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 > 第310章 林氏火箭筒的威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破甲龙”的诞生,如同在“东方旅”本就犀利的武器库中,又淬炼出了一柄专破坚壁的短矛。第一批量产的三百具火箭筒和配套弹药,被秘密而迅速地配发到了正在新几内亚东部与日军进行残酷岛屿争夺战的远征军部队手中,其中自然包括了与林晓关系密切、最早接受新式战术熏陶的几支骨干队伍。

起初,许多习惯了步枪手榴弹的老兵,对这些看起来像“铁皮喇叭”的新玩意儿将信将疑。它比迫击炮简单,又比集束手榴弹安全,但真能对付得了鬼子那些用椰木、泥土和钢筋水泥浇筑成的、如同刺猬般的碉堡吗?

答案,很快在血腥的实战中揭晓。

位于新几内亚北海岸的瓦乌机场附近,日军依托一系列丘陵构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核心是一个被称为“铁砧”的大型半地下永备火力点。它由厚重的圆木和数层沙袋覆盖,顶部还铺设了铁轨作为加强,只留下几个狭窄的射孔,喷射着交叉的火舌,牢牢封锁住了盟军前进的通道。几次步兵冲锋都在其密集火力下伤亡惨重,无功而返。

奉命拔掉这颗钉子的,是远征军某部尖刀连,连长是一名姓赵的山东大汉。看着倒在阵地前的弟兄,赵连长眼睛都快滴出血来。就在这时,师部派来的一个特殊小组抵达了前沿,小组仅由三人组成,为首的是一名沉默寡言的士官,背上赫然背着一具黝黑的、带着龙形标记的“破甲龙”火箭筒。

“长官,总部派我们来试试这个新家伙。”士官敬礼,语气平淡,眼神却锐利如鹰。

赵连长看着那其貌不扬的铁管,将信将疑,但此刻已无他法。“需要怎么配合?”

“不需要冲锋。”士官摇摇头,“给我们找一条能隐蔽接近到一百米以内的路线,再派几个枪法好的兄弟,压制敌方射孔,别让鬼子探头出来干扰我们。”

夜幕降临,细雨淅沥。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火箭筒小组如同幽灵般,沿着工兵悄悄开辟出的通道,匍匐前进,利用弹坑和灌木丛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摸到了距离“铁砧”堡垒不足八十米的一个浅坑内。

日军的探照灯不时扫过阵地,子弹啾啾地从头顶飞过。士官沉稳地架起“破甲龙”,他的副手迅速将一枚粗长的火箭弹装入膛内。冰冷的雨水顺着士官的脸颊滑落,他眯起眼,透过简易瞄准具,死死锁定了那个不断喷吐火舌的主射孔。

“装填完毕!”

士官深吸一口气,扣动了扳机!

“咻——轰!!”

一声与普通爆炸截然不同的、带着尖锐撕裂感的巨响震撼了整个战场!一道炽白的火光如同闪电般射向堡垒,精准地钻入了那个狭窄的射孔!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只有一声沉闷的、仿佛从铁罐内部传来的轰鸣!紧接着,那个主射孔如同火山喷发般,猛地向外喷射出炽热的火焰和浓烟,里面机枪的嘶吼戛然而止!堡垒内部传来了隐约的惨叫和更剧烈的殉爆声!

“打中了!”观察员压抑着兴奋低吼。

赵连长在后方指挥所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困扰了他们数日、吞噬了无数弟兄生命的坚固堡垒,竟然就这么……哑火了?

“第二发!目标左侧副射孔!”士官的声音依旧冷静,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次日常训练。

副手迅速装弹。

“咻——轰!”

又一枚火箭弹精准命中,左侧射孔也瞬间化为一片死寂!

仅仅两发!那个被称为“铁砧”的坚固堡垒,就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彻底变成了冒烟的坟墓。尖刀连的士兵们发出震天的怒吼,发起了冲锋,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一举夺取了阵地。

类似的情景,在多个岛屿争夺战的战场上不断上演。在比亚克岛,一名叫“铁锤”的老兵,用“破甲龙”在五十米距离上,一发就掀翻了一辆试图冲击阵地的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燃烧的坦克成了战场上最醒目的火炬。在诺埃姆福尔岛,一支小分队利用“破甲龙”连续端掉了日军三个隐蔽在岩洞中的机枪巢,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障碍。

“破甲龙”火箭筒,因其筒身上的龙形标记,很快被前线士兵亲切地称为“林氏火箭筒”(尽管林晓本人从未以此命名)。它的威名,随着一次次成功的攻坚,如同野火般在盟军部队中蔓延。

“有‘林氏筒’在,鬼子的碉堡就是纸糊的!”

“妈的,以前拿命填,现在一筒子过去,世界清净了!”

“快!快去申请‘林氏筒’!没有它这仗没法打!”

日军也很快意识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恐怖。他们的战报中开始频繁出现“支那军使用 unknown 大口径单兵火炮,威力极大,工事难以抵御”的描述。恐慌在日军守备部队中滋生,他们开始疯狂地加固工事,在碉堡前设置更多的障碍物,甚至将一些重要火力点修建得更加低矮、隐蔽,试图减少被直瞄命中的概率。

“林氏火箭筒”的横空出世,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盟军步兵的攻坚能力,节省了无数宝贵的生命,更深刻地改变了岛屿争夺战的战术模式。日军赖以维系防线的坚固工事,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天堑。这柄来自东方的“破甲龙”,用它炽热的吐息,在太平洋的腥风血雨中,烧灼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新路径。它的威名,是建立在日军工事的残骸和盟军士兵生存希望之上的,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