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玉佩求生之路 > 第261章 烽火连山,信号立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烽火连山,信号立规

深秋的朝阳刚爬上西山,同盟边界的山峁上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这是联盟梯级预警系统的第一步:修建烽火台网络。宋阳站在最高的一座山峁上,手里拿着地图,指尖划过标记的八个制高点:“这八座烽火台,要连成一条线,西起赵家庄的黑风岭,东到李家庄的鹰嘴崖,南抵孙家庄的芦苇荡,北接宋家庄的了望塔,能覆盖同盟所有边界,任何一处有动静,半个时辰内,全同盟都能看到信号。”

修建任务按“就近分工”分配:赵家庄负责黑风岭、狼牙关两座烽火台,出石料和樵夫;周家庄负责柳溪坡、河湾嘴两座,出木工和绳索;李家庄、孙家庄等小庄合力负责剩余四座,出壮丁和干粮。王二柱带着锋矢营的骑兵,每天往返各烽火台,监督进度,解决问题。

黑风岭的烽火台修建最费力,山峁上全是硬石,庄民们得用镐头一点点凿地基,再把大块的青石垒起来。赵猛光着膀子,抡着大锤砸石头,汗珠顺着黝黑的脊梁往下淌:“这烽火台得修得结实点,别刮阵大风就塌了!以后咱们庄的安全,就靠它了!”

庄民们也干劲十足,有的抬石料,有的和泥灰,有的搭木架,连老人都来帮忙递工具。赵家庄的老石匠赵福,带着两个徒弟,在烽火台顶端凿出凹槽:“这槽是放柴火的,得深三尺,宽五尺,能堆足够的干柴,烧起来烟才大,远地方也能看见。”

十天后,八座烽火台全部完工。每座烽火台高五丈,底座是三尺厚的青石,中间用黄土夯实,顶端搭着木质了望棚,棚里堆着晒干的艾草、松枝和煤油浸过的柴火,还配着两名哨兵,日夜轮班值守。

接下来是制定信号规则,宋阳召集周文、王二柱和各烽火台哨长,在宋家庄议事堂敲定细节:“信号分‘昼’‘夜’两种,按‘敌情等级’定数量,一点不能乱。”

周文拿着毛笔,在纸上逐条记录,宋阳念一条,他写一条:

一级敌情(小股溃兵\/流民,不足五十人):白天燃1柱烟(用艾草+松枝,烟色浓黑),晚上燃1堆火(柴火+少量煤油,火光暗红);

二级敌情(大队流寇\/清军探子,五十至两百人):白天燃2柱烟,晚上燃2堆火(柴火+半桶煤油,火光明亮);

三级敌情(清军主力\/大规模匪帮,两百人以上):白天燃3柱烟(艾草+松枝+硫磺,烟色发黄,直冲天际),晚上燃3堆火(柴火+满桶煤油,火光冲天,还需加敲铜锣,每刻钟一次);

-特殊信号(请求支援\/情报验证):白天烟柱旁挂红旗,晚上火堆旁挂灯笼,按“一旗\/一灯需一队支援,两旗\/两灯需两队支援”对应。

规则定好后,各哨长拿着抄录的纸条,回到烽火台训练。黑风岭的哨长赵小山,带着哨兵练了一整天:白天点燃艾草,看着黑浓的烟柱直冲天际,在十里外都能清晰看见;晚上点燃柴火,煤油让火光格外明亮,连远处的宋家庄都能看到跳动的光。

“成了!”赵小山激动地拍着大腿,“以后清军只要靠近黑风岭,咱们一点火,全同盟都知道!”

宋阳站在宋家庄的了望塔上,看着八座烽火台依次试燃,烟柱在蓝天中连成线,火光在夜色里排成阵,心里踏实了,这是同盟的“眼睛”,能提前预警,为备战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