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宝的满月宴刚过,邹家客厅的茶几上就摆满了各种图纸和文件。

夏筱筱抱着刚睡着的三宝,轻轻拍着他的背,目光却落在摊开的一张城市规划图上。

“你看这里。”

邹铭旭的手指点在城东一片标红的地块上。

“政府准备开发新区,这里要建第一批商品房。”

夏筱筱的眼睛微微一亮。

“商品房?”

这个在几年前还陌生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了城里人热议的话题。

她怀里的三宝动了动,咂了咂小嘴,继续酣睡。

“我记得,去年深圳才开始试点土地有偿使用......”

邹铭旭点头,眼神锐利。

“风向变了。以后老百姓可以自己买房了。”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

“这是深圳那边的战友寄来的,他们在搞电子表组装。”

夏筱筱轻轻把三宝放进摇篮,走到丈夫身边坐下。

“你的意思是?”

邹铭旭握住她的手,目光沉稳。

“食品行业我们已经站稳了。但时代在变,机会不止一个。”

夏筱筱若有所思。

她想起前世记忆中,就是这几年,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抓住了机遇。

有人靠服装发家,有人靠电器致富。

而现在,她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有了空间助力,更有了并肩作战的爱人。

“房地产,电子产品......”

她轻声重复,眼中渐渐泛起光彩。

“确实都是朝阳产业。”

上官湛端着果盘走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插嘴:

“你俩又要折腾啥?食品厂不是挺好的吗?”

夏筱筱笑着挽住婆婆的手臂。

“妈,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政策允许,我们想试试别的领域。”

上官湛看着儿媳亮晶晶的眼睛,到嘴边的劝阻又咽了回去。

她摆摆手。

“行吧行吧,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不过......”

她突然压低声音。

“要是钱不够,妈这里还有棺材本......”

夏筱筱和邹铭旭对视一眼,都笑了。

“妈,不用您的钱。”

邹铭旭语气笃定。

“邹氏现在的流动资金很充足。”

说干就干。

第二天,邹铭旭就带着团队去考察地块。

夏筱筱则开始研究电子产品市场。

她发现,现在市面上最紧俏的是电子表和收音机。

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从南方走私过来的水货。

“如果我们能做自己的品牌......”

她在董事会上提出设想。

“用严格的质量标准,合理的价格。”

几位老股东面面相觑。

“夏总,隔行如隔山啊!”

“咱们做食品的,去搞电子产品,是不是太冒险了?”

夏筱筱不慌不忙,拿出准备好的市场分析报告。

“正因为是新兴产业,才更有机会。”

她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难道大家想一辈子只守着食品厂吗?”

这番话让在座的人都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邹铭旭那边进展顺利。

他以合理的价格拍下了新区最好的两块地。

“这里建住宅区,那里可以做商业街。”

他晚上回家,一边给夏筱筱看图纸,一边解释规划。

三宝在摇篮里睡得正香,龙凤胎在隔壁房间嬉笑。

温暖的灯光下,夫妻俩头碰头地研究着未来发展。

“电子厂那边,我打算先从组装做起。”

夏筱筱拿出样品。

“等熟练了,再慢慢研发自己的产品。”

邹铭旭拿起一块电子表仔细端详。

“质量确实比市面上的好。”

他抬头看她,眼中带着赞许。

“你想得很周全。”

一个月后,“邹氏电子”正式挂牌成立。

同时,新区的地块也开始动工。

消息传开,又在省里引起轰动。

“邹氏这是要转型啊!”

“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连政府领导都特意来视察,对邹氏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表示支持。

这天晚上,夏筱筱忙完工作,走进婴儿房。

三宝刚刚醒过来,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自己玩手指。

她轻轻抱起儿子,走到窗边。

远处,新区的工地上灯火通明。

更远处,电子厂的招牌在夜色中闪闪发光。

“宝宝,你看。”

她轻声对怀里的孩子说。

“这就是爸爸妈妈正在创造的世界。”

邹铭旭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轻轻环住她和孩子。

“累不累?”

夏筱筱靠在他怀里,摇摇头。

“很充实。”

她望着窗外的景象,语气坚定。

“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

“不仅要跟上时代......”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

“更要走在时代前面。”

夜色深沉,但邹家窗口透出的灯光格外温暖。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正稳稳地站在潮头。

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