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 第102章 朱允炆测查追真凶 科考弃八股重实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朱允炆测查追真凶 科考弃八股重实践

第二天一早,邻居发现了巷子里的张继,赶紧喊人来救,可送到医馆时,已经晚了——张继身上多处骨折,内脏受损严重,早已没了气息。

医馆的掌柜不敢耽搁,赶紧让人去报官,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允炆的耳朵里。

当时朱允炆正在书房,跟大功商量“会试监考”的事,听说“山东学子张继,科考前夜被人打死在巷子里”,

手里的笔“啪”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你再说一遍?哪个张继?是不是山东来的,家里贫困,靠‘贵人资助’来京的那个?”

报信的侍卫连忙点头:“回殿下,正是他!医馆的人说,张继身上有多处伤痕,像是被人拳打脚踢,还有木棍砸过的痕迹,巷子里还留着一根带血的木棍,官府已经派人去查了。”

朱允炆猛地站起身,眼里满是怒火:“好!好一个胆大包天!敢在京城,敢在科考前夜,打死我资助的学子,这是明着跟我作对,明着毁大明的人才!”

他转头看向大功,语气坚定,“大功,你立刻去官府,告诉府尹,这案子我亲自盯着,让他调动所有衙役,

查!给我往死里查!不管背后是谁,不管牵扯到谁,都要查出来,绝不姑息!”

大功也急了,连忙点头:“大人放心,我这就去!我还要让暗卫也插手,官府查明面上的,暗卫查暗地里的,双管齐下,肯定能尽快查出真凶!”

两人说走就走,朱允炆也没心思再商量“监考”的事,跟着一起去了案发现场。巷子里的雪已经被扫开,

地上还留着淡淡的血迹,那根带血的木棍,被官府的人用布包着,放在一旁。

朱允炆蹲下身,看着那根木棍,又看了看张继倒下的地方,心里又疼又怒——张继的试卷,他之前看过,策论写得实实在在,水利题的见解也很独到,

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这么没了,太可惜了!

“府尹,查得怎么样了?”朱允炆站起身,看向赶来的北平府尹。

府尹连忙躬身行礼,语气急切:“回殿下,我们已经问过附近的客栈、书铺,有个书铺掌柜说,昨晚见过张继,还跟他聊了几句,说他要去买考卷;

客栈的伙计说,张继昨晚出门后,就没回来。我们还在查那两个黑衣汉子的下落,已经画了画像,派人去城门、驿站追查了。”

“不够!”朱允炆摇了摇头,“只查这些不够,你还要查,张继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有没有其他学子跟他有矛盾?尤其是那些家境富裕,却没得到‘资助’的学子,重点查!

另外,那根木棍,查一查上面的指纹、木料,看看是哪个木匠铺做的,从哪里流出来的!”

这时,大功带着暗卫统领赶了过来,暗卫统领躬身道:“殿下,暗卫已经查到,昨晚有两个黑衣汉子,打完人后,往城西跑了......

北平城入秋后,风里总带着几分干爽,可紫禁城端门内,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紧张——

朱允炆主导的大明秋季科考,终于要开考了。

三百名侍卫穿着铠甲,如铁塔般立在道路两侧,手里的长枪闪着冷光,连空气都似被冻住。

考生们背着考篮,排着长队,挨个接受搜身,不仅要解衣查探,连毛笔杆都得掰开,墨锭要敲碎,就怕有人藏着夹带,场面比以往任何一届科考都要森严。

人群里,胡静花乔装成一个送考生的家仆,裹着灰布头巾,压低了帽檐,眼神却在考生和侍卫间来回打量。

见考生们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喘,她嘴角悄悄勾起一抹冷笑,心里嘀咕:“朱允炆,不就是考个试,搞这么大动干戈,倒要看看你改来改去,能翻出什么花样,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时的贡院考场内,朱允炆正陪着朱棣,检查最后一遍考具。

案上摆着统一发放的笔墨纸砚,每张桌子都相隔丈余,防止考生作弊,墙角还站着监考的御史,个个神色严肃。朱棣看着这规整的场面,点了点头,

却还是忍不住问:“允炆,你说这次加了数学题,真没问题?以往科考,都是考四书五经,突然加这个,那些老翰林、老秀才,怕是要闹意见。”

朱允炆拿起一张印好的考题草稿,递到朱棣面前,笑着说:“皇叔,您看这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看着绕,其实算起来不难,就是考个逻辑思维。

您想啊,往后官员要管田亩赋税,要算军备粮草,连修个水渠都要算人力银钱,不会算术,光会背‘之乎者也’,能办成事吗?”

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一阵脚步声,翰林院学士李大人急匆匆闯进来,额头还沁着冷汗,一进门就对着朱棣躬身行礼,

语气急切:“陛下,殿下,万万不可啊!这科举乃立国根基,历来都是考诗经论语,彰显圣人之道,如今加什么数学题,还减了八股文的篇幅,这不合祖制啊!”

朱允炆脸色沉了沉,没等朱棣开口,就先说道:“李大人,祖制是为了选人才,不是为了捆住人才的手脚。以往考八股,多少考生背熟了范文就能中举,

可让他去管个县,连赋税都算不明白,连百姓争水的矛盾都解不了,这样的人,就算中了进士,能当栋梁吗?”

他上前一步,语气更重了些:“您别忘了,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可他们给建文朝出的那些主意,最后把朝廷都给拖垮了!

不是说读书没用,是光读死书、只会之乎者也,只会误国!咱这次加数学题,考策论,就是要选能办实事、会算、会谋、会干的真才,不是选‘背书高手’!”

李大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张了张嘴,却没再说出反驳的话。

朱棣看着朱允炆坚定的模样,也帮腔道:“李大人,允炆说得在理。祖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改就得改。

这次科考,就按允炆说的来,要是有大臣再闹意见,你就让他们来找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