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幕“致知院”的讲经,如同一块投入思想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非格物与武道可比。它关乎权力、制度与民心的论述,直接触及了统治的根基与社会的本质,引发的震荡在各个层面持续发酵,暗流汹涌。

---

一、 庙堂的警惕与利用

各国朝廷对致知院讲经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已非简单的“奇技淫巧”或“武学基础”,而是直指统治合法性与治国方略的“帝王之术”。

· 慕容吴的“法”与“势”之辩:

姑苏皇宫内,慕容复召集心腹重臣,闭门商议。

“天幕论秦之兴亡,诸卿有何感想?”慕容复声音低沉。

邓百川沉吟道:“陛下,秦以法强,亦以法亡。我吴国如今以严法整肃江南,对抗北元,乃势所必然。然天幕警示,‘攻守之势异也,而法不变’……待他日天下一统,确需思量‘宽猛相济’之道。”

公冶旁也补充:“尤其‘民心向背方为根本’一语,振聋发聩。如今推行格物新学,改善民生,或许正是收拢民心,稳固国本之机。”

慕容复目光闪烁,天幕的分析与他内心深处复兴大燕后如何长治久安的隐忧不谋而合。他既想利用这“史鉴”优化统治,又本能地警惕其中蕴含的、可能动摇权威的思想。

· 北元的“胡汉”与“藩镇”之虑:

大都城内,脱欢大汗的忧虑更为具体。

“伯颜,你看这天幕所言唐朝节度使之祸,像不像如今那些手握重兵的汉军世侯?”脱欢指着地图上几个实力雄厚的汉人军阀地盘,语气森然。

伯颜肃容道:“大汗明鉴。天幕虽未明言,但其意昭然。我等既要用汉人之力治汉地,便需严防其尾大不掉。中央权威,不可有失。” 北元高层开始更加积极地筹划如何进一步削弱汉人世侯的独立性,加强蒙古本部的控制力,这无疑加剧了帝国内部的紧张关系。

· 南宋朝堂的撕裂:

临安城内,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论,因天幕讲经而有了新的理论武器。

主战派慷慨陈词:“天幕有言,‘强权可定天下,却未必能安天下’!然如今北元暴虐,岂是‘安天下’之象?我大宋唯有整军经武,恢复中原,方能谈‘安天下’!”

主和派则反驳:“汉初‘与民休息’方有文景之治!如今天下疲敝,正该效仿先贤,积蓄国力,岂可妄动刀兵,徒耗民力?”

历史的经验被不同立场的人各取所需,朝堂的争论更加激烈,却也更显苍白。

---

二、 江湖与民间的思想启蒙

致知院的内容,同样在江湖与民间点燃了思想的火花。

· 门派管理的反思:

一些颇具规模的帮派首领,开始思考“制度”的重要性。以往依赖个人威望和江湖义气的管理模式,在帮派壮大后弊端渐显。是否应建立更明确的规章法度?如何平衡各分舵的权力,防止出现“藩镇割据”?天幕的历史案例,为他们提供了鲜活的教训。

· 文人学子的新视野:

各地的书院中,学子们不再仅仅埋头于科举程文,开始大胆讨论历代得失,品评当下时政。一种基于历史规律的批判性思维正在形成。以往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言论,如今借着天幕的“权威”,竟有了几分正当性。

“原来王朝更迭,并非全是天命,更关乎制度与民心!” 许多年轻士子心中,一种新的历史观和责任感正在萌芽。

· 底层民众的微弱呼声:

“轻徭薄赋”、“民心向背”等词语,在民间口耳相传。虽然他们依旧无力改变什么,但一种模糊的共识正在形成: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吏,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豪强,他们的行为,是导致“衰亡”的根源,是“不对”的。这种共识,是未来可能燎原的星星之火。

---

三、 暗处的压制与曲解

思想的解放必然招致旧势力的反扑。

· 文字狱的阴影:

北元方面,有官员上书,指斥天幕讲经“妄议兴衰,影射当今,蛊惑人心”,请求大汗下旨禁绝民间私议天幕史论,并搜查销毁相关抄录文本。虽然脱欢出于多种考虑并未完全采纳,但紧张的气氛已然营造出来。

· 曲解与利用:

一些保守的理学大家,则试图将天幕的论述纳入旧有的框架进行“无害化”解释。他们撰文宣称,天幕所言的“民心”,实则就是“天理民心”,最终的落脚点仍是“忠君爱国”,试图消解其批判性锋芒。

更有甚者,如成昆这等阴谋家,则在暗中琢磨,如何利用这“历史规律”来进一步搅乱天下,实现自己报复社会的目的。他散布流言,将当前乱局与某些亡国征兆相比附,加剧恐慌与混乱。

---

四、 “实践榜”的思想角逐

首位致知院“实践榜”上榜者的荣誉,激励着所有善于思考的人。

有人开始系统梳理本地历史,编写地方志,试图从微观角度印证天幕的宏观史观;

有人大胆提出改良税制、简化律法的具体方案,虽人微言轻,却也将思想落于文字;

还有人在乡间推行教化,用浅显的语言向百姓讲述天幕提及的历史故事与道理……

思想的实践,形式多样,虽大多影响有限,却代表着一种新的趋势:知识不再仅仅是晋身的阶梯,更成为了改造社会的工具。

史鉴照世,思潮暗涌。天幕致知院的讲经,如同一道强光,照进了这个时代思想的幽深之处,让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松动,也让许多被压抑的东西得以萌发。这场静默的思想启蒙,其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积聚,终有一日,会展现出足以重塑世界的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