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工科大明 > 第163章 铁马惊雷 真理轰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殿内的檀香似乎更加浓郁了,萦绕在每一个正襟危坐的身影周围。

一个时辰的休憩,并未平息思想的激荡,反而让双方积蓄了更强的论战能量。

殿外广场上那冰火两重天的诡异景象,如同一个巨大的隐喻,预示着下半场的辩论必将更加尖锐、更加直指核心。

马文升尚书再次敲响玉磬,肃穆宣布:“未时正刻已到,经筵辩议续议。望双方再接再厉,深入阐发。”

这一次,东席阵营显然调整了策略。不再满足于泛泛的道德指责,一位以精通《易经》和象数之学闻名的老翰林率先发难,他的声音缓慢而沉凝,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

“陆侍郎方才言及‘拓展认知’,其志可嘉。然,《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格物之功,首要在于明此天地秩序、人伦纲常之‘道’!尔之新学,沉溺于‘器’之末节,孜孜于锱铢计较之数算,可曾思量过,若人人只求器用之利,不顾道德之序,则上下尊卑何以维系?礼义廉耻何以存焉?此非动摇国本之肇端乎?譬如尔那蒸汽之力,力大无穷,然若无仁义礼智信约束,此力可为善,亦可为巨恶!格物而不格心,纵有移山倒海之能,亦不过是桀纣之助臂!”

这番论述,将技术伦理与政治秩序挂钩,上升到了维护帝国统治根基的高度,极其厉害。许多保守派士子听得连连点头,深感忧虑。

陆仁神色凝重,他知道必须正面回应这个关乎“道”与“器”、“技”与“德”的根本性质疑。他离席,走到案前,并未立刻反驳,而是取出了那套简易的杠杆与滑轮组。

“老先生所言‘道’与‘器’之辨,乃至理名言。”陆仁先予以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陆某以为,‘道’并非虚无缥缈,它亦需寄寓于‘器’中方能显现,需通过‘器’之运用方能践行。老先生忧心技术之力若无约束可为恶,陆某深以为然。然,因噎废食,岂是良策?”

他一边说,一边开始组装杠杆。他在杠杆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用手轻轻压下,重物便被撬起。“诸位请看,此乃杠杆。此是‘器’之力,亦是‘理’之显。若用此‘器’之力去修筑水利,灌溉良田,养活万民,此力便是‘仁政’之‘器’,是‘道’之施行。” 接着,他又加上滑轮,演示如何更省力地提升重物。“若用此‘器’之力去营建屋舍,安顿流民,此力便是‘仁心’之‘器’,是‘道’之彰显。”

他放下工具,目光扫过东席诸公和殿外方向,声音铿锵:“反之,若空谈‘道’之高尚,却无任何切实之‘器’去实现它,任由水患肆虐、饥民遍野,则所谓‘道’,岂非成了空中楼阁?故,格‘器’之理,精‘器’之用,非但不是背离‘道’,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承载‘道’、实现‘道’!关键不在于是否拥有‘器’之力,而在于执‘器’者之心!我等要做的,非是禁绝‘器’,而是以圣贤之道涵养人心,使执‘器’者心存仁念,用‘器’之力行仁义之事!这,才是真正的‘格物’与‘格心’的统一!”

他将“器”视为实现“道”的工具,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责任,巧妙地将技术发展纳入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框架内进行辩护,既回应了质疑,又守住了立场。

“巧言令色!”另一位大儒拍案而起,直指陆仁学说的认识论基础,“尔口口声声‘实证’、‘验证’,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尔如何保证尔等所谓‘实验’、‘观察’,不受私欲杂念所蔽?如何保证尔等所‘格’之‘理’,非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朱子云:‘即物穷理’,须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贯通’,方能触及那普遍、永恒之天理!尔等零敲碎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得不过是支离破碎之知识,与那统摄万有之‘理’相距何止千里?!此等学问,纵有小效,终非大道!”

这是对科学方法局限性及其能否获得普遍真理的深刻质疑。

陆仁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必须展示新学的力量了。他转身,向殿侧侍立的西山学员示意。两名学员小心翼翼地抬上一个蒙着黑布的木箱。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陆仁揭开黑布,里面是一个结构精巧的黄铜仪器——一架天平,以及一套大小不一、却打磨得极其精密的砝码。

“大人问如何保证观察之客观,如何从个别达至一般?问得极好!”陆仁朗声道,“我新学之法,并非仅凭一人一时之观察臆断。其一,强调可重复性。任何实验,需他人依同样方法,可得同样结果。”他亲自操作天平,称量一块已知重量的金属,“此物重一两。无论谁来称,在何处称,只要天平精准,方法正确,结果皆是一两。此乃可重复之‘理’。”

“其二,强调量化与数学。”他换上不同的砝码,演示比例关系,“我等不仅知其轻重,更知其轻重之间的算术关系。一两是十钱,一斤是十六两。此乃精确之‘理’,非模糊之感。”

“其三,强调逻辑推演与构建模型。”他指着杠杆,“通过测量力臂、重量,可推算出省力几何,并可预测未知情况下的结果。此乃可预测之‘理’。”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陆仁目光炯炯,“我等承认认知有局限,所得之‘理’亦非永恒不变。若新的、更精确的实验否定了旧有结论,我等便欣然修正之!学问之道,正是在这种不断‘实证-修正-再实证’的循环中,步步逼近真理!这,便是我等应对‘人心惟危’之法:不是依靠个人的‘豁然贯通’,而是依靠公开、可检验、可纠错的方法与程序!此虽慢,却稳;虽未必能顷刻‘贯通’,却每一步都踏在坚实之地!”

这番关于科学方法论的阐述,系统而清晰,虽然许多士子首次听闻,却感受到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悟道方式的、严谨而强大的力量。东席诸公一时语塞,他们习惯于形而上的思辨,对这种基于实证和逻辑的、近乎“工程化”的求知方式感到陌生且难以驳斥。

辩论至此,已进入白热化。双方引经据典,往来驳难,从先秦诸子到程朱陆王,从天文历法到舆地河工,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陆仁虽常陷于以一对多的局面,但其论据始终围绕着实证、逻辑与效用,步步为营。

就在辩论最为焦灼、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刻,陆仁突然向马文升和萧敬等人躬身一礼,朗声道:“诸位大人,诸位同道!口舌之争,终有尽时。格物之学,归根结底,其价值在于能否解释世界,能否改造世界,能否造福于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提议:“今日,就在这殿外,我西山格物学院,愿以一项新近之物,向天下士子展示何谓‘格物’之力,何谓‘知行合一’之功!此物,名曰——‘麒麟’蒸汽机车!”

“什么?”

“蒸汽机车?”

“便是那传闻能自行行走的铁车?”

“他竟要在此演示?”

顿时,整个大殿内外,如同炸开了锅一般!惊愕、质疑、好奇、期待……种种情绪瞬间爆发。连端坐上位的萧敬和内阁大学士们都露出了极度震惊的神色。马文升尚书的脸色也变得极其严肃,此事非同小可。

陆仁此举,无疑是风险巨大的。若成功,则新学声望将达到顶峰;若失败,则前功尽弃,万劫不复。

在得到萧敬代表皇帝默许的颔首后,陆仁毅然下令。早已准备就绪的西山工匠和学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大殿那沉重的朱漆正门被完全推开,广场上的人群被疏导至两侧,留出中间一条通道。

在万千双眼睛的注视下,一台覆盖着红色绸布的、形制怪异的钢铁造物,被十几名壮汉小心翼翼地推到了广场中央。它有着一个硕大的锅炉,一个粗壮的烟囱,下方是巨大的铁轮,结构紧凑,充满了力量感。

陆仁亲自上前,猛地扯下了红绸!

“麒麟”蒸汽机车,第一次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在帝国最高学府之前,暴露在天下士子眼前!

“点火!”陆仁高喊。

鼓风机轰鸣,煤炭在炉膛内熊熊燃烧。压力表的指针开始缓缓上升。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那些保守派,既希望它失败以印证自己的观点,又无法抑制那该死的好奇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静得可怕,只能听到炉火的咆哮和紧张的呼吸声。

终于,当压力达到预定值,陆仁亲自推动了控制阀!

“嗤——轰!!!”

一股浓郁的白汽从汽缸中猛烈喷出,伴随着一声低沉而震撼的轰鸣,那巨大的铁轮,在没有任何畜力牵引的情况下,猛地、剧烈地颤抖了一下,然后,开始缓缓地、却无比坚定地向前滚动!

动了!它真的自己动起来了!

“天啊!”

“神迹!不,是……是格物之力!”

“铁马!真的是铁马!”

广场上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惊叹之中。人们惊呼、后退、又忍不住向前拥挤,想要看清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唐寅手中的折扇“啪”地掉在地上,他张大了嘴,满脸的不可思议。徐祯卿激动得满脸通红。就连王阳明,也震惊地看着那喷吐白雾、发出轰鸣、自行前进的钢铁巨兽,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麒麟”蒸汽机车拉着一个载有象征性货物的平板挂车,以比人步行略快的速度,沿着预留的通道,稳定地前行。它的速度不快,噪音巨大,黑烟滚滚,但在这一刻,它所代表的的力量和意义,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的。

陆仁站在车旁,声音透过喧嚣,传遍广场:“诸位请看!此‘麒麟’,非神非妖,乃是我等格水火之力(物理),明机械之律(物理),聚众人之智(知行),所造之物!它可用于矿山拉煤,可用于码头运货,可用于将来驰骋万里通途!此,便是我格物新学之力!此,便是‘实理’应用于世之效!它不会空谈道德,却能实实在在地节省民力,创造财富,强我大明!”

蒸汽机的轰鸣声,如同这个古老帝国走向新时代的号角,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思想的壁垒,在这一刻,被这钢铁的巨兽,硬生生撞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

真理,不只在经卷之中,也在那轰鸣的钢铁与弥漫的蒸汽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