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教育部官网的公告,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千层涟漪。

“经专家组评审,‘归月’系列正式入选全国中小学美育教材示范案例,配套课程将于秋季学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短短一行字,却如惊雷炸响在无数家庭的清晨。

家长群里瞬间沸腾,“我家孩子昨天写作文,题目是《我最崇拜的人》,他写了苏倾月!”“今天幼儿园老师放了那段纪录片,全班小朋友围成一圈,说要成立‘小小流光社’。”一位母亲晒出视频:五岁的小女儿坐在地板上,用蜡笔认真地画着星星与银针交织的图案,嘴里念念有词:“我要绣一件能让外国人闭嘴的衣服。”

舆论的风向,彻底逆转。

不再是嘲讽“乡下土包子装文化人”,而是满屏的敬意与热血。

“她缝的不是花,是千年的骨血。”——这句配文被印在教材插图旁,也刻进了千万人的心里。

那张苏倾月站在夜色如墨,压在城市上空,唯有苏家老宅天台还亮着一盏孤灯。

风卷起苏倾月素白的衣角,她站在高楼之巅,仿佛立于尘世之外。

身后的都市灯火璀璨,而她的目光却始终落在手中那页泛黄的纸张上——师父笔记的最后一页。

指尖轻抚过那行新显的字迹:“带上他们一起走。”墨迹遇体温缓缓浮现,像是一道跨越生死的嘱托,沉重得让她呼吸微滞。

她早该明白的。

这条路,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宿命。

从乡下归来,撕开假千金虚伪面具,揭开一层层惊世马甲,那些掌声与荣耀,不过是前奏。

真正等待她的,是埋在历史尘埃下的真相——关于她为何被换、为何流落、为何偏偏由那位神秘师父抚养长大。

而一切线索,都指向西北荒岭深处那座被风沙掩埋了百年的古织坊遗址。

傅司寒不知何时出现在天台门口,一身玄色大衣衬得他如寒夜君王。

他没有走近,只是静静望着她单薄却挺直的背影。

他知道她在看什么,也知道她即将面对什么。

作战室内,地图已铺满三面墙,三条路线标得清清楚楚,连空气湿度变化都做了模型推演。

可她依旧摇头,将那枚古旧铜徽章轻轻挂在他颈间。

“它比任何设备都准。”她说,“如果我失联,你就跟着它的光走。”

那一刻,他眼底掠过一丝罕见的震动。

这不是信任,是托付,是把命交到他手里。

而现在,她站在星空之下,听着远处传来的低雨般的风声,像是大地在呼唤。

胸前玉符微微发烫,与血脉共鸣。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师父总在深夜教她辨认星图,说:“北斗第七星偏移之日,便是地脉重开之时。”那时她不懂,只当是传说。

如今才知,那一针一线绣出的不仅是纹样,更是通往过去的密码。

她转身望向庭院。

小禾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族谱副本装进防潮箱,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陆记者反复检查摄像机电池与存储卡,镜头对准的不再是猎奇,而是责任;唐部长派来的文化顾问正低声核对着药材清单,每一味都是为可能遭遇的地底湿毒所备。

这些人,原本可以置身事外。

但他们选择了同行。

苏倾月眸光微动,喉间泛起一阵酸涩。

她不是去冒险,她是去正名——为那些百年来被抹去姓氏、被迫沉默的手艺人,为那些用血肉传承技艺却无人知晓的无名者。

“我不是一个人去寻真相,”她低声呢喃,声音轻如絮语,却似有千钧之力,“我是带着一百年来不敢抬头的人,一起去认祖归宗。”

风忽然止息了一瞬。

星群悄然移动,北斗第七星隐入云层。

远处,敦煌方向传来轻微震动,像是某种沉睡之物正在苏醒。

而她手中笔记上,“地脉织线”四字边缘,浮现出一行极细的小字,尚未清晰,却已透出古老而危险的气息——

【欲穿针者,必先断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