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离婚后我一夜暴富 > 第26章 独立的拒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赵峰那场不欢而散的晚餐,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王芳的心头。她没有时间去反复咀嚼那份因隐瞒而生的失望,也没有立场去苛责赵峰那套“为你好”的历练理论。摆在面前的,是“家园置业”这个必须立刻解决的烫手山芋。

她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整天,面前摊开着团队整理的所有资料——土地性质的政策文件、充满陷阱的财务模型、以及“家园置业”近期紧张的现金流分析。证据链完整而清晰。

她必须拒绝,而且必须拒绝得漂亮。既要彻底撇清关系,又不能直接撕破脸皮,给基金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分寸感。

几天后,在王芳的授意下,基金会向“家园置业”发出了正式会议邀请,商讨合作细节。

陈向明带着他的团队如期而至,脸上依旧挂着志在必得的笑容。他显然认为,经过这段时间的考虑,王芳没有理由拒绝这份“双赢”的提案。

会议室内,气氛起初融洽。双方寒暄落座,陈向明率先开口,语气热络:“王总,相信这段时间贵团队的评估已经有了结果。我们对这次合作充满期待,细节方面都可以再谈。”

王芳微微一笑,笑容得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没有迂回,直接切入主题:“陈总,非常感谢您和‘家园置业’对‘芳华新生’的看重。经过我们团队慎重且全面的评估,我们最终决定,很遗憾,无法参与这个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的合作。”

会议室内的空气瞬间凝滞。陈向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身后的团队成员也露出了错愕的神情。

“王总,这是……为什么?”陈向明勉强维持着风度,但语气已经沉了下来,“是我们的条件还不够优厚?还是王总对项目前景有什么疑虑?这些我们都可以再沟通。”

王芳早有准备,她示意林薇将一份精简版的评估摘要分发给对方。

“陈总,与条件优劣无关,也并非不看好文化艺术的未来。”王芳的声音清晰而平稳,目光坦然地看着陈向明,“根本原因在于,这个项目的核心模式与‘芳华新生’基金会的创立理念和运营准则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她顿了顿,条分缕析地阐述理由,每一句都落在实处,避开个人情绪:

“首先,我们基金会致力于纯粹的公益属性,所有项目必须以服务公众、创造社会价值为唯一导向。而贵方的项目,本质是依托公益文化用地政策获取商业利益,这与我们‘去商业化’的运营核心背道而驰。”

“其次,在财务模型和风险承担上,基金会无法接受在长期内投入巨大运营精力却无法覆盖基本成本,更无法为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风险进行隐性背书。这违背了我们对于捐赠人和社会所承诺的‘审慎、透明、高效’的资金使用原则。”

她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陈向明的心上。她没有指责对方设置陷阱,而是从自身理念和原则出发,将拒绝的理由拔高到了机构立身之本的层面。这让对方的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陈向明的脸色变得难看,他试图反驳:“王总,话不能这么说,公益与商业结合是趋势……”

“趋势我们认可,”王芳打断他,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但结合的方式必须建立在公平、透明且权责对等的基础上。很遗憾,目前贵方提出的方案,无法满足我们的底线要求。”

她站起身,做出了送客的姿态:“再次感谢‘家园置业’的厚爱。希望未来能有其他更符合双方理念的合作机会。”

王芳的拒绝,干脆利落,理由充分,姿态大方。她没有给陈向明任何纠缠或挽回的余地。

消息很快在本地商业圈内传开。大多数人起初不解王芳为何会放弃这块“肥肉”,但当“理念不符”、“风险规避”等关键词流传开来后,明眼人都品出了其中的味道。业内对王芳此举评价颇高,认为她“有定力”、“有原则”,在诱惑面前保持了难得的清醒。这不仅没有损害基金会的声誉,反而为其“纯粹公益”的形象增添了沉甸甸的份量。

当然,这也彻底得罪了“家园置业”和陈家。

王芳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城市华灯初上。她知道,拒绝只是开始,而非结束。陈向明离开时那阴鸷的眼神,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但她心中一片平静,甚至有一丝畅快。这是她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力量,做出的独立决策,守住了基金会的根基。无论接下来要面对什么,她都无所畏惧。

这份底气,来源于她自身的成长,而非任何人的庇护。赵峰的“考验”,她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第一份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