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232章 你好坏,不过我好喜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你好坏,不过我好喜欢

洛阳太师府内,董卓捧着曹孙刘的讨贼檄文,笑得前仰后合,肥厚的手掌重重拍在案几道:“张远这小子,真是本太师的福星!把天下的矛头全引到自己身上,省得本太师费心思,妙啊!”

一旁的李儒躬身笑道:“太师英明。臣有一计,虎牢关一线,我军只需坚守不出,给曹、孙、刘联军减轻些压力,让他们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并州的张远。

等他们两败俱伤,太师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一举平定天下!”

话音刚落,贾诩便缓步出列:“太师,文优先生之策精妙。不过,臣还想添一点作料。

公孙瓒坐拥幽、冀,却一直按兵不动,妄图坐山观虎斗,实乃心腹之患。臣有一计,可逼他不得不下场。”

董卓挑眉:“哦?文和有何高见?”

贾诩沉声道:“其一,造舆论之祸:暗中散播流言,直言公孙瓒与并州‘赤匪’早有勾结,私订盟约,故而迟迟不肯挥师讨逆。

天下诸侯本就忌惮他坐大,此流言一出,必群起而责之,让他百口莫辩;

其二,挑边境之争:暗中遣死士潜入幽、并边境,伪装成人民军兵士劫掠幽州村寨,再扮作幽州兵袭扰并州粮道,双方嫁祸,互生嫌隙。

公孙瓒若想自证清白,便只能硬着头皮对并州动兵;若仍按兵不动,便是坐实勾结之名,届时诸侯共讨,他自顾不暇,何来渔翁之利?”

董卓闻言,咧嘴大笑,连声道:“你俩家伙,坏得很!不过,本太师喜欢!就这么办!”

看着各地传回的急报,张远只觉脑袋发懵——贾诩这“郎中”,怕不是给人民军开了一剂穿肠毒药?

当初密室密谋时,贾诩的话语仍历历在目:“人民军有三疾,其一世家敌视、孤立无援;其二执念纯粹、不懂变通;其三战略保守、缺乏大局。此三疾互为因果,唯有一药可解——解救废帝刘辩。”

彼时的盘算何等清晰:迎回刘辩,便可借“拥汉”之名化解部分世家敌意,招来志同道合之盟友,顺势打开困局。

可如今看来,哪里是破局,分明是把人民军架到了火上烤!

举世皆敌!

曹操、孙坚、刘备的檄文传至各州郡,骂他们“劫帝悖逆、祸乱朝纲”,扬言要“诛灭逆党、枭首示众”;

天下诸侯议事堂的烛火刚添了新芯,主要将领尚未聚齐,太平道使者卞喜的身影已出现在堂外。

他大步流星而入,铠甲上的铜铃叮当作响,老远便拱手朗声道:“哈哈哈,首席,别来无恙啊!”

张远快步相迎:“卞兄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此番到访,必有指教。”

“嗨,也没别的事。”卞喜笑着落座,语气轻快,“最近我军要在幽、并边境调整几处布防,怕贵军多心,特来跟首席通个气,免得刀剑无眼,生出不必要的误会。”

张远心里“咯噔”一下,寒意瞬间窜遍四肢:糟了!连暗中结盟的公孙瓒,都要趁火打劫?

似是看穿了他眼底的猜疑,卞喜连忙摆手:“首席可千万别想偏了!

如今曹、孙、刘三家联名发了檄文,又不知是谁在背后暗使阴招,四处散播公孙将军与贵军私订盟约的流言蜚语,硬是把他架在火上烤,推到了讨逆最前阵!”

张远面上缓缓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卞兄这话我懂。公孙将军身处风口浪尖,明面上确实难做,换做是我,怕是也得顾全大局。”

卞喜连忙接话:“正是这个理!公孙将军明面上仍是汉家将军,总不能公然抗命,若是再无半点表示,那私通‘赤匪’的罪名可就坐实了,到时候更是百口莫辩!

无奈之下,只能暂且答应做做样子,还望首席体谅!”

“体谅自然是体谅的。”张远微微颔首,语气添了几分郑重,“说起来,我与公孙将军相交莫逆,贵我两军有《紫云盟约》在,本就是唇齿相依的盟友。这点风雨,还动摇不了我们的根基。”

卞喜附和:“首席所言极是!”他话锋一转,眼底闪过一丝狡黠,“不过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军队集结完毕,寒冬便至,冰天雪地粮草难继,谁愿真刀真枪地拼杀?至于明年开春……世事难料啊!”

张远唇角噙着笑,缓缓道:“我始终信得过公孙将军的信义,也信得过卞兄带来的这份诚意。毕竟,乱世之中,能得这般肝胆相照的盟友,实属不易,我们自然会格外珍惜。”

说着,卞喜起身,神色骤然郑重,抬手按在胸口:“总之,我与贵军的《紫云盟约》,字字作数!

我等已对东皇太一立誓,绝无背弃之理,这份心意,经得起刀枪考验,更经得起乱世磋磨!”

张远也站起身,伸手虚扶了一下:“卞兄不必多言,你的心意,我与人民军都记在心里。

盟约既在,友谊便在,往后不管时局如何变幻,我们都会恪守约定,不负盟友之谊。”

送走卞喜,张远脸上方才刻意维系的笑意,如潮水般缓缓褪去,只剩下一片沉凝。

乱世之中,所谓的“做做样子”,从来都是最危险的变数。

没多时,凉州方向便传来了谷雨的急信。

韩遂、马腾也遣人传话,言辞竟与卞喜如出一辙:“我等与人民军的友谊坚如磐石,然迫于关东诸侯压力,只能有表面动作,绝无半分真心攻伐之意,还望首席明鉴。”

“表面动作?”张远将信笺重重拍在案上,眉头紧锁。

次日,主要将领陆续到齐。

并州上艾的议事堂内,张远、赵云、徐晃、孙轻、刘兰、令狐娇等人围案而坐。

张远故作轻松:“人民军自创建以来,围剿之局早已数见不鲜。往日尚能从容应对,今日这局面……不过是又一场反围剿罢了。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赵云最先发言:“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则必须重视。

如今我军兵力本就不足,切不可分散!野战军应尽数集中于河内郡,重点应对曹、孙、刘及公孙瓒诸部——其中公孙瓒的幽州铁骑战力最强,尤需警惕,断不可掉以轻心。”

徐晃眉头紧锁,反对忽视西凉,说:“西凉马腾、韩遂虽遭董卓压制,已是强弩之末,可他们此刻跳出来掺和,难保不是想趁火打劫。

我意当分少量兵力布防西河郡,以防其趁虚而入,断我后路。”

“我赞同徐晃同志的说法!”刘兰面露忧色,“乱世之中,背盟反戈不过转瞬之间!

谁能断言马腾韩遂只是做做样子?若他们与关东诸侯联手,三面夹击,我军腹背受敌,必须早做万全准备!”

令狐娇语气果决:“我的意见是,绝不可将希望寄托于敌人的仁慈!

眼下已是生死存亡之际,我们不仅要备好迎敌之策,更要做好大打一场的准备——全面动员各州郡青壮,征集粮草,加固城防,刻不容缓!”

张远缓缓摇头:“依我之见,此战大概率打不起来。

诸侯各怀鬼胎,难以同心,眼下仍以秋收为重。全面动员非同小可,不到万不得已,

切勿轻用。否则些许风波便兴师动众,真到危急关头,百姓早已疲惫不堪,反而难以为继。”

众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一时竟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此时,堂外传来通报声,清脆而急促,划破了满室沉寂:“首席,有人自称徐庶,愿投麾下,为人民军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