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井眼看大生意要飞,赶紧起身赔笑说好话,最后咬牙道:
“我这批货,换五千斤白糖行不行?”
孔昊依旧摇头,直接摊牌:
“最多两千斤,就这样你们运回去也能赚不少。”
“太少了,至少四千五百斤。”
“两千五百斤,多一两都不行。”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三千斤成交。
临走时孔昊特意交代:“这事最好保密,别走漏风声。”
“明天把所有货备齐,运到城外小村子交易。最好雇华夏人的马车,免得惹人注意。”
“车钱算在交易里,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藤井闻言忽然想到什么,转念又自嘲地笑了笑,心想:
“管他谁买的货,能赚钱就行。这么多白糖运回本土黑市,利润至少翻几番。”
“我们大阪师团为了钱,有什么不敢卖的?”
但他表面上却装作为难:“货量不小,能不能付点定金?”
这显然是在试探孔昊的底细。
孔昊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仓单:“藤井君,这是马家仓库的存单,里面存着一千斤白糖,你随时可以提货。”
按行情定金本该两成,为表诚意他特意提到三成。
藤井接过仓单暗自欣喜,这样豪爽的商人正是他们大阪人最喜欢的。
两人又商量了些细节,孔昊顺便要了几张特别通行证,方便进出县城。
藤井爽快地应承下来,立即着手准备物资,尤其要把那批贵重白糖尽快运回。
......
孔昊一回到旅馆便分派任务:
二牛,你现在骑着自行车出城,通知特战队明早十点到藏车的小村庄汇合,全部换上便服。
再让沈营长调遣一个连在半道上接应。
金斗,待会儿陪我去县城里转转。
难得来一趟县城,仅仅交换些物资未免太可惜。
高进财是县城里臭名昭着的头号汉奸,同时担任维持会长和商会会长。长子是伪军团长,次子掌管侦缉队。
郭县民生困顿,高家要承担近半责任。仅他家强占的良田就超过万亩,搜刮的粮食堆积如山。
这些从百姓身上榨取的血汗大多进贡给了日军,换来高家的权势富贵。这老贼倚仗在县城根基深厚,防卫严密,从未遭遇过威胁。
孔昊用整个下午摸清了情况,决定当晚行动。
行动前,孔昊取出两把乌黑的手枪,附带消音配件。
这是国外最新款的无声型号,进去后尽量别弄出动静,不到万不得已别开枪。
刘金斗见多识广,知晓消音器的用途,沉默地接过武器点头示意。
此时高进财正搂着八姨太熟睡,突然被异响惊醒。油灯骤然亮起,房中赫然伫立着两道黑影。
老家伙反应迅速,刚要摸枕下的手枪,就被刘金斗用枪抵住太阳穴:老东西,动一下就要你的命。
高进财僵在原地,身旁的姨太却失声惊叫,随即被刘金斗一记手刀击晕。孔昊不禁皱眉——这家伙下手没个轻重。
管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老爷,可是出了什么事?
孔昊晃了晃枪管,示意高进财应付。
只是做了个噩梦,都退下吧。
待门外脚步声消失,高进财强装镇定道:二位好汉是为财还是寻仇?若是求财,这两千大洋权当见面礼;若是索命,就算杀了我,你们也难以全身而退。
我长子统领保安团,次子执掌侦缉队,纵使你们逃到天涯海角也难逃一死。
孔昊闻言轻笑:那就看高老爷的诚意了。
见事情尚有转机,高进财急忙引领二人来到暗格,露出几口沉甸甸的木箱。掀开箱盖,白花花的银元堆得满满当当。
这些都归你们,只求饶我一命。
孔昊忽然笑出声:高老爷说笑了,带着这些如何脱身?
老财主一拍额头,赶忙取出匣中银票:这里有二千六百块银票,山西境内钱庄都可兑换。
后门僻静无人,保准安全。
孔昊接过银票摩挲着:高老爷爽快,我们兄弟也得留个保障。
说着展开一份写满痛骂日寇的檄文:按个手印,咱们两清。否则......这行的规矩您明白。
瞥见密室里的太阳旗,他一把扯下扔在地上:踩着它按手印。
贪生怕死的汉奸哪敢反抗,战战兢兢踩上旗帜,在文书上摁下鲜红指印。
就在高进财往契约上按手印时,对方突然从衣袋里掏出微型相机,对准这一幕连拍数张。
高进财没料到窃贼竟备有相机,这下他再无狡辩余地。他眼珠一转,咬牙加码道:再加三千大洋,请二位把胶卷交给我。
此事恕难应允。对方讥讽地勾起嘴角,这些可是保命符。倘若日后东窗事发,阁下效忠日本人的亲笔文书和相片就会见报。届时百姓或许还要称颂你是潜伏英雄,待日本人灭你满门之时,世人更要赞你身在曹营心在汉。
高进财这才惊觉中了精心布置的局。这些铁证一旦曝光,无论日方信与不信,都必会诛他九族。眼下唯有破财方能免灾。
待孔昊二人离去,高进财慌忙唤来两个儿子商议。两个汉奸儿子暴跳如雷却束手无策,只得一面增派府邸守卫,一面暗中查探二人来历。小儿子更遣侦缉队在城内照相馆布控,妄图擒获孔昊。
岂料孔昊二人早已回到旅店改头换面。刮去胡须后,从中年客商变回青年模样,纵使熟人也难辨认。
队长,为何不直接处决那汉奸?刘金斗不解。
杀高进财易,转眼就会有张进财、李进财补缺。孔昊摩挲着茶杯解释,如今捏住他命门,迫其为根据地筹措物资。这般获取的粮饷,足以歼灭上千倭寇,岂不比杀个老贼更有价值?
翌日,孔昊持特别通行证安然出城。抵达荒村时,特战队已全员集结,更有一位不速之客。
孔团长?您怎亲临?
孔捷健步迎上:小孔,此番斩获几何?我闻讯后彻夜难眠,天未明便快马赶来。老李原也要同来,被我劝住了——团部总需有人坐镇。
自与李云龙共事,孔捷性情渐变,不再如往昔般谨小慎微,反添几分闯劲,时常盘算着要闹出些动静。毕竟这年月,守成者难成事。要想真正壮大队伍,非得主动出击不可。若仍墨守成规,独立团永远摘不掉发面团的帽子,在上级面前永无抬头之日。
孔团长,时辰尚早,不过您这身打扮还是回避为好,免得惊着来人。今日交易对象特殊,详情容我回营后与您和李团长细说。
孔捷向来从善如流,闻言当即退至远处守候。
约莫十时,一列绵长的车队碾着尘土而来。领队是藤井商社的通译,汉语竟比本地人还地道——这正是孔昊特意要求的。城外行事须低调,否则易遭黑枪。藤井本就怯懦,派心腹交接正合其意。
简短寒暄后,孔昊递过新拟的货单。车队留下二十余驾马车,仅带数辆空车返城。孔昊趁机将一千二百斤肥肉、若干粮食及五百斤白糖装入马车。每车装载七分满,此刻恰巧严丝合缝。这番采买耗去四十九点功勋,余额七百二十一,须得精打细算。
待一切就绪,他向后打了个手势。四十余名特战队员立即上前,按计划驾着马车向团部进发。行至半途,恰遇沈泉率部接应。在二营护卫下,车队终平安抵达。
自小王庄炮楼被端,周遭据点守军再不敢如往日般猖狂,皆龟缩不出。
伪军驻守的据点里,士兵们对路过的二营视若无睹。面对装备精良的部队,他们连向上级报告的勇气都没有,只装作毫不知情。
性命攸关之际,谁都不愿重蹈小王庄据点的覆辙,落得个无声无息的下场。
况且据点里没有日军监督,得过且过才是明智之举——多干未必有功,少干却能保平安。
直到午后时分,运输车队才缓缓驶入独立团驻地。
孔捷身手敏捷地跃下卡车,高声催促炊事班抓紧准备,同时召集全团人员前来协助。
途中孔昊已向他透露,这批物资中有足足1300斤优质肥肉,主要是能提炼猪油的板油与水油,还有带皮的肥膘肉。
这些是藤井特意从集市采购的,孔昊也通过系统如数兑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孔捷甚至在途中悄悄查看过——说实在的,他从未见过如此大量的猪油原料。
虽然看似存放了数日,但正因如此更需及时处理。这等珍贵食材,稍有异味都会影响品质。
即便真有异味,战士们也不会挑剔,但既然有好东西,为何要凑合?
李云龙闻声走出指挥部,本想取笑孔捷小题大做。
可当瞧见炊事班卸下一袋袋肥肉时,他的嗓门反倒盖过了孔捷——
警卫员!立即去老乡家借锅!马上开始熬油!
所有人暂停手头工作,立刻收集柴火,务必保证火力充足!
再派人搜集所有能盛油的容器,去附近集市多采购些,绝不允许浪费一滴油!
这些肥肉是难得的营养来源,每斤可提炼六至八两猪油,一千三百斤至少能出油千斤。战士们终于能吃上像样的饭菜了。剩下的油渣更是美味,炒菜时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炊事班长此刻成了团里的核心人物,连参谋们都听从他的调遣。不一会儿,浓郁的油香便弥漫整个驻地,引得众人不断深呼吸。
几个胆大的战士偷偷捏起滚烫的油渣就往嘴里塞,烫得直抽气也舍不得吐出来。老班长的呵斥与战士们的笑声此起彼伏,驻地笼罩在欢快的气氛中。
李云龙、孔捷与孔昊三人正在仓库清点物资。
孔昊笑着说道:眼见独立团将士们顿顿红薯,连孔团长也不例外,我就想着去县城弄些营养品。
回国时存放在县城的私人物品这次全数变卖,换了这些物资。后续补给还需等待时机。
主要是一万斤花生与一万斤大豆,都是榨油的上好原料。两位团长,这两样炒菜也是绝佳食材。
两人暗自腹诽:
李云龙:谁不知道这是好东西?花生下酒更妙!可部队只有红薯管饱,又能怎样?
孔捷:到底是富家子弟,谁愿意天天啃红薯?不过有了这些,战士们总算能改善伙食了。
孔昊继续说道:还购置了约两百匹布料,足够制作数千套军装。独立团不仅能全员换装,每人还能分到好几套。
李云龙抚摸着布料——他曾在被服厂担任过厂长,一接触便认出这是上等进口面料。不过听到后半句话,他与孔捷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笑容:这批布料制成的军装,独立团能分到十分之一就该谢天谢地了,还想每人几套?那是财主家才有的阔气!
眼下八路军不少新兵还穿着便服,能领到一顶军帽已属难得。在日伪的严密封锁下,部队物资极度紧张,连给全体战士配齐一套新军装都难以实现。但战士们依然顽强抗争,就是要让后方的鬼子不得安宁——只要八路军存在,零星敌人就不敢肆意欺凌百姓。
虽然消灭一名日军常常要牺牲数名甚至十几名战士,可这样的付出依然价值非凡。
好在386旅近来屡战屡胜,缴获了大量弹药,部队的处境总算有所改善。仓库储备充裕,指挥员们在部署作战时自然更有把握。
就拿丁伟的新一团来说,先前若缺乏弹药,遭遇日军一个大队时只能避其锋芒。而今即便正面交锋,也未必会处于劣势。这就是物资储备带来的战斗力提升——部队越战越勇,作战也愈加从容。
李云龙摩挲着布料笑道:这批料子来得正是及时,被服厂正缺着呢。
小孔,后面车上还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咱详细说说。
孔昊转到后面车辆,拆开一条香烟取出两包递过去:知道首长们喜欢这个,特意带了五十条给大家解解馋。
李云龙眼前一亮,劈手夺过香烟:老孔你抽旱烟的糟蹋好东西,我替你享受得了。孔捷见状只是含笑摇头。
还有五千盒火柴、两百支手电筒,都是稀缺物资。孔昊继续清点,最关键的是五千斤化肥和五百斤白糖。
孔捷疑惑道:白糖珍贵我们明白,可买这么多化肥做什么?
这两样配合使用,孔昊压低声音,能配制高强度。
你会制作?!李云龙差点蹦起来。
我在国外攻读化学工程,后来家父又送我去德国深造特种作战——对了,我还能用八国语言交流。孔昊推了推眼镜,我计划为独立团研发新型火炮,弥补火力不足。
听说要研制火炮,李云龙拍着胸脯咚咚作响:后勤保障包在我们身上!没有的就找鬼子!
现在需要办两件事:一是从兵工厂调派两名懂的技术员,二是准备五十斤和二十个空汽油桶。
虽然不明白汽油桶的用途,李云龙依旧满口应承:明天我就去总部软磨硬泡,保证把东西弄来!
正说着,警卫员端着一碗油渣进来:报告!炊事班刚炸好的,给首长们尝尝鲜。
李云龙和孔捷啃了许久红薯,突然看见碗里金黄酥脆的油渣冒着热气,哪还顾得上矜持,抓起几块就往嘴里塞。
浓郁的猪油香味瞬间在口中迸发,两人眯起眼睛,连手指上的油星都舔得干干净净。
孔昊捏起一块放入口中,脆响伴着油香直冲脑门,不由自主又伸手去够碗边。
他从小就爱吃带皮肥肉炸的油渣,刚出锅时酥脆得能听见声响。可自从加入独立团,别说油渣,连肉味都少见。
小周,别愣着,趁热吃。
警卫员小周早已偷偷咽过口水,听到招呼立刻又拈了块大的。转眼间碗底朝天,四人意犹未尽地咂着嘴。
油渣要是放进菜里当荤油用,十几块就能让整锅菜香气四溢。可这天全团加餐时,谁都不舍得这么铺张——炊事班长把仅有的油渣仔细拌进野菜汤里,反而让大伙喝出了过年的感觉。多年后老兵们回忆这晚,总要感叹:那香味,连神仙闻了都得流口水!
天还没亮透,李云龙就带着驮马队往旅部赶路。
张部长正对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物资申请单发愁。部队穷得叮当响,布料粮食样样都缺。幸亏李云龙和老陈前阵子端了鬼子仓库,虽说缴获的军装需要改制,总算让上万战士有了蔽体的衣服。
真当后勤部是聚宝盆不成?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油灯将消瘦的身影投在土墙上。
门吱呀一声响,警卫员小黄端着粥碗进来:首长,该吃饭了。
看见碗边半个杂粮窝头,张部长眉头紧紧皱起:胡闹!前线的小伙子们饿着肚子打仗,我这把老骨头吃点红薯就行!
您胃出血才刚好。小黄把碗往前推,窝头是警卫班省下来的,张院长交代......
话没说完,李云龙风风火火闯进屋,眼睛直勾勾盯着那碗稀粥。
李云龙端起碗,咕咚几口就把粥喝光了。
痛快!老张,你们后勤熬的粥就是香。
站在边上的警卫员小黄瞪圆了眼睛,气呼呼地盯着李云龙。
李团长,这是首长的午饭!他身子虚需要补营养!小黄一把抓过桌上的窝头,生怕又被抢走。
李云龙嘿嘿一笑:瞧你这抠门劲儿,不就一碗粥嘛。
对了老张,说到营养,我带了点好东西给你尝尝。
他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摊在桌上。
张部长一看,惊讶道:油渣?这东西金贵着呢,哪来的?
甭问哪来的,先尝尝。
李云龙眼珠子一转,往小黄手里塞了两块油渣,顺手把窝头拿回来。
小黄,我跟张部长谈点事,你先出去。
等警卫员走后,李云龙掰开窝头:来,老张,就着吃更香。
张部长推脱不过,尝了一块,点头道:确实不错。不过这些得留给总部首长,他们更需要营养。说完把油渣锁进抽屉。
李云龙啃着窝头,突然正色道:后勤已经困难到这种程度了?
唉,敌伪封锁太严。要不是老陈上次缴获的物资,情况更糟。张部长叹气,现在各部都勒紧裤腰带......
李云龙若有所思。自打孔昊来了,他手头才宽裕些。看来得多弄些物资了。
小周,把东西抬进来!
揭开坛盖,张部长深吸一口气,满脸惊喜:老天爷!这么大坛猪油!
李云龙,这不像你的作风啊?张部长突然反应过来,笑道,看来今天是有大事求我,不然哪舍得下这血本。
“有事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帮你。”
面对老乡的玩笑,李云龙不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道:
“最近去县城做了趟买卖,搞到一批物资,里头有不少猪油。”
“想着总部条件艰苦,就带了些过来。”
“提炼好的猪油有200斤,油渣50斤。”
张部长一听,连连点头:
“太好了,同志们总算能见点油星了。”
“老张,别急,还有更好的呢,这点儿就让你乐成这样?”
一听还有别的,张部长立马挺直腰板,竖起耳朵听。
他就喜欢李云龙这样时不时送物资的,哪怕是一包盐、几袋粮食也好;最烦那些团长整天追着他要东西,他又不会变戏法。
李云龙这次运来的物资着实不少,除了1000斤花生和黄豆,还备了2000盒火柴、20个手电筒配200节电池,外加150匹棉布。
顺手给首长们捎了五条烟,听说他们断粮好一阵了。
张部长心里直乐,光是这批棉布就够解决被服厂的燃眉之急,其他也都是紧俏货。特别是手电筒,市面上根本买不着。他不禁暗赞:难怪总部上下都夸李云龙会来事儿。
刚要开口道谢,兵工厂的马厂长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老张,马上调5斤白糖和100斤化肥给厂里!仓库说没库存,你得给解决!
张部长顿时皱眉:好家伙,开口就要五斤白糖?这玩意儿比枪子儿还金贵,鬼子查得严,半两都匀不出来!
化肥还能找老乡凑凑,一百斤不算大事。
马厂长急得直跺脚:关键是白糖!没这个,要再多化肥也白搭!
李云龙突然插话:白糖我倒有门路,这次带了100斤。
马厂长眼睛顿时放光:东西在哪?我们全包了!
别急,李云龙摆摆手,我倒有个更好的主意。
不如把项目转到独立团,我们也在搞类似研究,已经摸到点门道。
只要项目归我们,实验材料、国外技术资料、后勤保障全由独立团负责。
张部长闻言心头一动:
你是说孔......
作为高层干部,他自然知道孔昊的存在,也清楚独立团正在试验新战术。这是上面的意思——先在独立团试点,成了再推广全军,败了也不影响大局。
李云龙会意地点头。
张部长顺势拍板:李云龙的方案我看行。老马,你把技术骨干和设备都调到独立团,借他们的条件开展研究。
新技术研发就是个无底洞,张部长比谁都清楚。就像上次那个新型研究,光开口要的五斤白糖就让他心惊肉跳。要不是李云龙雪中送炭,他头发都得愁白——白糖可是能救伤员命的战略物资。
现在由李云龙接手再好不过,成了大家共享成果,兵工厂坐享其成;不成也是独立团担着。
见马厂长还在犹豫,李云龙又添把火:
老马,团里现在屯着三百斤白糖,五千斤肥田粉,管够!
用完再想办法补,绝不拖后腿。
马厂长终于点头——这条件实在丰厚,再推辞反倒矫情。反正研究成果都是共享,在哪儿研发都一样。
谈妥后,李云龙留下运输队搬设备,自己带着另一队人马直奔386旅旅部。得了好处,总得给旅长也送一份。
陈旅长远远看见李云龙的车队,嘴角就翘了起来。
这小子做事就是周全,每次来都不空手,要是人人都像他这样该多好。
想起那些只会伸手要东西的人,旅长心里就来气——人和人咋就能差这么多?
“旅长,给您带了点好东西,专门来孝敬您的。”
“好!没白疼你。”
“说说,这次是什么稀罕玩意儿?”
李云龙眉飞色舞:“纯炼猪油两百斤,油渣五十斤。”
“是从小孔那儿弄来的,昨儿个刚熬好,正好给旅部首长补补身子。”
“妙啊!”
听闻这稀罕物,旅长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他已经很久没尝过猪油炒菜的滋味了,光是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
两百斤虽然不多,但分到各团也有几十斤,省着点够战士们吃上半个月油水饭。
见旅长高兴,李云龙接着说道:
“另外还有3000斤花生和3000斤大豆,都能榨油,给同志们改善伙食。”
“对了,这个是我专门带回来的,首长们肯定喜欢。”
说完,他从旁边的马车上取出一个盒子,像献宝似的递了过来。
旅长仔细一看,盒子里装着五条香烟,看牌子像是小鬼子的,不过这时候能抽上烟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讲究。
听完汇报,旅长笑着说道:
“李云龙,功劳都摆出来了,接下来该提要求了吧?”
“说吧,看上旅部啥东西了,值得你下这么大本钱?”
李云龙嘿嘿一笑,意有所指地回答:
“我们独立团正琢磨一种新式火炮,希望旅部能支援点汽油桶,不多,三十个就成。”
“火炮?汽油桶?”
“李云龙,这两样东西能扯上关系?”
“当年我在沪城可是见过世面的,你别想糊弄我。”
“任何一种火炮的研发都是大工程,就连咱们兵工厂现在也只能勉强仿制迫击炮。”
“至于身管火炮,想都别想,根本没那条件,要不然小鬼子哪敢这么嚣张,把炮楼修到咱们眼皮底下?”
李云龙一听旅长这么瞧不起他,立马急了:
“旅长,您可别小瞧人,等我们独立团搞成了,保准让大伙儿开开眼!”
“对了,上次战斗不是缴获了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上千发炮弹吗?这些足够端掉不少鬼子炮楼了。”
“哪有那么好的事?实话告诉你,咱们386旅只分到一门,剩下的全上交了。”
“而且上级下了命令,这段时间要多囤积武器和物资,很快就有大仗要打,尤其是迫击炮炮弹和九二式步兵炮炮弹,不许随便浪费。”
“至于你的要求,我答应了,会让后勤部给你准备。这东西咱们之前缴获了一些,放着也没啥用,全给你吧。”
“我猜这火炮的主意是小孔出的,你告诉他,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也没关系,让他把精力放在特战队训练上。”
“首长们都等着看特战队练成后的效果呢。”
李云龙见旅长答应了,又接着说:
“旅长,还有个请求,希望您能同意。”
“最近为了配合孔昊的特战队,我们可能会频繁作战,希望您批准我们不用事事请示。”
旅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
“原则上我同意,新战术总得有点儿特殊待遇。”
“先说好了,你最多只能调动一个营的兵力,若是整团行动,一定要提前请示,日后有人追查起来,我也能为你解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