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真千金回归,全能马甲飒爆了 > 第400章 她种下的光会发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阳光穿过落地窗,在基金会办公室的橡木桌上投下细碎光斑。

苏倾月坐在桌前,指尖翻过一份厚厚的山区医疗站季度报告,纸张沙沙作响,像风吹过干涸的土地。

她眉心微拢。

三处偏远站点——云岭、石坪、大河湾——依旧没有专业医师常驻。

上个月调派的两名年轻医生,因高原反应严重被迫撤离;远程会诊系统受限于网络信号,数据延迟高达二十分钟,根本无法支撑急诊判断。

“再拖下去,不只是延误治疗。”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是拿命在等。”

手机在掌心震动两下,来电显示是“老四”。

接通瞬间,她语气已恢复平静:“把‘空中义诊’系统接入卫星链路,加密等级升至S级,同步启用量子绕频协议。另外,从总部仓库调十台便携式AI诊断仪,今天必须空运出发。”

电话那头沉默一瞬。

“你动用的是军方预留通道?”苏承渊的声音透着一丝难以置信,“那套系统不是还在测试阶段?而且……你是怎么知道接口权限密钥的?”

苏倾月没答。

她当然知道。

三年前,代号“q”的黑客攻破了国家应急通信网的防火墙,只为将一套民间研发的生命监测算法植入边疆救援体系。

那一夜,全球顶级安全机构追查了七十二小时,最终只留下一行代码注释:“让信号覆盖最后一公里。”

而如今,这句曾震动整个网络安全圈的宣言,只是她一个清晨的指令。

“去做就好。”她淡淡道,“别问是谁建的路,只要知道现在有人走在路上。”

挂断电话,她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庭院里,清洁机器人正缓缓滑过草坪,昨夜灯箱留下的痕迹已被悄然抹去,仿佛一切未曾发生。

可她知道,那些光没有消失,它们沉入土壤,化作根系,支撑着更多看不见的生长。

午后的归来园被春风拂得温柔。

几株新栽的山茶树在微光中舒展嫩叶,空气里浮着湿润的泥土香。

几位受助儿童代表由工作人员带领入园,大多是曾在义诊中接受过治疗的孩子。

一个小女孩站在人群最边缘,穿着洗得发白的连衣裙,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画纸。

苏倾月一眼就注意到了她。

她走过去,蹲下身,与女孩视线齐平,声音轻柔:“你好呀,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怯生生地摇头,却忽然把手里的画往前递了递。

那是一幅蜡笔画:歪斜的太阳挂在天边,下面是一片深褐色的土地,土地上站着一个穿白裙的女人,牵着许多孩子。

女人的裙摆上开满了红花,像是从泥里长出来的。

“这是你画的姐姐吗?”苏倾月笑着问。

女孩终于开口,声音很小:“是你啊。”

苏倾月怔住。

“妈妈说,你是从泥里长出来的花。”女孩仰起脸,眼睛亮得惊人,“她说,别看土多黑,只要肯长,也能照亮别人。”

周围静了一瞬。

没有人举镜头,也没有人按快门。

直播设备尚未开启,这场会见本就不对外公开。

可苏倾月觉得胸口闷得厉害,像有股热流冲上眼眶,逼得她不得不低头掩饰。

她伸手轻轻摸了摸女孩的发顶,嗓音微哑:“谢谢你记得我。”

其实她从未觉得自己是光。

小时候在山野采药,师父常说:“医者如烛,燃尽自己,照人一程。”她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一盏小火,能暖一人足矣。

可现在,她看见无数双眼睛望着她,里面有病痛中的希望,有贫穷里的渴求,甚至有命运不公之后仍不肯低头的倔强。

原来,她早就不只是为自己活着。

下午三点,央视摄制组抵达苏宅。

导演带着团队小心翼翼地布景,摄像机对准了客厅那幅由孩子们手绘拼贴而成的艺术墙。

记者拿着提词板,反复演练提问顺序。

“苏小姐,您愿意跟我们谈谈您的童年吗?”镜头刚一打开,第一个问题便直击痛点,“听说您是在偏远小镇长大的,那段经历一定很艰难吧?”

苏倾月端坐在沙发上,一身素色旗袍衬得她气质清冷。

她微微一笑,却不接话茬。

“我不卖苦难。”她说得坦然,“痛苦不该被展览,更不该成为博取同情的工具。”

全场微怔。

她继续道:“但我可以给你们一百个故事——一百位普通女性的故事。她们中有山村女教师、有留守妈妈、有残疾绣娘、有单亲护士……她们没有豪门背景,也没有热搜加持,可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家乡的一寸土、一滴水。”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镜头,仿佛穿透屏幕,落在千万观众心头。

“我想拍《她们的名字》。”

片刻寂静后,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剪辑室里,苏家老三苏承宇正在回看录屏,听到这句话时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一巴掌拍在桌上,笑得几乎岔气:“我妹这波操作太狠了!别人靠人设炒流量,她直接把顶流变成主流!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

没人知道,这句话背后,是一个曾躲在灶台后背药方的小女孩,终于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声音,为沉默者发声。

夜渐深。

城市灯火次第熄灭,唯有苏家别墅的书房还亮着一盏灯。

苏倾月正伏案整理明日行程,忽然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沉稳、有力,带着刑警特有的警觉节奏。

她抬头,看见五哥苏景行站在门口,肩上还披着夜风带来的寒意。

他手里拿着一份档案袋,封口未拆,边缘有些磨损,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

他走进来,将袋子轻轻放在桌上,低声道:

“小月亮,有件事……我觉得你应该看看。”夜色如墨,书房内一灯如豆。

苏倾月指尖轻触那份匿名举报材料的封口,纸张泛黄,边角磨损,像是被某双颤抖的手反复摩挲过无数次。

她没有急着打开,只是静静凝视着档案袋上那一行手写编号:F-1987-0412——正是她出生的年份与日期。

巧合?

不可能。

五哥苏景行站在她身侧,刑警的直觉早已拉响警铃:“福利院信息管理系统三年前升级过一次,旧日志本该归档销毁,可有人从备份磁带中恢复出部分数据残片。其中有三十七名新生儿登记信息存在逻辑断层,出生时间、接生护士、指纹录入……全都不匹配。”他声音压得极低,“最诡异的是,这些孩子调出的dNA采样记录,原始样本全部失踪。”

苏倾月终于拆开档案。

一页页翻过,她的神情依旧平静,仿佛在读一份寻常报表。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心脏正以一种沉缓而锋利的节奏撞击着胸腔——那是仇恨与使命交织的鼓点。

照片上,一个婴儿脚踝处有颗红痣,位置与她如出一辙;另一份病历卡写着“先天性心律不齐”,正是她幼时被师父诊断出的隐疾;更令人窒息的是,其中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里,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女人背影熟悉得让她指尖发凉——那是当年苏家合作医院的产科主任,十年前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尸检报告至今未公开。

“她没死。”苏倾月忽然开口,嗓音冷得像冰刃刮过金属,“她是消失了。”

苏景行瞳孔一缩:“你怀疑……整个调包案背后,是一个组织?”

“不是怀疑。”她合上档案,抬眼望向窗外深沉的夜,“是确认。当年我被换走,不是偶然失误,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身份清洗。而今天这份材料,是有人在向我们递刀。”

她站起身,长裙曳地,影子投在墙上宛如执剑之人。

“五哥,启动‘归源计划’第一阶段。”她语速不快,却字字如钉入骨,“开放民间寻亲数据库接口,接入AI基因比对模型,允许公众匿名上传亲属dNA片段进行交叉筛查。技术团队由我亲自调度,保密等级S级,知情范围仅限于你、我,还有——”她顿了顿,“傅司寒。”

苏景行皱眉:“他虽然是你未婚夫,但这涉及刑侦机密……”

“他有资源,也有能力。”苏倾月打断他,目光深远,“更重要的是,他的法务体系从未被渗透。这场战争,不能只靠警方推进。我们要让每一份丢失的记忆都复活,让每一笔被抹去的痕迹重新显影。”

她说完,转身走向书桌角落那台从不上网的黑色笔记本。

指纹解锁,虹膜验证,三级密码破译——屏幕亮起瞬间,一行绿色代码缓缓浮现:

【q】已上线。

目标协议:暗网节点追踪 | 数据溯源 | 零日漏洞反制

指令集激活:【山茶花·零号指令】

七个加密信道逐一开启,分别连接全球最隐蔽的数据黑市。

她敲下第一行命令,如同在黑暗中点燃第一簇火种。

而在城东顶层公寓,傅司寒刚结束跨国会议,踏入书房的一瞬便脚步微顿。

墙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幅画。

稚嫩的蜡笔线条勾勒出一朵从泥土中绽放的山茶花,花瓣鲜红如血,根系深深扎进漆黑的土地。

画纸一角,歪歪扭扭写着两个字:姐姐。

他盯着那幅画良久,忽然拿起手机,拨通集团首席法务。

“成立专项公益诉讼基金。”他声音冷峻,毫无转圜余地,“傅氏旗下所有法律资源,即刻投入打击非法领养产业链。我要让每一个想藏匿真相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不该有查不清的出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