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嗣圣元年二月,东宫。

李旦跪在祖宗牌位前,浑身颤抖。

他今年二十二岁,是李治最小的儿子。从小就胆小怕事,现在看到三个哥哥的下场,更是吓得魂不附体。

祖宗在上,孙儿李旦,不想当皇帝啊!他哭着说,大哥被毒死,二哥被逼死,三哥被废了。孙儿不想死,孙儿想活着......

夫君,您别这样。他的妻子刘氏走过来,劝道,太后让您当皇帝,这是好事......

好事?李旦惨笑,这是要我的命!母后让三哥当皇帝,三天就把他废了。我要是当了皇帝,说不定连三天都撑不过!

那......那该怎么办?刘氏也慌了。

装傻。李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从今往后,我要装傻,要表现得无害,让母后觉得我不是威胁。

可是夫君,您真的能装一辈子吗?刘氏担心道。

能不能装一辈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活下去。李旦说,大哥、二哥都是因为太优秀、太有主见,所以被母后除掉了。我要反其道而行之,越软弱越好,越无能越好!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四皇子,太后宣您入宫!

来了......李旦深吸一口气,对刘氏说,夫人,你记住,从今往后,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千万不要惹母后不高兴。

妾身明白。刘氏点头。

太极殿,武媚娘端坐在龙椅上。

李旦跪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喘。

旦儿,抬起头来,让母后看看。武媚娘说,声音听起来很温柔。

李旦战战兢兢地抬起头,只见母后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但那笑容却让他不寒而栗。

旦儿,你也长大了。武媚娘说,现在,母后需要你帮个忙。

儿臣......儿臣能帮母后什么忙?李旦的声音在颤抖。

很简单,当皇帝。武媚娘直截了当地说。

李旦听了,脸色瞬间煞白:母后,儿臣......儿臣不行,儿臣太蠢了,当不了皇帝......

不是你行不行的问题。武媚娘打断他,是母后需要你当皇帝。你的三哥太不听话了,所以母后把他废了。现在,轮到你了。

可是母后......李旦还想说什么。

你不想当?武媚娘的声音突然变冷。

李旦浑身一震,连忙磕头:儿臣不敢!儿臣愿意!儿臣一定好好当皇帝,不辜负母后的期望!

这才乖。武媚娘满意地点头,记住,你只是个名义上的皇帝。所有的政事,都要听母后的。明白吗?

儿臣明白!儿臣一切听母后的!李旦连连点头。

很好。武媚娘说,明天就举行登基大典。记住,不要像你三哥一样,说些不该说的话,做些不该做的事。

儿臣不敢!儿臣绝不敢!李旦保证道。

第二天,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李旦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但整个人就像个木偶,一动不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跪拜。

众......众爱卿平身。李旦结结巴巴地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武媚娘坐在旁边的凤椅上,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这才是她想要的皇帝——听话、软弱、没有主见。

陛下,有什么话要对群臣说吗?温柔地问道。

朕......朕......李旦看了看母后,小心翼翼地说,朕会好好听母后的话,绝不辜负母后的期望。

群臣听了,面面相觑。

这哪里是皇帝?分明就是个傀儡!

但没有人敢说出来。李显的下场就在眼前,谁敢质疑武后?

从此,李旦开始了他的傀儡生活。

每天早朝,他都坐在龙椅上,但从来不说话。所有的政事,都由武媚娘决定。

陛下,关于减免赋税的事,您看如何?

朕......朕听母后的。

陛下,关于任命官员的事,您看如何?

朕听母后的。

陛下,关于......

朕听母后的!

就这样,朕听母后的成了李旦的口头禅。

朝臣们都在背后嘲笑他,说他是个没用的皇帝。但李旦不在乎,他只想活下去。

有一次,一个大臣忍不住,当面讽刺李旦:陛下,您这样事事听太后的,还要您这个皇帝做什么?

李旦听了,不仅不生气,反而笑了:爱卿说得对,朕确实没用。不如,让母后亲政吧?

这话传到武媚娘耳中,她不由得大笑:旦儿这孩子,倒是识时务!

嗣圣元年九月,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

李旦主动求见武媚娘。

母后,儿臣有话要说。他跪在地上,态度恭敬。

说吧。武媚娘放下手中的茶杯。

儿臣觉得,儿臣太无能了,当不好这个皇帝。李旦说,不如,请母后亲政吧。

武媚娘挑了挑眉毛:你确定?

儿臣确定。李旦认真地说,儿臣自知才疏学浅,处理不好国事。母后英明神武,由母后亲政,才是大唐之福。

旦儿,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武媚娘地说,但母后怎么能夺你的皇位呢?

母后,这不是夺,是儿臣主动让位。李旦说,儿臣真心觉得,母后比儿臣更适合治理天下。

武媚娘了一下,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母后就勉为其难,替你分担一些吧。

多谢母后!李旦大喜,那从今往后,朝政就全由母后做主,儿臣只是个名义上的皇帝就好。

好孩子。武媚娘满意地笑了,你放心,母后不会亏待你的。

李旦退下后,小翠走过来,压低声音说:娘娘,四皇子这是在装傻吗?

当然是装的。武媚娘冷笑,他以为装傻就能保命?也不完全错。至少现在,他比李显聪明多了。

那娘娘真的要亲政?小翠问道。

当然。武媚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二十多年了。从今往后,这大唐,就真的是我的天下了!

嗣圣元年十月,武媚娘正式临朝称制。

诏书中写道:皇帝年幼,不谙政事。太后武氏,辅佐先帝二十余年,功勋卓着。今特下诏,由太后临朝称制,代理皇帝处理政务。

虽然名义上李旦还是皇帝,但实际上,武媚娘已经完全掌控了朝政。

她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首先,提拔亲信。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纷纷得到重用,进入权力中心。

其次,打压异己。那些反对她的大臣,一个个被找借口贬官、流放,甚至处死。

再次,培植武氏势力。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被封了高官厚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她开始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就在武媚娘春风得意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娘娘,不好了!小翠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李显在房州......在房州造反了!

什么?!武媚娘霍然站起,李显那个废物,也敢造反?

据房州刺史报告,李显纠集了数百人,企图攻打州府。小翠说,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李显也被抓住了。

哼,不知死活!武媚娘冷笑,传旨,将李显押回长安,朕要亲自审问!

但她心里却在想:李显这次造反,是真心的,还是有人挑唆?不管怎样,这正好给了我一个机会——彻底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