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荆南,溽热难当,但比天气更灼热的,是江陵军营中那股亟待喷薄而出的求战之火。
邓安肩伤虽未痊愈,但已能披甲理事,只是脸色依旧带着失血过多的苍白。
中军大帐内,核心文武齐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描绘着荆南四郡的简陋地图上。
“诸位,”邓安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沉闷,虽不洪亮,却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冷静。
“我军新败,困守江陵一隅,北有吕布虎视,西有刘表、刘备掣肘,可谓危如累卵。荆南四郡,乃我等唯一生路。如何取之,关乎存亡,今日需定下方略。”
周瑜率先开口,手握佩剑,指向地图:“主公,此前三路并进之策,已证明在敌强我弱、兵力分散时行不通。
如今我军兵力有限,猛将虽添,却不宜再分。瑜建议,当效仿秦灭六国,远交近攻,集中全力,以锥形阵势,自东向西,逐次攻略!”
他详细阐述道:
“第一步,攻桂阳。桂阳郡守赵范,能力平庸,郡内兵备松弛,且与长沙韩玄、零陵刘度素有龃龉,乃四郡中最弱一环。以此为突破口,可收雷霆之效,亦能震动荆南。”
“第二步,取零陵。 刘度老奸巨猾,首鼠两端。待桂阳克复,我军兵锋直指,其内部必生恐慌,或可迫降,即便不降,亦难挡我兵锋。”
“第三步,围长沙。 此乃关键!刘备受刘表之命,率三万军驻守于此,乃我军南征最大障碍。待扫清桂阳、零陵,我军后顾之忧已除,可集中全力,围攻长沙!若能败刘备,则荆南大局定矣!”
“第四步,扫武陵。 武陵地处偏远,蛮汉杂居,待三郡皆平,武陵可不战而下。”
“待彻底掌控荆南,以此为基,积蓄力量,再图北返,收复故土,与吕布、刘表等辈,重决雌雄!”
周瑜的策略清晰明了,如同利锥,直指荆南软肋。
贾诩在一旁微微颔首,补充道:“公瑾之策,正合兵法‘我专而敌分’之理。
此外,需广派细作,散布流言,离间四郡,尤要放大刘备‘客军’身份,使其与本地势力互生猜忌,我可从中渔利。”
邓安听罢,眼中精光闪动。
这策略摒弃了之前的浮躁,显得务实而狠辣。
他看向帐下诸将,秦琼沉稳,程咬金跃跃欲试,新来的尉迟恭、杨再兴等人更是战意昂扬。
“好!就依公瑾、文和之策!”邓安拍板,“荆南之战,便由此始!”
首战,桂阳!
邓安目光扫过诸将,最终定格在两位新晋的绝世猛将身上。
“杨再兴、尉迟恭听令!”
“末将在!”两人声如闷雷,出列抱拳。
“命你二人为攻桂阳之正副先锋!杨再兴为主,尉迟恭为辅,率一万步兵,一千骑兵,即日开拔,兵发桂阳!”
邓安盯着他们,语气肃然:“此战,关乎我军士气,更关乎整个荆南战略!我要的不是缠斗,是速胜!要像一把烧红的尖刀,直插黄油,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桂阳郡治郴县!”
“末将遵命!”杨再兴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必不负主公重托!”
尉迟恭亦沉声道:“定叫那赵范,见识见识俺老尉迟的厉害!”
邓安继续部署战术:“此战,采取 ‘闪电突击’ 与 ‘云梯攻坚’ 结合之策。
骑兵先行,扫荡外围,肃清哨探,步兵携云梯等攻城器械紧随其后,抵达城下,不做休整,立刻发起猛攻!务必在赵范反应过来,向零陵、长沙求援之前,一举破城!”
“秦琼、程咬金,率主力两万,随后跟进,一方面为先锋压阵,另一方面防备零陵刘度或长沙刘备可能的援军。”
“周瑜、贾诩、荀攸、薛收随中军行动,参赞军机。”
“杨大眼,率所部熟悉山地之兵,负责侧翼警戒,探查小道,防止敌军迂回。”
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杨再兴与尉迟恭领命而出,立刻点齐兵马。
一万步卒,一千骑兵,带着仅能维持数日的干粮,如同离弦之箭,在七月灼热的阳光下,带着一股决绝的气势,向着桂阳方向,疾驰而去!
荆南大地的平静,将被这支渴望胜利、渴望生路的孤军,彻底打破。
桂阳,成为了邓安势力能否在这片土地上立足的第一块试金石。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东方,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第一声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