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赎的光 > 第82章 新征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奠基仪式的喧嚣与振奋,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波澜终将归于平静,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具体而微的艰辛建设。蓝图上的线条,开始由钢筋水泥、机器设备一点点填充为现实的轮廓。

新厂区的工地上,很快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打桩机的轰鸣昼夜不息,载重卡车来回穿梭,扬起阵阵尘土。建筑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忙碌,搭建钢架,浇筑混凝土。高辉几乎将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天一早便驱车赶来,戴着安全帽,踩着满是泥泞的临时道路,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之间。

他与施工方负责人、监理方反复核对图纸,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食品安全生产的苛刻要求。车间的布局要兼顾物流效率与卫生隔离,管线的铺设要预留未来升级的空间,排污和环保设施更是他紧盯的重点,不容丝毫马虎。

“高总,您这要求,比建普通厂房严格多了。”施工方经理半是抱怨半是佩服地说。

“入口的东西,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高辉的回答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现在多费心,以后才能安心。”

林薇则坐镇后方,与赵经理一道,成为了项目坚实的后勤保障与资金管家。支付每一笔工程款都需要她审核签字,采购每一批重要设备都需要她参与议价。同时,新公司(为运营新厂区而注册的“高记食品有限公司”)的架构搭建、规章制度完善、以及大规模招聘的准备工作,也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列出了详细的招聘计划,从生产操作工、质检员到仓库管理员、销售专员,岗位需求多达数十个。如何在新老员工之间建立平衡,如何将“高记”原有的文化与新公司的规范制度融合,是她反复思量的问题。

栓子的角色则更为关键和具体。他仿佛是连接旧世界与新世界的技术桥梁。现有作坊的生产不能停,他必须两头跑。在新厂工地,他成了“技术总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微调设备布局和流水线设计。他拿着放大后的生产线图纸,与设备供应商的工程师争得面红耳赤。

“这里!这个传送带的角度必须再调!不然料粉容易沉积!”

“这台封装机的参数范围太宽,必须锁定在我们要求的区间,否则克重不准!”

“清洗管道的接口必须设计成快拆式,不然卫生死角怎么清理?”

他的要求具体甚至有些“刁钻”,却句句切中生产工艺的要害。那些习惯了标准化方案的工程师,起初对这个“土专家”不以为然,但几次交锋下来,渐渐被他对工艺细节的精准把握所折服,不得不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定制化修改。

挑战无处不在。建设中遇到了未曾预料到的地下管线迁移问题,耽误了近一周工期;预订的某种核心设备因海外供应链紧张,交货期延迟;连绵的秋雨也让土建工程进度一度受阻……

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迅速决策,协调资源。高辉的压力巨大,常常深夜还在工地临时板房里开会,眼睛里布满血丝。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冷静,他知道,这是蜕变的必然代价。

偶尔,在夕阳西下,工地的喧嚣暂时停歇时,高辉会独自一人走到那片已初具雏形的厂区中央。看着拔地而起的钢结构厂房框架,想象着不久后这里机器轰鸣、灯火通明的景象,他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驱散所有的疲惫与焦虑。

旧的“高记”仍在城市的那一头,依靠着惯性平稳运行,如同一位坚守故土的老人。而这里,新的“高记”正在泥土与钢铁的碰撞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孕育、生长。

新征程,每一步都踏在挑战与希望交织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