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执念事物所 > 第452章 神秘嘉宾现身引波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2章 神秘嘉宾现身引波澜

门铃响了。

林小满正低头整理签到簿,听见那清脆的一声,抬起了头。门口站着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手里抱着一本封面磨边的《小王子》,手指紧紧掐着书脊。她站在那儿没动,像是在确认自己能不能进来。

“请进。”林小满笑了笑,把签到笔轻轻推过去。

女孩迟疑了一下,走了进来,在纸上写下名字,坐到了前排的位置。她的动作很轻,连椅子都没发出一点声音。

不到十分钟,第二个人来了,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拎着布包,里面露出半本泛黄的散文集。接着是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进门就掏出录音笔摆在桌上;再后来是一对母子,孩子才五六岁,踮脚够着书架,被妈妈笑着抱起来放进座位区。

人越来越多。有人带书,有人空手而来,有人坐下后还左右张望,仿佛不敢相信这里真的欢迎他们。李阳站在圆桌旁,一边发茶杯一边低声引导:“按顺序来,不急,每个人都有时间说。”

林小满站在中央,看着人群渐渐填满书店。昨天她问出那句“明天会有人来的吧”,像是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现在涟漪一圈圈荡开,水面上浮起了真实的倒影。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今天我们不说对错,只听心里话。谁想第一个讲?”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举了手。他穿着旧夹克,说话时总下意识摸口袋,像是习惯性找烟。他说自己曾是个流浪汉,三年前在一个雨夜躲进图书馆,翻到一本诗集,读着读着哭了。那是他第一次觉得,世界上还有东西愿意等他安静下来。

“我后来戒了酒,开始捡废品卖钱买书。”他顿了顿,“不是为了变聪明,是为了记住那天晚上,字是怎么把我拉回来的。”

他说完,没人鼓掌,但好几个人默默点头。

接下来是一位女学生,讲她在考试失利后躲在天台看《海蒂》,看到小姑娘把面包分给跛脚女孩时,突然哭了出来。她说:“原来脆弱也可以被人温柔接住。”

气氛慢慢热了起来。有人分享童年睡前故事的记忆,有人说离婚后靠读书撑过最难的日子,还有个程序员模样的男人笑着说,他写代码卡壳时,总会翻两页博尔赫斯,哪怕看不懂,也能找回思考的感觉。

周予安漂在书架上方,静静听着。他不懂那些书里的内容,但他能看见每个人说话时,脸上细微的变化——眼角的纹路舒展了,肩膀松了下来,有些人的手指不再紧攥,而是轻轻搭在膝上。

这和战斗不一样。没有符咒,没有阴气,也没有需要化解的执念。可他却觉得,这种安静的流动,比任何灵力波动都更真实。

就在一个老人讲起他父亲手抄《论语》传家的故事时,门口的光线忽然暗了一瞬。

那人走进来的时候,没人注意到他推门的动作。深青色长衫垂至脚面,袖口绣着暗纹,手里一根乌木拐杖轻轻点地,步伐极稳,却没有发出声音。

他径直穿过人群,走向中央。

林小满立刻察觉不对。她指尖微动,袖中符纸已滑入掌心。周予安无声靠近她身后,魂体微凝,随时准备应对异动。

但那人身上没有煞气,也没有阴息。相反,他走过的地方,空气里飘起一丝极淡的沉香,像是老书房里晒过的宣纸味道。

他在讲台前站定,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林小满脸上。

“你们为何还在读这些迟早被淘汰的东西?”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下了所有低语。

全场静了下来。

刚才还在发言的老人停住了话头,捧书的女孩抬起头,连李阳也放下了正在记录的笔。

那人转身面向众人,一字一句:“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纸质书籍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话音落下,现场炸开了锅。

“你这是在否定所有人的记忆吗?”那个曾流浪的男人猛地站起来,声音发抖,“这本书救过我的命!你说它会被淘汰?”

“技术发展是必然趋势。”一个戴耳机的年轻人反驳,“电子书便携、环保、更新快,为什么还要抱着几百页的纸不放?”

“因为触摸感不一样!”穿红裙子的女人激动地说,“翻页的声音,纸张的气味,甚至折角做记号的习惯——这些都是阅读的一部分!”

“可大多数人根本不在意内容!”另一人冷笑,“他们只是怀念‘读书’这个姿势,假装自己还很深刻。”

争论迅速升温。有人拍桌,有人摇头,有人冷笑离座又停下脚步。原本温暖的氛围被撕裂成两股力量,彼此拉扯。

李阳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中间:“都冷静点!这不是辩论赛!我们今天来,是为说心里话,不是吵架!”

他的话让场面稍稍缓和,但火药味仍在。

林小满往前走了两步,站到那位神秘人面前。她看着他的眼睛,发现那里面没有挑衅,反而有种近乎悲悯的平静。

“你提出问题,”她说,“能不能也告诉我们,你的答案是什么?”

那人微微颔首,嘴角浮现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我只是想看看,”他缓缓道,“还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一本书。”

说完,他转身走向角落,那里有一张没人坐的藤椅。他坐下,长衫铺展在地,拐杖横放膝上,双手交叠,仿佛从一开始就属于那个位置。

争论还在继续。

李阳迅速调整节奏,提议分成小组自由交流,避免情绪失控。他组织了几组人围坐讨论,自己则在中间穿梭,时不时记下几句关键话语。

林小满没有再说话。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但她没放下。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来回移动,听着每一句争执、每一声叹息、每一次沉默后的重新开口。

她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愿意为一本书、一段记忆、一种感受站出来发声。

周予安依旧停留在高处。他的视线始终锁在那位神秘嘉宾身上。不知为何,每当那人轻叩拐杖,他的魂体就会产生一阵微弱的共鸣,像是某种熟悉的频率被唤醒。

他曾以为执念只有痛苦才能形成,但现在他明白,有些执念藏在疑问里,藏在沉默中,藏在一件旧衣、一页残稿、一句未出口的告白背后。

而这个人……似乎不只是来提问的。

“我觉得纸质书注定要消失。”一个少年突然大声说,“但我舍不得。我爷爷临走前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上面全是他的批注。要是变成电子版,那些字迹就没了。”

“那就扫描保存啊!”旁边立刻有人回应。

“可那样就不是‘他给我的书’了。”少年低头,“那是我和他之间唯一剩下的东西。”

这句话落下来,吵闹声一点点低了下去。

林小满看着那位神秘嘉宾。他闭着眼,像是在倾听风穿过书页的声音。

她刚想开口,却见他忽然睁开眼,目光直直望向她。

“你相信轮回吗?”他问。

林小满一怔。

这不是读书会的问题。

这也不是普通人会问出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