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危机暂时解除,安全屋内的日子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沈望舒的内心,却经历着一场远比枪林弹雨更为剧烈的风暴。

诊所事件中与顾知行那次无声的默契配合,像最后一记重锤,敲碎了他对军统最后残存的、基于组织形式的忠诚。

那个他曾经为之效忠、为之搏命的体系,不仅背叛了他,其内部的腐朽与倾轧更让他感到齿冷。

而那个他一直视为“敌人”的顾知行,却在深渊边缘,一次又一次地,以一种他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敬佩的方式,坚守着某种他似乎已经遗失的东西。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等待指示,消化信息。他开始主动地、系统性地梳理与顾知行相关的所有线索,试图拼凑出这个代号“青鸟”的男人完整的画像,以及他所代表的那条道路的真实面貌。

那本《山海经》密码本,他不敢再动,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诉说——那需要何等的毅力与谨慎,才能在敌人的心脏里,日复一日地记录下那些关乎生死的秘密。

那张东京帝大的合影,秦铮老师灿烂的笑容与顾知行年轻而清澈的眼神,反复在他脑海中浮现。

那是理想尚未蒙尘的年代,是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

秦铮老师选择了那条直接而炽热的道路,最终壮烈牺牲;而顾知行,则选择了这条更为幽深、更为孤独,也更为……痛苦的潜伏之路。

他想起了顾知行在枪口下的冷静,在诊所里的机锋,在特高课和76号联合“拜会”时的从容,以及在每一次看似绝境中,那精准而冒险的干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更多人活下去”……“悬崖之下的新世界”……

这些碎片化的言语和行动,逐渐在他心中凝聚成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轮廓:顾知行,以及他所代表的阵营,他们的目标,或许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抗日,而是指向一个更为宏大、更为根本的变革——那个秦铮老师曾向往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普通人能真正活下去、活得好的“新世界”。

这个认知,对他固有的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自幼所受的教育,在黄埔接受的熏陶,都将军统所代表的势力视为正统。

而另一边,则长期被妖魔化为“赤匪”。但现实是,所谓的“正统”内部肮脏不堪,而所谓的“匪”,却有着顾知行这样为了信仰在炼狱中坚守的理想主义者。

信仰的基石在松动,在崩塌,又在废墟中,被新的、更为坚实的材料悄然重塑。

这种重塑的过程充满了痛苦和迷茫,但也带来了一种奇异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仿佛一直在一间闭塞的屋子里挣扎,直到有人为他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窗外更为广阔、却也更为真实的天地。

他开始理解顾知行那句“同舟共济”更深层的含义。这不仅是在上海这片险滩上的相互依存,更是在追寻那个共同认可的、光明未来的道路上,跨越了派别和身份的……同行。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安全屋的门锁再次传来了轻微的响动。这一次,沈望舒没有立刻戒备地拿起武器,他只是静静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目光投向门口。

门被推开,顾知行的身影出现在那里。他依旧穿着那件黑色呢子大衣,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倦色,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明和……坦诚。他似乎刚刚结束了一场重要的周旋,身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意。

他看到端坐在沙发上的沈望舒,微微愣了一下,随即反手轻轻关上门。

“你来了。”沈望舒开口,语气平静,不再是质疑,而是一种陈述。

顾知行点了点头,脱下大衣挂在衣架上,走到沈望舒对面的椅子坐下。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切入正题,而是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观察沈望舒的状态。

“你的伤,看来是好得差不多了。”顾知行最终开口,目光落在沈望舒活动自如的左臂上。

“嗯。”沈望舒应了一声,直视着顾知行的眼睛,“外面的风声,好像更紧了。”

“是啊。”顾知行轻轻吁了口气,“76号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咬。刘副站长那边,似乎也急于找到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顿了顿,看着沈望舒,“你……有什么打算?”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超越了暂时的庇护,指向了未来。

沈望舒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上海的夜晚,依旧充斥着危险与不确定性。

“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沈望舒背对着顾知行,缓缓说道,“你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冒险。仅仅因为秦铮老师吗?”

顾知行沉默着,等待他的下文。

沈望舒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顾知行:“现在,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你看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胜负,甚至不仅仅是抗日,对吗?你看的,是秦铮老师当年跟我们说过的……那个‘新世界’。”

他将“新世界”三个字,清晰地说了出来。

顾知行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他看向沈望舒,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了一种深沉的、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感慨,也有一种沉重的托付。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轻轻反问:“你觉得,那样的世界,值得吗?”

“值得。”沈望舒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这是他这些天思考的最终答案。

“如果那样的世界真的存在,如果那条路真的能通向那里,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有的牺牲、所有的污名、所有的痛苦,都值得。”

沈望舒走回沙发前,却没有坐下,而是站在顾知行面前,像一个寻求最终确认的士兵。

“我一直以为我在黑暗中战斗,直到最近才发现,有人在我不知道的地方,背负着更沉重的黑暗,走着更艰难的路。”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顾先生,或者说……‘青鸟’同志。我不知道你们的具体信仰是什么,组织的纪律如何。但我认同你们的目标——那个让亿万同胞能真正活下去、活得好的目标。”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出了那句代表他立场彻底转变的话:

“如果这条船,是驶向那个方向的……那么,我请求登船。”

书房里陷入了长久的寂静。台灯的光晕笼罩着两人,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墙壁上,仿佛两座即将合拢的山峰。

顾知行深深地望着沈望舒,望着他那双曾经充满杀意和警惕,此刻却只剩下坚定和坦诚的眼睛。他知道,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经历了信仰崩塌与重塑后的必然选择。

沈望舒,这个他曾经需要费尽心思去周旋、去保护的军统王牌,终于穿过了迷雾,看到了灯塔的光芒。

许久,顾知行缓缓站起身。他没有说什么激动的话语,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宣誓。他只是伸出手,不是握手,而是轻轻拍了拍沈望舒没有受伤的右臂肩膀。

这是一个同志之间,表示认可与接纳的动作。

“这条路,很长,也很难。”顾知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的承诺,“但从此,你不再是一个人。”

沈望舒感受着肩膀上那沉稳的力量,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那种漂泊无依、被全世界抛弃的孤独感,在这一刻,终于被驱散。他找到了新的基石,新的方向。

“我明白。”沈望舒重重地点了点头,“需要我做什么?”

关系,在这一刻,完成了质的飞跃。从相互试探的“同舟者”,变成了拥有共同信仰、可以背靠背战斗的……同志。

顾知行收回手,神色恢复了工作时的冷静与专注:“当务之急,是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你的身份已经暴露,军统和76号都不会放过你。上海虽大,已无你立锥之地。”

“你要送我离开上海?”沈望舒皱眉,他并不想就此离开战场。

“不完全是。”顾知行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黑鸦’彻底消失,同时又能让你以新的身份,继续战斗下去的契机。”

他走到书桌旁,拿起铅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快速勾勒起来。

“我有一个计划。可能需要你……再冒一次险。”

灯光下,两人头挨着头,开始低声商讨起来。曾经的对手,此刻为了共同的目标,真正地站在了同一战线,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窗外,夜色正浓。但在这间小小的安全屋里,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悄然凝聚。

---

【脱离剧情的小互动】

沈望舒(内心激动又有点懵):“这就……上船了?不需要填个表?宣誓?或者至少……交个党费?流程这么简洁的吗?”

顾知行(默默计算):“又多了一个饭票……不,是多了一位坚定的同志。嗯,下次让老陈多送一份口粮,记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