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玉佩求生之路 > 第211章 炉火通明,火器为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1章 炉火通明,火器为盾

宋家庄的东南角,近来总是飘着淡淡的硫磺味。铁匠铺旁边的空地上,新搭起了三座土坯房,房顶上竖着高高的烟囱,黑烟裹着火星往上飘,老远就能看见——这里是吴硝石的火药工坊,自从开春后,就没日没夜地运转着。

清晨天刚蒙蒙亮,吴硝石就披着蓑衣进了工坊。他掀开墙角的陶缸,里面装着研磨好的硝石粉,泛着青白色的光。“把炭粉和硫磺粉拿过来!按硝石七、炭二、硫磺一的比例混!”他对着两个学徒喊,声音因为常年吸入火药味有些沙哑。

学徒们赶紧搬来两个布袋,将炭粉和硫磺粉倒进陶缸,吴硝石拿着木耙,弯腰在缸里反复搅拌。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照进来,粉尘在光里飞舞,他却毫不在意,眼睛紧紧盯着缸里的粉末——这是他新调整的火药配方,比之前的威力增了一成,却更稳定,不容易受潮。

“吴叔,这新配方真能让震天雷炸得更响?”一个学徒边帮着递木耙边问。

“不仅响,威力还大!”吴硝石直起身,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之前的震天雷,铁壳炸不开,碎块没力道;现在火药威力够了,就算用陶壳,也能炸出半丈远的碎片,对付骑兵正好!”

正说着,李铁锤扛着一把刚打好的铁钳走进来,身上还带着铁匠铺的火星子:“老吴,陶壳烧好了没?铁匠铺那边等着装火药呢!”

“早好了!在西边的窑里晾着,你让人去搬!”吴硝石指着工坊外,“记住,别用手直接碰,陶壳脆,碰碎了白忙活!”

李铁锤应着,转身喊来四个壮丁,往窑里去搬陶壳。这些陶壳是专门烧来做震天雷的,比碗口略大,顶部留着插引信的小孔,外壳上刻着细密的纹路——这样炸开时,能裂成更多碎片,杀伤力更强。之前因为铁料不够,宋阳让李铁锤试着用陶壳代替,没想到烧出来的陶壳不仅轻便,还比铁壳更容易批量制作,如今工坊里一半的震天雷,都用的是陶壳。

铁匠铺里,十几个工匠正围着木桌组装震天雷。有人往陶壳里填火药,有人插引信,有人用泥巴封住顶部的小孔,分工明确,动作麻利。李铁锤拿起一个刚装好的陶壳震天雷,掂量了掂量,对着工匠们喊:“引信留三寸!别太长,也别太短!太长了敌人能躲开,太短了咱们自己人来不及撤!”

他走到宋阳身边——宋阳刚从田里回来,身上还沾着泥点,正拿着一个陶壳震天雷查看。“小哥,你看这陶壳咋样?比铁壳轻,一次能多带两个,护庄队的人都乐意用。”李铁锤语气里带着自豪。

宋阳点点头,手指摸着陶壳上的纹路:“做得好。不过陶壳怕摔,得给它们做个木盒,运输的时候不容易碎。另外,除了震天雷,突火枪的改进怎么样了?”

提到突火枪,李铁锤眼睛亮了:“快成了!之前的枪管容易炸膛,我在枪管外层加了铁箍,还把枪管加长了半尺,射程能远个五步!就是弹丸不够,得再熔些铁屑做铅弹。”

说着,他领着宋阳往铁匠铺最里面走——那里放着两把刚做好的突火枪,枪管是用实心铁条锻打出来的,外层缠着三道铁箍,枪托是硬木做的,握着趁手。李铁锤拿起一把,往枪管里塞了些火药和铅弹,对着门外的空地上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闷响,铅弹飞出老远,砸在对面的土墙上,留下一个小坑。

“就是装填太慢,打一枪得等半柱香才能装第二枪。”李铁锤有些遗憾地挠挠头。

“已经很好了。”宋阳拍了拍他的肩膀,“能在五十步内打穿皮甲,对付冲锋的步兵足够了。接下来先做二十把,分给护庄队的精锐,让他们练着装填速度。等秋天粮食收了,咱们再扩大规模,争取每个护庄队员都能有一把。”

他知道,在这个冷兵器为主的时代,火器就是最大的威慑。之前靠震天雷暂时吓退了清军,可若真遇上大规模攻城,光有震天雷不够——突火枪能在城头形成火力网,配合弩箭和滚木,才能真正守住庄墙。而火药工坊和铁匠铺的日夜运转,就是在为这份威慑添砖加瓦。

傍晚时分,火药工坊的烟囱还在冒烟,铁匠铺的打铁声也没停。宋阳站在工坊外,望着两座忙碌的作坊,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只能修修补补农具,到如今能批量造震天雷、改突火枪,这背后是庄民们的汗水,也是宋家庄实力的提升。他想起巴图鲁手里的马刀,想起王承业麾下的长枪,那些冷兵器虽锋利,却抵不过火药的威力——只要火器足够多、足够强,宋家庄就能在乱世里,筑起一道别人打不破的“火墙”。

“小哥,吴叔说火药快不够了,硫磺和硝石得再找些来。”一个学徒跑过来禀报。

宋阳点点头:“让石头带几个人去西边的山里看看,之前听说那里有硝石矿。另外,去镇上的药铺问问,有没有硫磺卖,不管多少钱,都买回来。”

学徒应声而去。宋阳望着西边的方向——那里不仅有硝石矿,还有大顺军的主力营地。他知道,火药和火器的生产,离不开稳定的原料供应,而这份供应,又得靠着眼下的安稳环境。可他不后悔把资源投入军工——外交能换来一时的平静,而火器,才能换来长久的安全。

夜色渐浓,工坊里的灯火依旧通明,打铁声和搅拌火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铿锵的曲子。宋阳知道,这首曲子里,藏着宋家庄的底气,藏着庄民们的安稳,更藏着他们在乱世里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