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鹿鼎记,帝国无疆佳丽万千 > 第130章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宿州守城的主将惨死,城破在即,残余的元军彻底丧失了斗志,纷纷丢弃武器,跪地求饶。

顽抗者,则被汹涌而来的义军和起义群众无情地淹没。

“轰隆隆——!”

宿州沉重的城门,被从内部缓缓推开!吊桥也轰然落下!

早已等候在城外,目睹了城头血战全过程的郭雅箫,眼中热泪盈眶,她高举长剑:“弟兄们!马将军已为我们打开了胜利之门!随我杀进去,肃清残敌!”

“杀啊!”

真正的义军主力,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地冲过吊桥,涌入宿州城!里应外合,大局已定!

城内的零星抵抗在绝对的优势兵力面前迅速被粉碎。喊杀声逐渐被胜利的欢呼所取代。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刺破黑暗,洒在宿州城头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焦糊味。

城墙上下,街道巷陌,随处可见倒伏的尸体,凝固的鲜血将青石板路染成了暗褐色,诉说着昨夜战斗的惨烈。

然而,活下来的人们,脸上却看不到恐惧和悲伤,只有劫后余生的激动和前所未有的狂喜!

不知是谁第一个爬上了城门楼,将那面象征着反抗与希望的红色旗帜,奋力插上了最高处!那面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衬着初升的朝阳,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宿州城!

“胜利啦!”

“宿州光复啦!”

“红巾军万岁!”

“马将军万岁!郭将军万岁!”

……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从城墙开始,迅速蔓延到城内的每一个角落。

幸存的义军战士,参与起义的民众,以及那些胆战心惊从门缝中窥视,最终确认元军真的被赶跑了的普通百姓,所有人都涌上了街头。

他们挥舞着双臂,跳跃着,哭泣着,呐喊着,将压抑了太久的痛苦和屈辱,尽情地宣泄出来!

马一良和郭雅箫在城门楼下相遇。

两人都是血染征袍,疲惫不堪,但他们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他们看着眼前欢腾的人群,看着那面迎风招展的红旗,看着彼此眼中倒映的曙光,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郭雅箫走上前,轻轻用袖子擦去马一良脸上的血污,动作温柔而坚定。

马一良握住了她的手,转身面向沸腾的军民,高高举起了手中的“破军”宝刀。

阳光照在他染血的身躯和雪亮的刀锋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运足中气,声音虽然沙哑,却充满了力量,传遍了整个城门广场:

“乡亲们!弟兄们!我们赢了!”

“从今天起,宿州,是我们汉家儿女的宿州!”

“再也没有人能把我们当猪狗!这仅仅是开始!”

“我们要追随圣皇陛下的旗帜,光复更多的山河,建立一个让所有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尊严的朗朗乾坤!”

“光复山河!”

“驱除鞑虏!”

“朗朗乾坤!”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追随圣皇!追随马将军!”

……

欢呼声再次如同山呼海啸,直冲云霄,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充满希望与未知的新时代的开始。

宿州的烽火,必将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大地上,燃起更猛烈的燎原之势。

……

宿州城头那面猎猎作响的红巾义旗,在血与火的洗礼后,终于稳稳地插在了这片重归汉家儿女的土地上。

然而,胜利的狂喜与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后,裸露出的却是百废待兴、危机四伏的残酷现实。

马一良,这位新生的“宿州防御使”,并未被初战的胜利冲昏头脑。

他站在残破的城门楼上,俯瞰着这座刚刚经历战火蹂躏的城市,目光中除了胜利的欣慰,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与警惕。

硝烟尚未散尽,焦糊味与隐约的血腥气混杂在清晨潮湿的空气里,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创伤。

街道上,倒塌的房屋、散落的兵甲、凝固的暗红血迹,以及劫后余生百姓们那惶恐又带着一丝期盼的眼神,都在提醒他,攻下一座城易,治理好一座城,尤其是这座处于风暴中心的城池,难如登天。

“一良,元军虽溃,但城内残余势力未必甘心,需尽快肃清,以防生变。”郭雅箫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她同样一夜未眠,眼中带着血丝,但神情却异常清醒和坚定。

她已换下染血的战袍,穿着一身素净的青色衣裙,发髻简洁,唯有腰间悬着的长剑,昭示着她并非寻常闺阁女子。

马一良颔首,沉声道:“不错。雅箫,城内秩序整顿、安抚百姓之事,恐怕要多劳你费心了。我即刻下令,全城戒严,搜捕残敌,同时张榜安民,申明我军纪律!”

夫妻二人心意相通,立刻分头行动。

马一良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一面,他麾下的义军迅速化整为零,以小队形式穿梭于宿州的大街小巷,逐片清理可能藏匿的元兵溃卒和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

他明令:“降者不杀,顽抗者、扰民者,立斩不赦!”

短短两日,城内零星的抵抗和骚乱便被彻底镇压,数十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四门示众,以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了新秩序的建立,也迅速稳定了惶惶的人心。

与此同时,郭雅箫的建议被迅速采纳并执行——开仓放粮,赈济贫苦。

元廷统治下,宿州官仓本就囤积了不少从民间搜刮的粮秣,以备军需和上供。

如今,这些沾染着民脂民膏的粮食,被义军兵士一袋袋搬出来,在城中几处开阔地设立了粥棚和发放点。

消息传出,宿州城如同炸开了锅。

那些在元廷苛政下挣扎求生,早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百姓,起初还将信将疑,但当热腾腾的米粥和实实在在的粮食分发到手中时,无数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地叩拜,高呼“青天老爷”、“义军万岁”!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者,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粥碗,老泪纵横,喃喃道:“活了这么大岁数,总算……总算见到咱汉人自己的兵了,见到活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