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我的独立崛起路 > 第35章 三路走的政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是——

首长要检阅部队......

是否该把新缴获的重武器暂时隐蔽?

若被首长看到,怕是有些麻烦。

略作思考,

他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时间紧迫,实在难以安排妥当。

更何况,这些装备是靠实力缴获的,何必遮遮掩掩?

次日正值立冬。

一夜飞雪,平安县银装素裹。

城内百姓欢欣鼓舞。

这是解放后的第一个节气,家家炊烟袅袅,街巷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气氛。

按照习俗,立冬要吃饺子。

林逸特意安排炊事班,用缴获的罐头给战士们包饺子改善伙食。

反正从敌人仓库缴获的面粉堆积如山,不用也是浪费。

天色微明,炊事班就忙碌起来。

林逸也亲自上手帮忙。

临近中午,饺子全部包好。

全营战士正准备开饭——

报告营长!首长带队前来视察!通讯兵匆忙来报。

林逸眉梢一扬:什么时候到?

已经到营门口了!

话音刚落,首长爽朗的笑声已传来。

来得正好,赶上饭点了还有惊喜!

老总带着几位旅长大步走进院子。

刷!

林逸立即带着战士们起立行礼:首长好!

老总看了眼碗里的饺子,笑着摆手:都坐下吧,别客气。

林逸反应很快:您几位来得正是时候,饺子刚煮好。

这就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老总笑呵呵地坐下,态度比平时更亲切。

和尚,再拿几副碗筷来!林逸回头喊道。

炊事班长的吆喝声中,院子里又热闹起来。

老总夹起一个饺子,意味深长地对林逸说:你这日子过得不错啊,整个八路军恐怕找不出第二支能吃上饺子的队伍了。

林逸连忙答道:都是战士们拼命,也多亏老总和首长们信任,我才能做些实事。

这话让老总和旅长们都笑了起来。

好小子,我是越来越欣赏你了,一个独立营被你带成这样,林逸,你确实有功。

打鬼子才是正事。

林逸没有过多谦虚,自然地转移了话题。

过分推辞反而显得生分。

老总笑得更加开怀,点头道:

说得好,打鬼子才是头等大事。

这时,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了老总和旅长们面前。

独立营缴获了不少面粉,加上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物资,每个人都能分到二两饺子。

老总也不再客套,在林逸的招呼下动起筷子。

......

饭后,老总擦着嘴笑道:

这顿饭怕是今年吃得最香的一顿了,来你这儿还能享口福。

说完又摆摆手:

好了,饭也吃过了,带我去看看营地吧,我对你那炮兵部队很感兴趣。

林逸早有准备:

首长请跟我来,炮兵连在后山。

为了协调训练,炮兵和步兵的营地特意分开布置。

老总挑了挑眉:

你到底搞了多少装备,居然专门成立炮兵连?

八路军的装备向来紧张,火炮更是稀缺,很多时候连炮兵排都凑不齐。

林逸轻描淡写地说:

不多,就几门小炮。

嗯?

老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几门小炮需要专门分开驻扎?

他压下疑惑,跟着林逸来到炮兵连。

看到训练场上的装备时,老总愣住了。

他扫视着整齐列阵的火炮,转头盯着林逸:

这就是你说的几门小炮?

训练场上,山炮、迫击炮、步兵炮一应俱全,旁边堆满炮弹,士兵们正在操练。

老总瞪大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是炮兵连?

炮兵团都没这么阔绰!

林逸认真地指着远处的迫击炮说:

确实,小火炮就这几门。

老总一时语塞。

严格来说,迫击炮确实算是小火炮。

旁边的三旅王旅长一看这情形,顿时恍然大悟,心里不由得嘀咕:

好家伙!

这小子之前跟咱们还留了一手。

背地里居然攒下整整一个炮兵团的家当!

老总从惊愕中缓过神来,第一个出声询问:

林逸,这些装备到底是从哪儿弄来的?

他清楚记得独立营之前上交的装备清单里根本没这些。

林逸直接把从三五八团捞好处的事儿说了出来。

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和楚云飞交情不错。

这批火炮都是楚云飞暂借给他的。

这......

老总和旅长几人交换了个眼神。

借一个炮营的装备?

那位晋绥军团长该不会是哪座庙里供着的活菩萨吧!

不过大伙儿也都心照不宣,谁也不会真信这套说辞。

当然,谁也不会点破。

反正装备已经落到咱们手里了。

这年头,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至于晋绥军那边缺的装备?

就让他们的阎长官自个儿犯愁去吧。

想到这儿,老总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拍着林逸的肩膀说:

当初把你调到平安县城还真是走对棋了。

这样,你就驻守在这儿,把这片地区给我盘活,配合周边部队开展反扫荡行动!

林逸利落地敬了个军礼。

我一定把平安县城打造成铜墙铁壁,绝不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老总爽朗大笑:好小子,口气不小,那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把这儿变成铁疙瘩。

此刻的老总还不知道,这句玩笑话日后竟会一语成谶。

接着老总又补充道:

以后你的独立营直接归总部指挥,番号暂时还不能给,先挂靠在三旅独立团下面,等时机成熟再补上。

就一个要求,给我把平安县城守得死死的!

林逸挺直腰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这可是好事。

以后直属总部,就不用再听李云龙和旅长的打秋风了。

要是他们再来恭喜发财......

林逸就有充足理由回绝了。

而且......

关键时刻还能调动独立团。

毕竟老总的意思是以平安县城为中心,部署反扫荡行动。

到时候为了阻击鬼子,让附近几个团配合还不是顺理成章?

......

对了,还有件事要问你。

老总突然又开口。

那些支援你的海外华侨,除了武器装备,还提供其他物资吗?

旅长已经把海外华侨资助独立营的情况向上汇报了。

您具体指哪方面的物资?林逸反问道。

听这话,老总叹了口气。

最好能提供些药品物资,这次扫荡行动各部伤亡惨重,医院已经超负荷运转,每天都有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牺牲。

这些英勇的战士没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因为缺医少药死在后方,实在让人痛心。

正好。

林逸立即接过话茬。

老总,他们确实没直接捐助药品。

但他们给了我们比药品更有价值的东西。

哦?

老总目光一凝,追问道。

是什么?派来了医疗队?还是新式装备?

林逸干脆利落地回答。

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抗生素?

老总和在场众人都愣了一下。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对抗生素还一无所知,仅有个别行家略有耳闻。

林逸用最浅显的话语解释道:

说白了,就是一种比磺胺更好使、见效更快、伤害更小的消炎药!

领导顿时恍然大悟。

效果竟比磺胺还强!

这个好消息让领导双目放光。

要知道现在医院里连磺胺都是紧俏货。

之前询问物资支援。

其实就是想探听能否弄到磺胺类药品。

没成想竟有这般惊喜。

药品现在何处?

同行的老旅长急切地追问。

林逸立刻带着众人参观了青霉素提取实验室。

同时说明这些制药设备来自海外侨胞的捐赠,并细致讲解了青霉素的功效。

了解完整件事后。

好!实在是好!

领导频频点头,难掩兴奋之情。

若能大规模生产此药,我军的后勤保障将迈上新台阶!

林逸同志,请务必代我们向那些爱国侨胞致谢!他们为华夏子孙立下了汗马功劳!

听到这番交代。

林逸表面应和着。

心里却悄悄向系统表达了谢意。

......

离开制药区域后。

林逸又领着众人来到战术演练场。

嗯?

领导注意到场上有九名战士正以三人为小组,轮番穿越障碍区,不禁露出诧异之色。

这是什么训练方法?我怎么从未见过?

林逸即刻解读道:

这是专为提高战场存活率和杀敌效率研发的新型战法。

领导立刻来了兴致。

仔细说说看。

林逸:其精髓在于将九人班组拆分为三个战斗单元,通过正三角与倒三角的灵活转换,形成机动战斗群。

在攻打阵地时,这种战术能从多点突破敌方防线。

只要配合得当,撕开口子后就能快速扩大优势,锁定胜局。

林逸一口气讲完自己的想法。

领导和几位旅长立即陷入沉思。

在场诸位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对战术部署有着独到见解。

林逸的方案刚说完,他们脑海中便立即浮现出实战画面。

领导眉头越皱越紧。

突然间,他拍手称赞道:

妙!这战术着实精巧!攻守皆宜,既能减少伤亡,又能精准打击敌军。

当敌人机枪火炮袭来时,我方损失也能降至最低,比起人海战术挨一炮倒一片,这招高明得多!

几位旅长也纷纷加入探讨。

这战术用在冲锋战中也很合适。

各班组冲锋前先规划路线,后方机枪提供火力掩护。

敌军机枪一响,全队立即卧倒;枪声一停,继续推进。

如此轮番突击,相互照应!

确实!每个战斗小队再配一挺机枪跟进掩护,冲锋时就能以班组为单位精确压制敌人。

这战术确实弥补了我军冲锋战的不足,好,非常好!

不过这战术对指挥能力和协同配合要求极高,士兵素质也必须过硬,需要在实战中检验才行。

万一炮火打乱阵型,队伍恐怕会陷入混乱冲锋。

这倒不必忧虑,我军纪律性向来严明——除了你三旅那个刺头李云龙,哪个部队不是令行禁止?

......

领导和旅长们讨论得如火如荼。

被冷落在旁的林逸无奈地笑了笑——这些前辈一谈起打仗就停不下来。

最终领导拍板定案。

“这套战术组织精密、纪律严明,比战场上那些散兵游勇的乱打强多了。

先挑几个单位试行,效果理想的话推广全军。

他转头看向林逸问道:

“这战术有名字吗?”

林逸干脆答道:

“三三制。

“三三制?”

老总轻声念叨,随即露出赞许的神色:

“不错!你们都记下来,回去各自选一个团试验,再交一份五百字的报告,详细评估优劣!”

“明白!”

几位旅长高声应道,心里却暗暗发愁——本以为只是来参观学习,没想到还要写总结。

老总又看了一会儿训练,忽然对林逸笑道:

“林逸啊,每次见你都能给我带来新东西。

“这次立下大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奖赏你了。

林逸笑着挠挠头:

“老总,我不要奖励,就一个请求。

“哦?说来听听。

老总顿时来了兴趣。

林逸认真说道:

“我们独立营以前独立发展,习惯了自由行动。

“现在归您直接指挥。

我打算扩充部队规模,但人数上去后,可能就不止一个营的编制了……”

林逸没再往下说。

老总当然明白他的意思,笑着回应:

“放心,你们独立营发展得好,各部队都是自主壮大,自然不会亏待你这个开路先锋。

“我特批你继续独立发展,能招多少人全凭你的本事。

难不成你还能拉出上万的队伍?”

“好!”

林逸点头:“有您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

有了老总的承诺,接下来的行动便没了后顾之忧。

尤其在平安县城驻扎,加上系统的辅助,粮食根本不成问题。

一旦粮食紧张,随时可以兑换高产种子。

平安县城周边土地肥沃,年年丰收,养活全县百姓绰绰有余。

说不定,真能发展出一支上万人的“独立营”。

目前平安县城总人口不到八万,但每天都有大量百姓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

随着解放的消息扩散,前来避难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照这个势头,一年内县城人口翻倍并非难事。

只要稳步推进,独立营的规模必将日益壮大。

当晚,送走老总后,林逸立刻着手县城的规划工作。

有了老总的支持,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混凝土防御工事建设。

未来若有敌军进犯,在这些坚固工事的防护下,即便是鬼子也得退避三舍。

二是加速青霉素的生产,确保武器和医疗物资的供应。

虽然兵工厂能生产装备,但产能有限。

过去一年积攒的军火,在攻克平安县城的战斗中已消耗大半。

三是扩军带来的管理挑战。

粮食问题解决后,人口增长,兵力扩充,人员构成也越发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