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十一年的初冬,一场细雪悄然飘落长安,覆盖了皇城的琉璃瓦,为这座日益繁盛的帝都平添了几分静谧与肃穆。几日过去,秋闱的喧嚣渐渐沉淀,但另一场将在文化领域掀起更大波澜的风暴,正在立政殿内悄然酝酿。

这一日,长乐公主李丽质依惯例入宫探望母后。自出嫁以来,她气色愈发红润,眉宇间既有少女的明媚,又添了几分为人妻的温婉娴静。林昊作为驸马,自然也陪同前往。立政殿内,炭火烧得正旺,温暖如春,驱散了窗外的寒意。长孙皇后气色平和,正与女儿说着体己话,见林昊到来,亦是含笑颔首。

闲谈片刻后,林昊从随身携带的一个锦袋中,取出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稿纸上的字迹工整而奇特,除了熟悉的汉字,还夹杂着许多看似简单、排列奇特的符号。

“陛下,皇后娘娘,”林昊将稿纸呈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认真,“这是臣近来整理出的一套注音之法,臣称之为‘拼音’。”

“拼音?”李世民接过稿纸,饶有兴致地翻看着,长孙皇后也投来好奇的目光。李丽质则挨着林昊坐下,眼中带着对夫君无条件的信任与兴趣。

“正是。”林昊解释道,“相较于如今通用的‘反切法’,需用两字相切,如‘德红切’得‘东’音,此法颇为繁琐,且若无师承,难以掌握。臣这拼音,则简便许多。”

他指着稿纸上的符号,开始详细讲解:“这些是‘声母’,如b、p、m、f……代表字音开头的部分;这些是‘韵母’,如a、o、e、i……代表字音后面的部分。将声母与韵母相拼,即可得出字音。”

为了更直观,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一个“唐”字,然后在旁边标注上“t-a-n-g”。

“陛下请看,‘唐’字,用拼音标注,便是如此。t是声,ang是韵,相拼即为‘tang’,唐音。”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是天资聪颖之人,立刻便看出了门道。李世民用手指虚点着那几个符号,尝试着拼读:“t…ang…tang!妙啊!果真直接!”

林昊继续深入:“不仅如此,汉字读音还有高低起伏之分,臣将其归纳为四种声调。”他一边说,一边在“tang”旁边画了四个小符号,“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比如‘汤’、‘唐’、‘躺’、‘烫’,拼音皆是‘tang’,区别就在于这声调之上。”

他逐一示范,发音清晰。李丽质在边上听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小声模仿,眼中异彩连连。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狂喜!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看似简单的“拼音”,一旦推广,将彻底改变启蒙和教育的方式!以往孩童识字,需先生口传心授,反复用反切法练习,效率低下,且极易因方言或师承不同导致读音谬误。而这拼音,规则明确,符号简单,几乎可以无师自通!这将极大降低识字的门槛,加速知识的传播!

“此法……此法真乃教化之神器!”李世民激动地站起身,在殿内踱了两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昊,“若以此法蒙学,天下孩童识字之速,何止倍增!”

长孙皇后也颔首赞叹:“昊儿此法,惠及万民,功在千秋。以往深宫女子读书,亦苦于音韵难明,若有此法,倒是简便了许多。”

“父皇、母后,儿臣也觉得此法精妙无比!”李丽质也忍不住出声赞同,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

“正是此理!”李世民停下脚步,当机立断,“此事关系重大,需承乾一同参详。”他立刻命内侍,“速召太子至立政殿!”

不多时,太子李承乾匆匆赶来。他向父皇母后见礼后,目光便落在了那叠稿纸上。李世民示意林昊再为太子讲解一遍。

林昊依言,将拼音的原理、声母、韵母、声调又清晰地阐述了一次。李承乾亦是聪慧之人,稍加点拨便已明白,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立刻意识到了这“拼音”对于推广文教、统一官话(雅言)的巨大潜力,也瞬间明白了父皇急召自己前来的深意——这是要将推行拼音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上!

就在立政殿内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拼音”带来的震撼与对未来蓝图的憧憬中时,林昊看着陷入思考的李世民和李承乾,心中一动,一个更加宏大、堪称跨时代的想法,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涌现。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平稳却带着石破天惊的力量,开口说道:

“陛下,太子,既然有此拼音之法,何不借此东风,做一件千古未有的文治盛事?”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林昊迎着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乃至李丽质那探究和期待的目光,缓缓说出了他的构想:

“如今天下,尚无一部能够系统归纳所有汉字形、音、义的典籍。前朝虽有《说文解字》释其形义,亦有《切韵》等书论其音韵,然皆未能将三者完备合一,且检索不便,卷帙浩繁。”

他顿了顿,让话语的力量充分沉淀,然后掷地有声地继续说道:

“我们大可利用推广拼音之机,召集国子监孔祭酒以及天下精通音韵、训诂的大儒、博士,以这拼音之法,为每一个汉字标注标准读音!然后,将所有汉字,根据其拼音读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最终装订成一部……字典!”

“此部字典,臣构想,应收录目前所知的所有汉字。每个字条目下,首先以拼音标注其标准读音,包括声调;其次,详细解释其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各类含义;最后,还可列举由该字组成的常用词语、成语,并作简要解释。全书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检索起来,远比按部首或韵部翻阅《说文》、《切韵》要方便快捷何止十倍!”

“……”

立政殿内,陷入了一片绝对的寂静。

落针可闻。

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李丽质,四个人,八道目光,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直勾勾地、一瞬不瞬地盯在林昊脸上。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茫然,以及一种逐渐升腾、几乎要冲破胸膛的狂喜与明悟!

编纂一部囊括所有汉字,集读音、释义、词语于一体,并按全新拼音顺序排列的……字典?!

这是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甚至不敢想象的宏大工程!这已不仅仅是便利蒙学,这是要对整个华夏的文字体系,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系统性的梳理、规范和集大成!

李世民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他的呼吸甚至都有些急促。作为帝王,他几乎在瞬间就洞察了这部“字典”一旦问世,将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文字的读音和释义,将第一次拥有一个由朝廷颁布的、清晰明确的、可供天下人查阅的“国家标准”!这将极大地促进文化的统一和知识的准确传播!以往各家师承不同、解释各异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更重要的是,这部由朝廷主导编纂、惠及所有读书人的字典,将成为皇权深入文化领域、掌握话语权的象征!它将像一座巍峨的丰碑,昭示着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君主,更是文化上的领袖!天下学子,在查阅、使用这部字典的同时,怎能不对编纂它的朝廷、不对支持它的皇帝,心生归属与敬仰?

这已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形容!这是要定万世之基业,收千秋之文心!

一个名字,如同天启般,瞬间在李世民的脑海中迸发,清晰无比——《贞观字典》!

他要让这部旷古未有的巨着,以他的年号命名,让“贞观”二字,与这部惠泽万代的字典一起,永载史册,光耀千古!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他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林爱卿!此议……此议惊天地,泣鬼神!朕准了!即刻便准!”

他看向同样激动得面色潮红的李承乾:“高明,编纂《贞观字典》之事,便由你总领,林爱卿统筹格物、拼音之法,孔颖达及国子监众博士负责文字考订、义理阐释!朕要举全国之力,成此不朽盛事!”

(感谢“用户”的用爱发电)

(感谢“平淡无波的田中安雄”的三个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