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离婚后我一夜暴富 > 第24章 项目背后的陷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机场归途中的那点微妙醋意,并未在王芳和赵峰之间持续发酵。两人都是成熟的成年人,各有繁忙的事业需要倾注心力,尤其是王芳,“家园置业”的合作提案像一块需要仔细甄别的璞玉,占据了她大量的思考空间。

赵峰那句关于程述的询问,如同投入深湖的石子,泛起几圈涟漪后便沉入水底,表面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他依旧体贴,过问她的行程,在她晚归时留一盏灯,但那种心照不宣的、关于信任的试探,似乎暂时被搁置了。王芳也乐得清静,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对“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的研判中。

她并未被陈向明描绘的蓝图和优厚条件冲昏头脑。直觉告诉她,这份“厚礼”过于精美,反而让人不安。她动用了基金会的分析团队,从市场、财务、法律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彻查,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打听“家园置业”近期的真实动向。

几天后,初步的调查结果像一块块冰冷的拼图,逐渐呈现出项目全貌下隐藏的狰狞。

助理林薇将一份整理好的报告轻轻放在王芳办公桌上,神色凝重:“王总,情况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王芳放下手中的笔,示意她继续。

“首先,是土地性质问题。”林薇点出报告中的关键一页,“‘家园置业’拿下的这块地,其中规划为文化艺术中心的这部分,土地出让金远低于市场水平,甚至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原因是这块地带有明确的‘公益文化设施’配建要求,享受了政策优惠。”

王芳眼神一凛。这意味着,对方是打着公益的旗号,以极低成本获取了土地资源。

“其次,”林薇继续道,“我们分析了他们提供的财务模型和所谓的‘未来收益分成’。发现他们将所有前期建设投入、以及预估中前五年极高的运营维护成本,都计入了项目总成本。按照他们的分成模式,基金会在前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实质性收益。相反,我们投入的品牌价值和运营管理,却是在为他们稳固和提升这块资产的价值做无偿背书。”

“用我们的公益招牌,为他们低价拿地、提升周边物业价值铺路,而我们自己,可能要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他们免费打工,承担运营风险,却看不到回报。”王芳的声音冷静,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还有吗?”

“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林薇深吸一口气,“我们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家园置业’这个综合项目整体资金链非常紧张,他们急于引入合作伙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分担风险,甚至……可能是想利用我们基金会的良好声誉和公信力,为他们整个项目进行信用背书,方便他们进行后续的融资贷款。一旦项目整体出现问题,我们很可能会被拖下水,声誉受损,甚至卷入复杂的债务纠纷。”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但王芳的心却一点点沉下去。

陷阱,一个精心伪装、裹着糖衣的陷阱。

陈向明热情的笑容,优厚的合作条件,此刻回想起来,都带着一丝虚伪和算计。他们看中的,从来不是基金会的“专业能力”,而是“芳华新生”这块金字招牌所带来的政策便利、社会信任以及潜在的风险共担。

这不是合作,这是一场利用。

王芳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眉心。愤怒吗?有一点。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清醒。这就是她所处的世界,利益交织,步步为营。曾经的对手是明火执仗的资本大鳄,而如今的暗箭,则来自这些深谙本地规则、手段更为隐蔽的本土势力。

她睁开眼,目光已经恢复了平日的锐利与沉着。

“项目风险评估等级调至最高。”她对林薇吩咐道,“将所有疑点和分析数据整理成一份详细的内部报告。同时,法律团队介入,模拟如果我们签约,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法律风险。”

“明白,王总。”林薇点头,迟疑了一下,又问,“那……陈总那边,我们如何回复?”

王芳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先按兵不动。他们既然抛出了饵,自然会等鱼上钩。在我们没有摸清所有底牌,准备好反击策略之前,不必打草惊蛇。”

她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证据。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她必须独自面对,做出最冷静、也最艰难的决策。这不仅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她能否真正在这片复杂的商业土壤中,凭借自己的力量站稳脚跟。

赵峰的身影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她迅速将这个念头压下。这是她的战场,她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