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儒心弈世 > 第150章 意外资助,柳暗花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 意外资助,柳暗花明

第 150 章:意外资助,柳暗花明

筹备处的烛火已燃至中段,烛油顺着烛身蜿蜒而下,在案头积成一小滩蜡渍。路智盯着眼前的宣纸,笔尖悬在半空,墨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斑——就像他此刻混沌的思绪。账本摊开在旁,“缺口三千两”的红笔批注刺眼夺目,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页边缘,粗糙的触感磨得掌心发疼。

“难道真要让筹备了半月的活动夭折?”他喃喃自语,喉结滚动着咽下干涩的唾沫。窗外的夜色渐深,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发出“簌簌”的声响,像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笃笃”的轻叩声,力道迟疑,带着几分拘谨。路智猛地抬头,眼中掠过一丝希冀,几乎是踉跄着起身去开门。

门轴“吱呀”转动,门框里站着位身着靛蓝短褂的中年人,袖口磨得发白,肩上搭着个粗布包袱,脸上沾着些许尘土,显然是赶路而来。他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传单,正是筹备处前日散发的琴棋文化盛会公告,边角已被反复摩挲得起毛。

“您是路公子吧?”中年人局促地抿了抿唇,声音带着乡音的质朴,眼神却透着异常的恳切,“我叫陈三,在西城开了家杂粮铺,前几日去粮库买米,恰好赶上您开发布会。”

路智愣了愣,并不记得这位商户,却还是侧身让他进门:“陈掌柜请进,不知您找我何事?”

陈三迈进屋,目光扫过案头的账本与图纸,喉结动了动,突然解开肩上的包袱,将一叠用棉线捆着的银锭放在桌上。银锭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还印着“恒昌银号”的字样,显然是刚兑换不久。

“路公子,这是我攒下的三百两积蓄。”他说着,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您在发布会上说,要让琴棋文化传下去,这话戳到我心坎里了。我爹以前是私塾先生,常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可惜他走得早……”陈三的声音有些哽咽,“这钱不多,但我实在想为这事出点力。”

路智的指尖触到银锭,冰凉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却奇异地暖了心口。他望着陈三清瘦的面容、磨破的鞋尖,想起白日里那些商户的推诿与敷衍,眼眶突然有些发热。“陈掌柜,这……这太贵重了。”

“不贵重!”陈三急忙摆手,眼神格外坚定,“能让孩子们将来也知道什么是《梅花三弄》,什么是楚河汉界,这钱花得值!”

就在两人推让间,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李大人爽朗的笑声,冲破了屋内的沉寂:“路公子,老夫给你带好消息来了!”

李大人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凉意,看到桌前的陈三时微微一怔。路智连忙介绍:“李大人,这位是陈三掌柜,主动出资资助我们的活动。”

“好!好一个义商!”李大人上前一步,紧紧握住陈三的手,力道大得让陈三愣了愣,“阁下虽为小商户,却有如此胸襟,实乃文化之幸!”

陈三被夸得满脸通红,连连摆手:“大人过奖了,我就是做了点该做的。”

李大人这才转向路智,从袖中掏出一张银票,拍在案上,银票在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路公子,你瞧!我昨日连夜拜访了三位清流党出身的富商,他们听了盛会的计划,又得知孙富从中作梗,当即拍板出资!这是两千五百两,足够补上缺口了!”

路智拿起银票,指尖微微颤抖。三百两的散银与两千五百两的银票在桌上静静躺着,烛光洒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极了冲破阴霾的星光。连日来的焦虑、奔波的疲惫,在这一刻尽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激动。

“李大人,陈掌柜……”他张了张嘴,声音有些哽咽,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多谢二位雪中送炭。”

“自家事,谢什么!”李大人笑着摆摆手,拉过椅子坐下,“快,咱们合计合计这钱该怎么花。崇文书院的定金明日就得交,可不能耽搁。”

陈三虽不善言辞,却听得格外认真,偶尔插一两句:“棋具用松木的就好,结实还便宜,我认识木料行的老板,能省些钱。”“茶点不用太精致,瓜子、花生就行,大家是来交流文化的,不是图吃喝。”他的建议实在又贴心,全是从市井生计里摸出的门道。

李大人频频点头,时不时补充:“场地布置要简朴却不失庄重,可挂些历代琴棋名家的画像,清流党里有擅长书画的门生,可让他们连夜绘制。”“邀请的嘉宾要派专人接送,尤其是江南来的顾先生,定要确保路途安稳。”

路智提笔在宣纸上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三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听。烛火跳跃着,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时而交叠,时而分开,却都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气。

不知不觉间,东方已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布满字迹的宣纸上,“场地定金三百两”“棋具定制五百两”“嘉宾路费四百两”……每一笔都清晰明了。陈三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起身告辞:“路公子,李大人,我得回铺子里了,一早还有人要打粮。”

路智送他到门口,将一坛珍藏的米酒塞给他:“陈掌柜,这点薄礼,务必收下。”

陈三推辞不过,抱着酒坛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盛会那天,我一定来帮忙!”

李大人看着陈三的背影消失在巷口,转头对路智道:“你瞧,民心所向,便是文脉所系。孙富再狡猾,也挡不住这股势头。”

路智望着天边渐亮的晨光,心中满是坚定。资金难题终于化解,就像久旱逢甘霖,让濒临枯萎的文化复兴计划重焕生机。但他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崇文书院的场地还需确认细节,各地的嘉宾尚未完全联络到位,孙富更是绝不会坐视不理。

回到筹备处,工作人员已陆续赶来,看到桌上的银票与计划书,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路智拿起那份写得密密麻麻的安排表,拍了拍手:“各位,资金的事解决了!接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务必让盛会顺利举办!”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干劲。

晨光洒满筹备处,将每个人的身影都镀上一层金边。路智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握紧了手中的笔。柳暗花明的背后,仍藏着未知的风雨,但有了众人的支持,他不再畏惧。琴棋文化的火种,终将在这场盛会上,燃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