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大明 > 第186章 出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海的浪潮,随着东南大捷的余威和陆仁荣升尚书后的雷厉风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帝国沿海。

广州、泉州、宁波三处市舶司日益繁忙,新的口岸选址与筹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然而,站在帝国航船舵位的陆仁,心中所念,却早已超越了眼前的商业利润与海防安全。

他深知,一个帝国的真正强盛,根基在于粮食,在于能养活更多人口、抵御天灾的高产作物。玉米、红薯、土豆、辣椒……这些原产美洲的宝贝,若能早日引入大明,其意义将远超十场海战的胜利,是真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开海,不仅是为了白银和香料,更是为了这些能改变国运的神奇种子。

这一日,陆仁将已在福州船政历练许久的徐经召回了京师西山。

在格物院那间悬挂着大幅《坤舆万国全图》(陆仁凭借记忆和现有资料绘制,虽不精确,但大致轮廓和相对位置已足够震撼)的静室内,陆仁手指点向地图上那片广袤而陌生的区域。

“持中,你看这里,”陆仁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向往,“大洋彼岸,有一片被我们称为‘亚美利加’的崭新大陆。其上物产之丰,远超我等想象。

有一种作物,棒状果实,金灿如玉,耐旱高产,名曰‘玉米’;有一种块茎,埋于土中,亩产惊人,可充主粮,名曰‘红薯’、‘土豆’;还有一种果实,辛辣开胃,可调味,可驱寒,名曰‘辣椒’……此数物,若引入我大明,活民无数,功德无量!”

徐经看着地图上那片遥不可及的大陆,眼中闪烁着与陆仁同样的光芒,那是探索未知的渴望。“老师,学生明白了!寻找这些作物,比任何奇珍异宝都更有价值!”

“然前路艰险,远超东南。”陆仁神色凝重,“大洋浩瀚,风浪莫测,航路不明。此行非比寻常贸易船队,乃是探索与发现之旅。我意,组建一支精干船队,以‘伏波’、‘定海’两舰为基,配以经验最丰富之水手、通译、医官,以及格物院精通测绘、博物之学员,由你统领,先南下东南亚,收集更详细海图与情报,伺机探寻通往新大陆之航路!”

徐经激动地躬身领命:“学生必不负老师重托!纵使千难万险,亦要将那济世良种带回大明!”

就在陆仁与徐经密谋远航大计的同时,西山格物学院的课堂上,太子朱厚照的身边,总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眼神活络的小太监,名叫刘瑾。

此人心思机敏,善于揣摩上意,尤其精通各种玩乐把戏,深得朱厚照欢心,几乎成了太子的“首席玩伴”。朱厚照听课无聊时,常与刘瑾在课桌下偷偷玩些斗草、翻绳的小游戏,刘瑾也总能变着法儿地逗太子开心。

陆仁冷眼旁观,对此甚为忧虑。他深知宦官干政之祸,尤其是这种自幼陪伴、深得信任的贴身太监,对储君的心性影响极大。

朱厚照天性跳脱,若长期被此类佞幸小人包围,于国于己,皆非幸事。他必须想办法将这颗“毒瘤”从太子身边拔除,至少不能让其有日后兴风作浪的机会。

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在陆仁心中形成。

这日课后,陆仁特意留下朱厚照,与他谈及即将组建的远航船队。

“殿下可知,此次远航,非比寻常。乃是为我大明探寻新的粮种,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功在千秋。”陆仁语气郑重。

朱厚照听得两眼放光:“真的?比去天津卫看大船还有意思?”

“自然。”陆仁点头,话锋一转,“如此伟业,需得忠诚可靠、机敏能干之人参与其中,方能彰显天家气度,也为殿下积累声望。臣观殿下身边近侍刘瑾,聪明伶俐,对殿下更是忠心耿耿,若能代表殿下参与此次远航,岂非一段佳话?既可磨练其才,亦可向天下显示殿下关注民生、志在四海的胸怀。”

朱厚照毕竟少年心性,觉得让自己的亲信去参与这么“威风”的事情,很有面子,当即拍手笑道:“好啊!让刘瑾去!让他去看看海外有没有什么好玩的玩意儿带回来给本宫!”

陆仁心中暗笑,面上却肃然道:“殿下英明。那臣这就去安排。”

当刘瑾从陆仁那里得知,自己将被“委以重任”,作为“太子代表”加入远航船队,前往那据说有巨浪、有海怪、蛮荒未开的遥远异域时,他整个人都懵了,随即吓得脸都白了。

“陆……陆尚书……奴婢……奴婢何德何能,担此重任啊!”刘瑾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抱着陆仁的腿就开始干嚎,鼻涕眼泪差点蹭到陆仁的官袍上,“奴婢自幼入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晕船晕得厉害,上次陪殿下去天津卫,在船上吐得昏天黑地……奴婢……奴婢只想留在宫里,尽心尽力服侍太子殿下啊!求尚书大人开恩,收回成命吧!”

陆仁强忍着笑意,板起脸道:“刘公公此言差矣!此乃为国争光、为太子殿下扬名的千载良机!晕船乃是小事,多吐几次便习惯了。太子殿下对你寄予厚望,你岂能因区区小难,便畏缩不前,辜负殿下信任?此事已定,陛下和太子都已首肯,你就安心准备吧。”

刘瑾见求陆仁无用,又连滚带爬地跑到朱厚照那里,哭得那叫一个凄惨:“殿下!殿下救命啊!奴婢舍不得离开殿下!那海外万里波涛,奴婢这一去,怕是……怕是再也见不到殿下了啊!殿下您就忍心让奴婢去喂了海里的王八吗?”

朱厚照看着自己最得力的玩伴哭得如此伤心,也有些犹豫,看向陆仁:“陆先生,刘瑾他好像真的不想去……”

陆仁正色道:“殿下,玉不琢,不成器。刘瑾忠心可嘉,正需此等历练方能成大器。若连这点苦都吃不得,将来如何辅佐殿下处理更重大的国事?况且,这是代表殿下出行,乃是荣耀。”

朱厚照想了想,觉得陆仁说得有道理,而且他也确实想听听海外的新奇故事,便对刘瑾道:“刘瑾,你就去吧,帮本宫看看海外风光,回来好好讲给本宫听。陆先生说了,这是为国争光!”

刘瑾闻言,如丧考妣,知道此事已无可挽回,只能瘫坐在地,内心一片冰凉,感觉自己不是去“争光”,而是去“送死”。

除了刘瑾这朵“奇葩”,陆仁也没忘了那两位早已对海外财富垂涎三尺的国舅爷。他召见张鹤龄、张延龄,告知远航计划,并明确表示需要他们之前网罗的那些熟悉海情、敢于冒险的“得力人手”参与其中,负责船队的贸易交涉和部分后勤保障。

两位国舅一听,眼睛都亮了。这可是官方背书、风险共担的发大财机会!他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派出最精干的家丁和掌柜,带上最好的货物,定要为陛下、为陆尚书赚回金山银山!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远航船队终于准备就绪。这一日,天津卫码头,人山人海,旌旗招展。以“伏波”、“定海”两艘“破浪级”战舰为核心,辅以数艘大型补给商船的远航船队,整齐地停泊在港内。水手、兵士、工匠、通译、医官、格物学员以及两位国舅派来的商队成员,共计近千人,精神抖擞地列队甲板。

陆仁亲临码头送行。他勉励了作为船队统领的徐经,叮嘱了各位船员,最后目光落在一身崭新宦官礼服、却哭丧着脸、如同要去刑场般的刘瑾身上。

“刘公公,”陆仁忍着笑,语重心长,“此行任重道远,望你不负太子殿下厚望,好自为之。”

刘瑾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带着哭腔:“奴婢……奴婢定当……呕……”话没说完,一阵海风吹来,闻到咸腥味,他胃里又是一阵翻江倒海,差点当场吐出来。

吉时已到,礼炮鸣响。巨大的船帆缓缓升起,锚链哗啦啦收起。船队在无数人的注视和祝福下,缓缓驶离港口,向着南方,向着那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茫茫大海,坚定前行。

陆仁站在码头上,目送船队消失在视野尽头,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期待着新的作物,期待着世界的模样,也期待着……耳边能清静一段时间,至少暂时不用再看到刘瑾那张苦瓜脸在朱厚照身边晃悠了。

这一招“为国争光”,用得甚是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