一位来自浙江分院的学员激动地举手,他脸上还带着长期在光学实验室工作留下的淡淡晒痕,“若此发电机成功,产生的强大电流,是否可如您此前所构想,并非仅用于点灯,而是……驱动机械?比如,制造一种以电力为核心的‘电动机’?”

“问到了关键!”陆仁赞许地重重点头,随即在黑板上快速画出一个与发电机结构类似,但工作原理相反的草图,“电能与机械能,藉由磁场,可相互转换!发电机将机械能转为电能,而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回机械能!其原理,便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若能解决换向、调速与功率问题,未来,或可出现不依赖蒸汽、不冒黑烟,只需通电便能运转的机床、泵机,乃至……车辆!”

“电力车辆?”台下又是一阵骚动,这想象已远超当前时代的认知边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陆仁适时地拉回大家的思绪,语气转为凝重,“从这微弱的指针偏转,到驱动世界的磅礴动力,其间隔着材料学、机械工程、热力学、控制理论等无数险峰。绝缘材料的耐压极限、导线的电阻与发热、高效能量转换、远距离传输损耗……这些都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巨壑。格物之道,既需仰望星空的大胆想象,更需脚踏实地的持续攻坚!”

他环视着台下那一张张因兴奋而涨红、因思考而专注的年轻面孔,沉声道:“尔等今日所见所闻,便是叩问天机之始。望诸位能沉心于此,将这份微光,淬炼成足以照亮未来的煌煌火炬!”

这堂持续了近三个时辰的课程与演示,在学员们心中点燃了熊熊烈火。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探索未知前沿的先锋。这种由系统教育培养出的、敢于质疑并试图用理论与实验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是陆仁所期望的“人才爆发”的核心。西山的灯火,注定将长明不熄。

当西山格物学院内关于电磁奥秘的探索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场遵循着古老周礼、却又牵动着整个京城目光的盛事,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远征军的离去,让陆仁得以暂时从繁重的军备协调中抽身,着手履行他对谢琦的承诺。

这一日,风和日丽,柳絮轻扬。

一支虽不追求奢靡炫富,却处处彰显匠心与诚意的队伍,自陆府缓缓行出,向着不远处的谢府迤逦而去。

为首的是京城口碑最佳的官媒,身着绛红吉服,步履从容。其后是陆府几位体面的管家与账房先生,神色恭敬,手捧紫檀描金拜匣,内盛严格按照格式誊写、文辞雅驯恳切的求婚书帖。

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紧随其后的“纳采”之礼。

依照古礼,本应以活雁为贽,象征夫妇忠贞不渝。

陆仁却别出心裁,请格物院冶金所与珐琅作的顶尖匠人,耗费月余之功,以纯金为底,银丝掐花,嵌以七彩珐琅,精工打造了一对栩栩如生的“同心雁”。大雁羽翼纹理毕现,眼神灵动,彼此依偎,姿态亲昵。更巧妙的是,雁身内部中空,放置了由陆仁亲自调试的、利用电磁原理的微型发声装置,只需轻轻按压特定部位,便能发出清越悠扬、类似雁鸣的悦耳之声,寓意“金石为盟,心声相应”。

这支队伍穿行在京城街巷,立时引起了轰动。

“快瞧!陆尚书府上往谢阁老府上下聘了!”

“了不得!那是什么?金雁?还会叫?真是闻所未闻!”

“陆尚书果然非同凡人,连聘礼都透着格物的巧思!”

“这才叫天造地设!谢小姐慧眼识英豪,陆尚书匠心表深情!”

“听说陆尚书在西山讲课,都能让电灯发光了,真是文能安邦,武能…呃,格物能强国啊!”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朝野。茶馆酒肆、衙门后院、勋贵沙龙,无不以此为谈资。

有人赞叹这是才子佳人的典范,有人感慨格物之妙竟能融入婚仪古礼,更有机敏者,则从中窥见陆仁与谢迁这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代表着锐意革新的实务派,一位是德高望重的清流领袖,此番联姻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味。

谢府中门洞开,虽未张灯结彩,却也洒扫庭除,静候佳宾。

谢迁稳坐内堂,气度沉凝。他仔细阅过那封笔力刚劲、情辞并茂的求婚书帖,又亲手捧起那对巧夺天工、暗藏玄机的金雁,指尖拂过冰凉的金属羽翼,轻轻触动机关,听到那一声清越的“雁鸣”,严肃的嘴角终是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对侍立一旁的老管家轻轻颔首。

“纳采”之礼,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与议论中,圆满礼成。这象征着谢府正式应允了陆家的求婚。

古老的礼仪与崭新的技术,在这一刻奇妙地融合,为这段早已心照不宣的姻缘,烙下了庄重而独特的印记。接下来的“问名”、“纳吉”等流程虽仍繁琐,但最大的障碍已然消弭。

京城的社交圈皆知,一段良缘,佳期已定。

纳采礼成的消息,第一时间便传回了西山。

傍晚时分,陆仁刚结束与电磁项目组关于“电磁铁绕线工艺优化”的讨论,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一丝成功的喜悦走出实验室,便见那道熟悉的倩影,正静立在院落那棵新叶初绽的梧桐树下等候。正是谢琦。

她今日穿着一身湖水绿的襦裙,外罩月白比甲,发间只簪了一支简单的玉簪,清雅如兰。晚霞的余晖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手中,正轻轻捧着那只作为聘礼之一的雌性金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珐琅羽翼。

“琦儿?”陆仁快步上前,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欣喜与关切,“你怎么来了?府中之事……”

“纳采既成,心中……难以平静,便想来西山走走。”谢琦抬起头,眼中水光潋滟,映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也映着他的身影,“这金雁……我很喜欢。它的声音,很特别。”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喜悦与安心的流露。

两人默契地沿着学院内安静的小径缓步而行。远处,机械坊的轰鸣已然停歇,只有电磁实验室的方向,依旧有灯火闪烁,那是还有学员在挑灯夜战。近处,晚风送来草木的清新气息。

“格物院事务千头万绪,接下来的诸多礼仪,恐怕仍需你与家中长辈多费心。”陆仁语气中带着歉意,他深知自己无法像寻常男子那般,将全部精力投入婚仪筹备。

“陆大哥心系国事与格物大道,琦儿岂能不明?”谢琦停下脚步,转身正视着他,目光清澈而坚定,“家中诸事,自有章程。‘蕙质堂’与商会事务,如今也已理顺。你只需在前方开拓,后方琐事,不必挂怀。”她顿了顿,声音愈发柔和,“只是这西山灯火常明,你……勿要过于劳神。”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缠绵,只有在这理性与秩序构筑的格物圣地里,流淌于彼此心间的深深理解与默默支撑。

他懂她的等待与付出,她知他的理想与担当。

这份在生死考验与志同道合中淬炼出的情谊,早已超越了风花雪月,升华成了灵魂的共鸣与生命的托付。

陆仁从怀中取出另一只雄性金雁,轻轻置于谢琦手中的那只之旁。两只金雁在渐浓的暮色中依偎,闪烁着温润的光泽。“‘金石为盟,此心同归’。”他低声重复着镌刻在雁腹内的八字誓言。

谢琦没有言语,只是将两只金雁轻轻合拢在手心,用力点了点头。晶莹的泪珠终于滑落,却带着无比灿烂的笑容。

西山沉入夜色,唯有格物院的灯火,如同指引方向的星辰,倔强地亮着。

这灯火,不仅照亮了探索未知的道路,也温暖了两颗彼此契合、即将携手共度一生的心。

帝国的未来,与个人的幸福,在这春日将尽的夜晚,交织成一幅充满希望与温暖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