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凡人修仙之丹剑双绝 > 第209章 初涉宗门事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晋升内门,稳固境界,提升丹术与飞剑之后,赵小二并未一味地闭关苦修。这一日,他收到了来自丹鼎峰执事堂的传讯玉符,其中明确了他作为新晋筑基弟子,所需承担的两项基础宗门事务。

其一,是负责管理位于丹鼎峰南麓,编号“丁字柒拾叁”的一小片灵药园。其二,则是需每隔半月,在传功阁的外门区域,为炼气期弟子讲解一次《基础丹理》。

接到任务,赵小二并无抵触。他深知,宗门培养弟子,并非一味地给予,亦需弟子有所贡献,方能维持庞大体系的运转。况且,这两项事务看似繁琐,于他而言,却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修行。

他首先动身前往那处“丁字柒拾叁”药园。

药园位于一处向阳的山坡,面积不大,约莫三亩见方,被简单的云雾阵法笼罩着,防止灵气过度外泄和鸟兽侵害。园内规划的井井有条,分作十几畦,种植着诸如“凝露草”、“黄精”、“三叶莲”等较为常见的一阶、二阶灵植,是炼制炼气期常用丹药的基础材料。

负责日常照料这片药园的,是两名炼气中期的杂役弟子,一老一少。年长的姓王,面容黝黑,双手粗糙,一看便是常年与灵土打交道的老灵植夫;年轻的姓李,脸上还带着些稚气,见到赵小二前来,显得有些紧张。

“弟子王明(李青),拜见赵师叔!”见到赵小二腰间悬挂的内门令牌以及那深不可测的气息,两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畏惧。

赵小二微微抬手,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二人托起,语气平和:“不必多礼。我奉执事堂之命,负责看管此片药园。日后还需二位多多费心,照看这些灵植。”

他的态度并不倨傲,让王明和李青稍稍松了口气。王明连忙道:“师叔言重了,照料灵植乃弟子本分。园内目前共有凝露草一百二十丛,长势良好,预计下月可收割一批;黄精五十株,已有三十年药龄;三叶莲……”

他如数家珍般将园内灵植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条理清晰,显然对此地极为上心。

赵小二静静听着,神识却已悄然铺开,细致地扫过整片药园。晋升筑基后,他的神识感知更为敏锐,不仅能察觉灵植本身的生机强弱,甚至能隐隐感知到土壤中灵气的分布、水分是否充足、有无细微的病虫害迹象。

“嗯,王师侄打理得不错。”赵小二点了点头,肯定了王明的工作。他缓步走入药田,蹲下身,手指轻轻触碰一株凝露草的叶片,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微弱水灵之气。

“不过,”他话锋一转,指向旁边一畦略显稀疏的黄精,“此处的土灵气似乎略有淤塞,根系伸展恐有阻碍。可是下方有顽石未曾清理干净?”

王明闻言一愣,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确实记得,当初开辟这片药田时,这一小块区域曾挖出过几块较大的青岗岩,虽已搬走,但可能影响了深层土质,没想到这位新来的赵师叔一眼便看了出来。

“师叔明鉴!此地确曾……”王明连忙解释。

赵小二摆摆手,示意无妨。他沉吟片刻,道:“无妨,并非大问题。稍后我在此处布下一个小型的‘润土阵’,缓缓疏导地气,月余便可改善。日后若再遇此类情形,可及时上报,或尝试以‘松土符’配合‘聚灵草’的根系进行改善。”

他随口指点的,都是基于自身对灵气感知和草木特性的理解,虽非高深法门,却极为实用。王明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称是,看向赵小二的目光中,敬畏之余,更多了几分信服。

接下来的几日,赵小二并未对药园管理指手画脚,依旧由王明和李青负责日常照料。他只是每隔几日便来巡视一番,凭借强大的神识查漏补缺,偶尔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是随手布下一个小型阵法调节局部灵气。他并未动用玉珏的力量去强行催生灵植,那太过惊世骇俗。他只是将管理药园,当作一种对自身灵力感知、阵法应用以及对草木特性理解的实践。

看着在自己的细微调整下,园内灵植生机愈发盎然,赵小二心中亦有淡淡的满足感。

“管理药园亦是修行。”他立于田埂之上,看着在夕阳下舒展着叶片的灵植,心中明悟,“感知草木枯荣,体察地气流转,亦是感悟天地自然之道的一种方式。更能借此保持与宗门最基础层面的联系,不至于脱离地气,忘了根本。”

数日后,到了他首次前往传功阁,为外门弟子讲解《基础丹理》的日子。

传功阁外门区域的讲法堂,远比内门道场要简陋和拥挤。偌大的厅堂内,密密麻麻坐了不下两三百名炼气期弟子,从炼气一层到炼气八九层皆有。他们大多眼神中带着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这位新晋筑基师叔的好奇。

赵小二走上讲台,看着下方那一张张或稚嫩、或成熟,却都写满期待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压下心中些许波澜,清了清嗓子,声音平和地传遍整个讲堂:

“诸位师侄,今日由我为大家讲解《基础丹理》前篇,药性君臣佐使之辨……”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身炼丹的实践与感悟,尤其是那些在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将枯燥的丹理知识娓娓道来。他讲到“凝露草”为何需文火慢煨,是因其性柔弱,猛火易伤其本源灵性;讲到“地根藤”为何需在加入前以金灵之力震断其纤维,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其蕴含的土行元气……

他讲得深入浅出,偶尔还会以自身真元,在空中演化出药力融合、变化的简易图像,让台下弟子看得更加直观明了。

台下弟子听得如痴如醉,许多困扰他们许久的疑惑茅塞顿开。更有弟子大胆提问:

“赵师叔,弟子炼制‘辟谷丹’时,总在凝丹最后一步功亏一篑,成丹率极低,不知是何缘由?”

赵小二看向那名提问的炼气五层弟子,略一思索,便道:“辟谷丹虽为基础丹药,但凝丹时对神识要求不低。你且说说,你在凝丹时,神识是如何分布的?是覆盖整个丹炉,还是重点观察药液中心?”

那弟子一愣,仔细回想,赧然道:“弟子…弟子只是尽力感知炉内温度,并未特意分布神识……”

“这便是了。”赵小二点点头,“凝丹之时,需将神识凝聚如针,重点感知药液核心处的能量变化,引导其向内收缩凝聚。神识涣散,则难以把握那稍纵即逝的凝丹之机。你回去后可尝试此法,当有改善。”

“多谢师叔指点!”那弟子恍然大悟,激动地连连道谢。

一场讲解下来,台下弟子收获颇丰,赵小二自己也感觉对《基础丹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许多原本习以为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点,在为了向他人清晰阐述的过程中,被重新梳理、深化,变得愈发融会贯通。

“讲授丹理可温故知新。”离开讲法堂时,赵小二心中感慨。教学相长,古人诚不欺我。将自身所学传授出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复习与升华,能发现以往忽略的细节,夯实自身的根基。

管理药园,讲授丹理。这两项看似平凡的宗门事务,却让赵小二在稳步提升修为的同时,始终与宗门的底层保持着联系,不曾忘却初心,亦在另一种“劳作”与“传授”中,不断沉淀、反思、进步。

他的道心,在这看似平淡的日常里,愈发显得圆融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