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赎的光 > 第119章 奠基仪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空经济区的那片土地,最终在经历了数轮艰苦的谈判、反复的条款磋商和详尽的尽职调查后,被正式确定为新基地的所在地。当盖有鲜红印章的土地出让合同摆在面前时,高辉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合同签署,仅仅是拿到了入场券。接下来,是更为庞杂和专业的规划、设计与报建流程。马明远肩上的担子有增无减,项目筹备组迅速扩充,引入了专业的建筑设计院、环境评估机构、以及施工监理单位。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与建设第一个新厂时主要考虑生产工艺流程不同,这一次,高辉对“未来工厂”的定位,给设计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院的第一次方案汇报会上,首席设计师展示了初步的规划总平图:规整的厂房布局,清晰的物流通道,功能分区明确。这完全是一个标准化的、高效的工业厂区设计方案。

高辉仔细看完,却微微摇了摇头。

“功能上,没有问题,很专业。”他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我觉得,缺少了一点‘魂’。我们的新基地,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生产的容器,它应该是‘高记’品牌理念的物化,是‘守味·创新’的实体呈现。”

他走到图纸前,用手指点着几个区域:“比如这里,传统的厂区大门和围墙,能不能做得更开放、更具设计感?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工厂。比如建筑外立面,能不能运用一些体现我们品牌元素或者传统意象的设计语言?再比如,我们能不能在厂区内,规划一个小型的‘高记风味体验中心’或者‘文化长廊’,不只是给客户看,也给我们的员工,给可能的访客,更直观地感受我们的品牌故事和文化?”

设计师们有些愕然。他们习惯了从功能、成本和规范出发,很少遇到对工业建筑提出如此多“形而上”要求的业主。

马明远在一旁补充道:“高总的意思是,我们在满足生产效率和环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将品牌识别和企业文化融入园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这确实会增加设计和建造成本,但从品牌建设的长期价值来看,是值得的。”

林薇也提出了她的想法:“还有绿化景观,不能只是种树。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我们产品中会用到的、具有观赏性的香草植物,比如迷迭香、百里香,让园区本身就带有独特的‘高记’气息。”

设计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思路,开始将品牌元素、文化展示和员工体验纳入设计考量。这个过程充满了碰撞与磨合,方案一再修改,预算也随之调整。赵经理看着不断攀升的概算,眉头越皱越紧,但高辉在这个问题上异常坚持。

与此同时,各项报批报建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环评、安评、能评、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每一张许可的背后,都是无数份报告、图纸和与各部门的反复沟通。政府事务专员几乎成了相关审批部门的“编外人员”,马明远也需要不时亲自出面,协调关键环节。

就在各项前期工作紧锣密鼓推进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了。地质勘探报告显示,规划的主厂房区域地下存在一片局部的、复杂的软土层,需要进行特殊的地基处理,否则将影响厂房的稳定性和未来重型设备的运行。这不仅意味着额外的工程量和造价,更可能影响关键的建设工期。

消息传来,项目组内弥漫着一股低气压。

“我就说这块地有问题!”一位负责基建的组员忍不住抱怨,“当初要是选成熟园区,就没这么多麻烦!”

马明远没有理会抱怨,他立刻召集设计院和地质专家开会,研究处理方案。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多种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桩基+换填”的综合处理方式。虽然成本增加,工期也需要适当调整,但这是确保建筑安全的最稳妥方案。

马明远将情况和解决方案向高辉做了汇报。高辉听完,沉默了片刻,问道:“技术上是可靠的吗?对后续生产和设备安装有没有隐患?”

“技术上是成熟的,处理完成后,地基承载力甚至优于普通区域,对生产和设备没有影响。”马明远肯定地回答。

“那就按这个方案执行。”高辉拍板,“该花的钱要花,该守的底线必须守住。安全和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工期可以适当调整,但不能以牺牲安全和质量为代价。”

高辉的果断和支持,稳住了军心。项目组重新振作起来,调整计划,协调资源,全力应对这个突发挑战。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和反复的沟通协调后,所有前期手续齐备,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开始进场。那片曾经长满荒草的土地,被平整出来,打下了第一根界桩。

奠基仪式的日子定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场面比第一次新厂奠基时更为隆重。区里的主要领导、合作银行代表、重要供应商和经销商伙伴、以及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济济一堂。高辉、林薇、马明远等“高记”核心团队悉数到场,连栓子也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西装,虽然浑身不自在,但脸上洋溢着自豪。

高辉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众多期待的目光,心潮澎湃。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一座新的工厂奠基,”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现场,沉稳而有力,“我们是在为‘高记’的未来,奠定一块更坚实的基石!是在为我们‘守味创新’的梦想,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他没有过多渲染宏伟的蓝图,而是回顾了“高记”一路走来的不易,感谢了各方的支持,并再次强调了新基地对于“高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

“……这座新的基地,将不仅仅是我们扩大产能的保障,更是我们探索智能化制造、践行绿色环保、深化品牌内涵的新起点!它将承载着我们对于美味的更多追求,对于事业的更大热忱!”

最重要的时刻到来。高辉、林薇、区领导、马明远等十余位嘉宾,共同走到那块覆盖着红绸的奠基石前。这一次,奠基石旁还摆放着一个透明的时间胶囊,里面封存着“高记”的老商标、第一包新厂产品的包装、糖酒会的照片以及“赋能学院”和“风味探索官”的计划书。

礼仪人员递上系着红绸的铁锹。高辉握住锹柄,与众人一起,将金黄色的沙土挥向奠基石基座。

刹那间,礼炮齐鸣,彩带飞舞,掌声雷动!

栓子在人群中,看着那翻飞的沙土,看着周围一张张兴奋的脸,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他想起了那个狭窄的后院,那口熏黑的旧锅,再看看眼前这片即将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区,恍如隔世。

奠基仪式圆满礼成。嘉宾们陆续离去,工地上巨大的打桩机已然轰鸣着,打下了新基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根工程桩。

高辉没有立刻离开,他和林薇、马明远并肩站在那片土地上,脚下是松软的泥土,眼前是空旷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林薇轻声说,语气里带着沉甸甸的责任。

“嗯。”高辉点了点头,目光深邃,“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

他知道,更艰巨的建设、设备安装、调试、搬迁、运营管理的挑战,还在后面。但此刻,站在新的起点上,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

新基地的奠基石,已然落下。一个属于“高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正伴随着打桩机的轰鸣,缓缓开启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