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授勋仪式的荣光与沉重尚未完全消化,二十四小时的短暂休整更像是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林晓五人被悄然转移至伦敦郊区一处更为隐秘、守卫更加森严的庄园。这里的书房与之前授勋大厅的庄严不同,更显务实与机密。厚重的窗帘遮蔽了窗外景色,巨大的橡木桌上铺展着不再是欧洲,而是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地图。

等待他们的是戴维森,以及一位之前未曾谋面、自我介绍为“史密斯先生”的美国战略情报局(oSS)高级官员。史密斯先生身材瘦削,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者,但他眼中偶尔闪过的锐利光芒,显示出他绝非凡俗。

“请坐,先生们。”戴维森示意他们围绕桌子坐下,没有多余的寒暄,“嘉奖是对过去的肯定,而战争,永远着眼于未来。”

史密斯先生接过话头,他的英语清晰而冷静:“林晓少校,诸位,你们在欧洲战场的表现,尤其是最后阶段展现出的敌后生存、情报甄别和战术应变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盟军的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调整。随着北非战事的结束和未来欧洲反攻的筹划,我们需要将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投向另一个同样至关重要,甚至从长远看更具战略意义的战场——”

他的手指,精准地落在了世界地图上那片被日军铁蹄蹂躏的、广袤的东方土地。

“——中国,以及整个远东太平洋战区。”

尽管早有预感,但当这个方向被明确指出的瞬间,林晓的心脏还是猛地收缩了一下。东方!那是他灵魂深处的根,是这场世界大战中承受苦难最为深重的地区之一。雷诺、皮埃尔等人也露出了复杂的神色,这意味着他们将离开熟悉的欧洲,奔赴一个完全陌生、文化迥异且战斗形式可能截然不同的战场。

“日本帝国,”史密斯先生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分析,“其战争机器依旧庞大而疯狂。他们在中国的暴行罄竹难书,并且严重威胁着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盟军的全球战略。正面战场的对抗需要时间,而在敌后,在日占区,我们需要一支像你们这样的力量。”

戴维森补充道,语气凝重:“不是普通的军事顾问团,也不是常规的特种部队。而是一支能够深度融入当地、具备独立作战和生存能力、能够有效支援中国抗日力量、并能在关键节点给予日军致命一击的‘钉子’和‘催化剂’。你们在法国沦陷区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你们具备这种潜质。”

“为什么是我们?”林晓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他的声音平静,目光直视两位官员,“因为我是中国人?”

“这是重要因素,但并非全部。”史密斯回答得坦诚,“你的东方背景是无可替代的桥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你的队伍在极端环境下证明的能力。你们懂得如何在弱势中生存,如何在绝境中反击,如何与当地的抵抗力量合作——这些经验,在广袤复杂的中国敌后战场,价值连城。我们需要有人能将欧洲战场积累的游击战、破袭战、情报战的宝贵经验,与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更大的破坏力。”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而且,最高层认为,一支由中国人领导、并获得盟军承认和支援的‘国际’纵队出现在远东战场,其政治象征意义和对中国军民士气的鼓舞,同样不可估量。”

理由充分,逻辑清晰。这是一项基于冷酷战略计算的任务指派。

“我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林晓继续追问。

“初步阶段,”戴维森接口,“是生存、扎根、建立联系。我们会将你们秘密投送至中国西南部相对安全的区域,你们需要首先与重庆政府以及……其他的中国抗日力量建立联系,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利用盟军提供的有限资源和你们自身的经验,在日占区,特别是华中、华东一带,逐步建立敌后基地网络,培训当地武装,搜集战略情报,并伺机对日军的交通线、后勤枢纽、重要设施进行破袭。”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看到成效的计划。”雷诺皱起了眉头,他习惯了更直接、更短促的战斗。

“这是一场持久战,雷诺队长。”史密斯肯定道,“但你们每一次成功的破袭,每一条有价值的情报,都在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都在加速他们的灭亡。而且,盟军在太平洋的跳岛作战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你们的活动可以与太平洋战场的攻势形成战略呼应。”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地图上那片陌生的东方山河,仿佛透出一股无形的吸力,也带着令人心悸的未知风险。疾病、迥异的语言和文化、更加残酷的日军、复杂的地形、以及可能存在的内部派系斗争……每一项都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人员和装备呢?”林晓问到了实际问题。

“你们现有的核心成员是基础。”戴维森说,“盟军会为你们补充部分精通中文、了解当地情况的联络官和军事顾问。至于装备,初期我们会提供一批轻武器、炸药、通讯设备和药品。后续的补给,很大程度上需要你们依靠自身在敌后解决,或者通过高风险的空投获得。”

条件苛刻,前景莫测。

“我们有选择吗?”林晓最后问道,目光扫过自己的同伴。雷诺咧了咧嘴,露出一个“反正老子跟你绑定了”的表情。皮埃尔和“老鼠”则眼神坚定。张三依旧沉默,但微微点了点头。

戴维森和史密斯交换了一个眼神。

“从命令的角度,这是盟军最高统帅部经过慎重考虑后下达的战略性指令。”史密斯的声音不带感情色彩,“但从个人角度,我们理解这其中的巨大风险。如果你们拒绝,基于你们已有的功勋,盟军也会给予你们妥善的安置,或许是在后方担任教官,或许是以其他方式继续为战争服务。”

是选择相对安全的后方,还是投身于远东那片更加汹涌澎湃、吉凶未卜的战场?

林晓没有看自己的队员,他知道他们的答案早已写在眼神里。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再次落在那张远东地图上,仿佛能看到那片土地上燃烧的战火与不屈的抵抗。

“我们接受任务。”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断退路的决绝,“‘东方旅’……向东方。”

新的使命,就此确立。它不再是为了在法国泥沼中求生,而是为了一个更宏大的战略目标,奔赴一场跨越大陆的远征。荣辱与共的欧洲篇章翻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东方征程,在伦敦这间隐秘的书房里,拉开了它的序幕。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东方的崇山峻岭、密林江河,是更加狡诈凶残的敌人,也是一片孕育着古老文明与不屈精神的广阔天地。

使命已定,航向东方。但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他们这支小小的队伍,能否在那片完全陌生的战场上再次扎根、生存、并最终成长为刺痛日寇心脏的利刃?巨大的悬念,如同东方地平线上的浓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