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 第842章 化解矛盾团结心,联合军队士气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2章 化解矛盾团结心,联合军队士气盛

脚步戛然而止的那一刻,祭坛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文没有动,手指仍悬在灵音螺上方,目光透过帐帘缝隙望向南坡方向。那一点微弱的热源波动已经消失,像是错觉,又像是敌人有意收敛行迹。他缓缓收回手,转身走向主帐深处,声音低而稳:“传赤奴、守诚,立刻来见我。”

不到半盏茶工夫,两人先后踏入。赤奴甲胄未卸,脸上还带着伏击前的冷峻;李守诚则披着薄袍,显然是刚从值守营赶来。

“军中有些话,传到了我耳里。”李文坐下,语气平静,却让帐内气氛一沉,“有人说羌骑占了前哨要位,补给却迟迟不到边军手里;还有人讲,中原将领排挤西域兄弟,连轮岗都分三六九等。”

赤奴眉头一拧:“谁说的?站出来当面讲!我们在玉门挡匈奴马队时,他们还在后方吃酒庆功!”

“这话现在不必争。”李文抬手止住他,“我知道你们谁都没错。可敌未至,心先乱,比刀兵更伤阵。”

李守诚轻叹一声:“老夫今早听几个小校议论,说若不是靠你那奇术布防,单凭这些人马混杂的队伍,早就被破了十回。”

“正因如此,才要聚心。”李文站起身,走到帐中沙盘前,“明日盟约若成,诸国共守之局便立。可若我们自己不信彼此,谁还会信这份盟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二人:“我要召集全军议事,不设席位高低,不论出身东西。就在这祭坛前,面对面说话。”

赤奴沉默片刻,忽然解下肩甲,随手扔在地上。“好。我带头。”

李守诚看着他裸露的手臂上那道旧疤,眼神微动:“我也去。”

子时将尽,祭坛前空地已被火把照亮。各营将士陆续列队而来,神情各异。有中原步卒抱着长矛冷眼旁观,也有西域骑兵低声嘀咕,显然对这场临时集会心存疑虑。

李文走上高台,身后没有仪仗,只站着赤奴与李守诚。他没穿帅袍,依旧是那件素麻宽衣,腰间木剑轻垂。

“三个月前,敦煌蝗灾。”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十万顷田一夜成荒。是羌族兄弟连夜送来粮种,是边军将士背土抗旱,是中原各部开仓放粮,才保住百姓活路。”

人群微微骚动。

“两个月前,玉门关外,匈奴马贼夜袭商道。是谁顶着风雪守了七天七夜?是呼衍铁带的驼峰骑兵,也是冀州营的弓弩手,一箭未退。”

有人低头,有人握紧了兵器。

“就在昨日,长安平叛,敌军冲破东门。我记得清楚——第一个杀进去的是西凉刀客,最后一个撤出的是荆州盾卫。没人问对方姓什么,来自哪一州。”

他停了下来,环视全场。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争谁该站前排,谁该拿多少粮。我们要守的,是身后千千万万个家。毁了盟约,毁的就是这条路。”

台下一片寂静。

赤奴踏上一步,猛地撕开衣襟,露出胸口那道深痕。“我十五岁带族人夺水源,被三支马队围追七日。那时没人信羌人能活下来。我在雪地里爬了三天,靠一把断刀劈开冰层喝水。”

他盯着前方几名中原将领:“你们说我野蛮?我不否认。可我杀人,是为了护人。我流血,是从不后退。今天我把话说在这儿——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一个敌人靠近祭坛一步。”

他说完,转身面向李文,单膝跪地:“我愿交出五百亲卫指挥权,由联军统调。只求一战,共生死。”

全场哗然。

李守诚也上前几步,声音苍老却不容置疑:“李氏祖训有言:‘宗法可守,大义不可弃。’今日之势,非一家一姓之兴衰,乃万民生死之所系。我以族老身份宣告——自此刻起,所有补给调度,依前线需求为准,不得私扣一粒米、一匹布。”

他又看向左右:“若有违令者,便是与我李氏为敌。”

台下终于有人动了。

一名满脸风霜的老卒从冀州营走出,走到一位西域校尉面前,抱拳行礼:“昨日我说你抢了我的岗哨位置,言语冒犯。今日当众道歉。”

那校尉愣了愣,随即还礼:“我确实在排班时动了手脚……是我错了。”

这一幕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几队原本分开站立的士兵开始交谈,有人主动交换武器检查,有人默默调整站位,将不同阵营的人穿插其间。

李文取出三枚竹令,分别交给三方代表。

“从今夜起,设立战功轮替制。所有指挥岗位,按实际战绩每月考评一次,不限出身。补给分配由三方监察共同签字生效。每晚子时,设篝火谈营,任何士兵皆可直面将领陈情。”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这不是施舍,是规矩。我们不能靠一个人撑到底,得靠一套能让所有人安心的法子。”

火光映照下,一张张面孔渐渐褪去戒备。

赤奴重新披上甲胄,大步走下高台。他拍了拍身边一名羌骑的肩:“去,把咱们那批新磨的刀都拿出来,分给东侧两营。他们昨夜守得最久。”

那士兵应声而去。

李守诚已唤来文书,摊开卷册开始记录决议条文。几位年轻属官围拢过来,笔尖飞快移动。

李文站在高台边缘,望着下方逐渐融合的队伍。篝火噼啪作响,有人开始低声唱起一支旧曲,起初是一个人,接着是一排人,最后整片空地都响起了歌声——那是敦煌抗蝗时流传下来的农谣,讲的是春种虽苦,终有收成。

他伸手抚过胸前的青铜罗盘,指尖触到星图纹路时,轻轻敲了三下。

远处,南坡隘口的巡逻队已换岗完毕。二十名增援士兵沿断崖布防,其中一人正蹲下身,仔细检查浮生藻毯边缘是否完整。

河滩方向依旧安静。

李文转身回帐,脚步未停。他穿过主帐,来到后侧密室,取出一枚金黄色种子握在掌心。气运之力缓缓渗入,种子表面泛起微光。

通道即将开启。

他闭目凝神,准备将这批新培育的警戒精灵送往祭坛外围更远的区域。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传令兵掀帘而入,脸色发白:“将军,南坡东侧断崖……发现脚印,朝河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