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宋家庄议事堂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二十一名议事会代表按席位就座,大庄代表坐在前排,小庄代表和常备军代表坐在后排,桌面摆放着议案草案、笔墨和投票用的石子(白色为赞成,黑色为反对)。同盟第一次正式议事会,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有三个:一是审议《同盟明年公库收支预算草案》;二是讨论是否在宋家庄与李家庄之间修建一条简易公路,方便物资运输和军队调动;三是确定冬季民兵训练的具体安排。
第一个议题就引发了激烈争论。周文代表执政团队陈述预算草案:“明年公库预计收入杂粮一千二百石、盐八十担、铁五十斤;支出方面,常备军军费五百石、民兵训练物资二百石、公库储备三百石、水利修缮一百石、其他开支一百石。”
话音刚落,李崇德就举手发言:“我反对!常备军军费占比太高,达五百石,咱们李家庄今年粮食收成一般,这么高的军费,会加重庄民负担。我建议将军费降至四百石,增加水利修缮预算,咱们庄的水渠年久失修,急需加固。”
他的发言引发了小庄代表的共鸣。孙老实立刻附和:“孙家庄人口少,粮食产量低,五百石军费确实压力大。俺觉得军费四百五十石就够了,剩下的粮食可以分给各庄,缓解民生压力。”
王二柱作为常备军代表,立刻反驳:“不行!清军随时可能来犯,常备军需要打造更多火铳、震天雷,还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五百石军费一点都不多!要是削减军费,武器不够、军粮不足,到时候清军来了,谁来保护大家?”
赵家庄代表赵武也支持王二柱:“赵家庄靠近西边界,是清军来袭的第一道防线,常备军越强,咱们庄越安全。军费不能减,反而应该考虑是否增加!”
大庄和小庄代表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宋家庄代表李三试图调和:“军费确实重要,但民生也不能忽视。要不这样,军费维持五百石,水利修缮预算从一百石增加到一百五十石,缺口从公库储备里调剂五十石,大家觉得怎么样?”
“不行!公库储备是应急用的,不能随便动!”周老栓立刻反对,“今年冬季可能会有寒潮,粮食减产风险大,公库储备必须留足三百石,应对突发情况。”
争论陷入僵局,议事会效率低下,原本计划一炷香的讨论时间,足足拖了一个时辰,仍没达成共识。有的代表为了自家利益据理力争,甚至言辞激烈;有的代表则沉默不语,看着大庄代表博弈。
宋阳坐在主位,没有立刻插话,而是仔细倾听各方意见,在本子上记录着争议焦点:军费与民生的平衡、大庄与小庄的利益诉求、应急储备与当前开支的矛盾。他知道,这是首次议事会必然经历的磨合——代表们还习惯从自家庄子的利益出发,缺乏全局观念,议事规则也还不熟悉。
等争论稍缓,宋阳开口道:“各位代表,我理解大家的顾虑。军费不能减,这是应对清军的底线;但民生也不能忽视,这是同盟的根基。我这里有一个修改方案,大家可以讨论。”
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详细方案:“第一,军费维持五百石,但优化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将部分训练物资替换为各庄能自行筹备的木柴、石块,节省二十石粮食;第二,水利修缮预算增加到一百三十石,缺口从‘其他开支’中调剂二十石,再从宋家庄额外上缴的三十石粮食中补足十石;第三,设立‘民生补贴’,给孙家庄、吴家庄等小庄各补贴五石粮食,缓解其压力。”
宋阳的方案既守住了军事底线,又兼顾了民生需求,还照顾到了小庄的特殊情况。他接着补充:“修建公路的工程,我建议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庄民农闲时施工,公库发放少量粮食作为补贴,既不增加额外开支,又能完成工程;冬季民兵训练,大庄可以多承担一些训练任务,小庄则以守卫本地为主,减少往返奔波的消耗。”
他的方案详细具体,既考虑了同盟整体利益,又回应了各方的合理诉求,加上他的威望,代表们渐渐平静下来,开始认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