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比少将和洛兰上尉带来的不仅是正式委托,更是一股无形的压力,将“东方旅”这部刚刚完成机械化改造的战争机器,彻底推入了高速运转的轨道。营地里的气氛在短暂的振奋后,迅速被一种临战前的肃杀所取代。引擎的轰鸣不再是训练时的生涩,而是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低吼;队员们检查装备的眼神,也褪去了新奇,换上了老兵特有的专注与冷冽。
出发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上,林晓没有站在地图前指点江山,而是蹲在地上,用一根树枝在沙土上画了几个简单的符号,代表车队、补给点和可能遭遇的敌人。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围拢在身边的雷诺、赵刚、张三、皮埃尔等骨干,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都听好了,这次进去,咱们的老规矩不变,还得当强盗,而且是只抢东西不拼命的强盗。”他手中的树枝重重地点在代表补给点的符号上,“我们的目标是油料、弹药,是隆美尔前线坦克的‘粮食’!不是去跟他的装甲掷弹兵比谁更硬!碰上游击队,能躲就躲,躲不开就速战速决;碰上巡逻队,能绕就绕,绕不过就用手里的StG44和迫击炮教他们做人,但打完了必须立刻转移,绝不纠缠!”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近乎残酷的狡黠:“记住我们的口号——‘只抢不打,气死元首’!我们要让德国佬看着他们的物资被烧、被抢,却连我们的影子都抓不到!要让他们在无线电里气急败坏,让隆美尔在前线因为缺油少弹而焦头烂额!这才叫打到了他的七寸!”
这番带着浓厚匪气却又直指核心的战术指导,让所有老队员都会心一笑,连日的紧张也消散了不少。雷诺重重一拍大腿:“没错!咱们是去给他放血的,不是去跟他拼刺刀的!这活儿,咱们熟!”
“狐尾”行动,就在这样一种独特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借着盟军伴动攻势制造的混乱和夜色掩护,这支已经完全机械化的队伍,如同一条融入沙漠的响尾蛇,悄无声息地驶离了营地,一头扎进了阿拉曼以南那片危机四伏的浩瀚沙海。
最初的渗透异常顺利。利用oSS提供的精确坐标和“白鹰”部落向导对地形的天生直觉,他们如同幽灵般绕过了几处德军的前沿观察哨和固定的巡逻路线。白昼,他们隐藏在巨大的沙丘背阴处或干涸的河床里,车辆盖上伪装网,人员保持静默,只有侦察兵像沙漠蜥蜴一样,利用潜望镜和高倍望远镜观察着四周。夜晚,才是他们行动的时刻。
第一个目标是一个小型燃料囤积点,位于几座风蚀岩形成的天然屏障之后。张三的狙击小组率先清除掉外围的零星哨兵,动作干净利落。随后,皮埃尔率领的StG44突击小组如同暗夜中的闪电,迅猛突入,仅有的几名德军后勤人员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制服。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发出像样的枪声。
“搬空能带走的油料,带不走的,连同他们的帐篷和设施,全部烧掉!”林晓冷然下令。
冲天的火光在漆黑的沙漠夜空中燃起,映照着队员们忙碌搬运油桶的身影和脸上大仇得报的快意。当德军附近据点听到动静、派出巡逻队赶来时,看到的只有仍在熊熊燃烧的废墟和几具被遗弃的尸体,袭击者早已消失在茫茫沙海之中,无影无踪。
接下来的几天,“东方旅”将这种“强盗”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行踪飘忽,时而分散佯动,时而集中突击。今天可能还在西南方近百公里外袭击一个弹药堆积点,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东北方,用迫击炮远程轰击一个物资中转站,打完几轮炮弹就立刻上车远遁。他们专挑防卫相对薄弱、但战略价值高的后勤节点下手,行动迅捷如风,破坏彻底,绝不恋战。
德军后方开始出现一种诡异的恐慌。物资不断损失,小股巡逻队时有失踪,却始终无法锁定袭击者的主力位置和规模。无线电里充斥着各地守军求援和遭遇袭击的报告,相互矛盾,真假难辨。隆美尔的指挥部显然被激怒了,派出了数支由经验丰富的非洲军团士兵组成的机动巡逻队,配备了装甲车,专门负责猎杀这群神出鬼没的“沙漠幽灵”。
危机在一次黄昏时分降临。林晓的主力车队在前往下一个目标的途中,与一支这样的德军猎杀分队不期而遇。对方显然也是精锐,反应极快,三辆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立刻展开战斗队形,车载的mG34机枪喷吐出炽烈的火舌,试图将他们咬住。
“不要纠缠!雷诺,带炮兵车组,用迫击炮进行拦阻射击!皮埃尔,突击小组火力掩护!所有车辆,按照预定突围路线,全速脱离!”林晓的声音在步话机中冷静无比,没有丝毫慌乱。
刚刚列装不久的布雷达迫击炮第一次在实战中发出怒吼,炮弹带着尖啸落在德军装甲车前方,炸起一道道沙墙,虽然准头欠佳,但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追击步伐。皮埃尔和队员们利用StG44和车载机枪的猛烈火力,短暂地压制住了德军步兵的跃迁企图。
整个过程不过五六分钟,“东方旅”的车队已然发挥出机械化的优势,在德军合围完成之前,如同脱缰的野马,拖着滚滚沙尘,迅速消失在地平线下,只留下那支德军猎杀分队对着空荡荡的沙漠徒劳地倾泻弹药。
坐在颠簸的吉普车里,皮埃尔回头望着远处渐渐稀疏的枪炮声,狠狠啐了一口:“妈的,差点被这帮狗皮膏药黏上!”
林晓看着后视镜,面色沉静:“这只是开始。我们捅了马蜂窝,隆美尔不会善罢甘休的。传令下去,改变原定路线,向东南方向迂回,甩掉可能的追踪。我们的‘抢劫’清单,还长着呢。”
“只抢不打,气死元首”的战术,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沙漠之狐”的后勤体系。这场围绕着物资与生存的猫鼠游戏,随着猎人的愈发愤怒,正变得越发危险和致命。而林晓怀中,那两份来自不同渠道、却同样诡异的羊皮卷,似乎在无声地预示着一场超越常规战争的暗流,正在这片燃烧的沙漠下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