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零空间:倒霉大佬的锦鲤娇妻 > 第161章 家属院李嫂求助,远程帮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家属院李嫂求助,远程帮忙

邮递员老李头一进院子就嚷:“慕晴!家属院来的信,加急的!”

她正蹲在灶台前给小枪顺毛,听见声音手一顿,锅铲在铁锅里刮出半声闷响。江安立马从门槛上蹦下来,举着木枪喊:“是不是敌情?我来拦截!”

“别闹。”她把猫往怀里拢了拢,站起来拍了拍裤腿上的灰,接过信时指尖有点发紧。

信封是那种部队家属院统一发的牛皮纸信封,边角都磨得起毛了,上面字迹歪歪扭扭,像是急得顾不上写工整。她拆开的动作很稳,可一眼扫到开头那句“慕同志,救救我儿子”,心还是猛地往下坠了一下。

江安凑过来扒拉她胳膊:“娘,谁要被枪毙了吗?”

“闭嘴。”她捏了下他鼻子,低头继续看。

信是李嫂写的,说她七岁的儿子小军半夜开始发烧,烧到三十九度八还不退,军医院的大夫查了一圈也没找出毛病,只说先物理降温。可孩子已经抽过两回了,脸烧得通红,嘴里直哼哼“妈妈我冷”。她一个女人守在病房门口,连口水都不敢喝,怕错过医生一句话。

最后一行字洇开了点墨,大概是沾了眼泪:“我知道你有办法……村里人都说你懂偏方,求你救救孩子,要多少钱我都还。”

慕晴看完,没吭声,转身就进了堂屋。

江安跟在后面碎步跑:“娘?咱家药箱在哪儿?我去拿!”

“不用。”她坐在小桌前,把银镯往手腕上推了推,轻轻敲了三下。

眼前一晃,四合院模样的空间静静铺开。田圃里麦苗青翠,暖房角落摆着几排小药匣,其中一格亮着微光。她走过去取出一盒用油纸包好的颗粒药,标签是她自己写的:“小儿清热宁——退烧管用,不拉肚子。”

这药她试过两次,一次是帮隔壁王婶家闺女治风热感冒,一次是给队里放牛的老刘退高烧。效果快得吓人,吃下去半个时辰就开始冒汗,第二天就能下地溜达。对外她一律说是祖上传的土方子,熬成糊糊糊弄过去。

这次不能马虎。

她找来干净白纸,把药分成三包,每包都贴上小条:**早中晚各一包,热水冲服,喝完盖被出汗。别灌冷水,别吃生冷,要是起了疹子就停用。**

又另写一封信:“李嫂,别慌。药先吃着,一天内不退烧再去找大夫换思路。孩子太小,别硬扛。钱的事以后再说,你现在只管守着他。”

封好信,她把包裹交给等在院里的老李头:“明早就寄,越快越好。”

老李头掂了掂:“沉不沉?要不要加个挂号?”

“加。”她说,“写‘急件’,收件人写李秀兰亲启。谁要是敢拆,我找他算账。”

老李头咧嘴一笑:“你这话搁三年前,十里坡没人信。现在嘛——”他拍拍胸脯,“我亲自盯着送进邮局。”

人一走,江安抱住她的腰:“娘,小军哥哥会好吗?”

“会。”她摸摸他脑袋,“娘给的药,向来灵验。”

其实她心里没底。

空间的东西再神,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玄乎事。真出了岔子,她没法解释,更没法补救。但她知道,有些忙必须帮,哪怕隔着几百里,只要还能伸得出手。

接下来几天,她照常喂猪、做饭、晒菜干,可每次听到院外有脚步声,手都会下意识往袖口里缩一下——像是怕那封信突然飞回来,带来坏消息。

江安察觉了,晚上睡觉前抱着木枪问:“娘,你在等小军哥哥的战报吗?”

她差点笑出声:“你还真把自己当民兵了?”

“我是!”他挺起小身板,“我还给他留了半块奶糖呢!等他好了,我就寄过去!”

她揉了揉眼睛,把被子往上拉了拉:“行,等他退烧了,咱们一起庆祝。”

第三天晌午,太阳刚爬上屋顶,老李头又来了。

这次他手里拎了个蓝布小包,脸上带着笑:“喏,家属院回信了,还捎了东西。”

她接过手,拆信的手比上次稳多了。

信纸一展开,眼眶先热了。

李嫂说,药当天晚上六点喂下去,八点就开始出汗,夜里十一点体温降到三十七度二,孩子睁眼叫妈了。现在已经能坐起来喝粥,医生都说邪门,怎么退得这么利索。

“慕同志,你是我们家的恩人。”她写道,“这点奶糖是部队发的,我没舍得吃,全给孩子带回来了。请您一定收下,不然我睡不着觉。”

她看完,长出一口气,把信折好塞进抽屉。

江安踮脚看她:“打赢了?”

“打赢了。”她打开蓝布包,倒出一把黄纸包着的奶糖,挑了一颗剥开,塞进他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江安眯起眼:“真甜!比张婶家的还甜!”

“那是,人家正规部队发的。”她笑着又给自己拿了一颗,“咱也不能白占便宜。”

“那你写信说谢谢吗?”

“写了。”她靠在门框上,望着院外那棵老槐树,“我说,军属之间就得互相搭把手。今天是你,明天可能就是我。”

江安忽然跳下凳子,跑进屋翻出个小铁盒,哗啦倒出几颗水果糖:“我也捐!等小军哥哥好了,咱俩就是战友!”

她看着他一本正经地把糖重新包好,用绳子扎紧,忍不住笑出声:“行,江小枪同志,你的慰问品我一定亲手寄出去。”

傍晚她坐在灯下缝补衣服,手腕上的银镯忽然温了一下,像有人在里头轻轻碰了碰。

她低头看了眼,低声说:“你也觉得这事儿干得值?”

镯子又热了一瞬。

她没再说话,只是嘴角翘了翘。

第二天早上,她刚把猪食桶放下,江安就举着木枪冲进来:“娘!紧急军情!”

“又怎么了?”

“小枪刚才跳上粮柜,把一袋小米撞歪了!”

她皱眉走过去一看,果然,最顶上那袋米滑下来半截,口子松了,细白的米粒正顺着缝隙往下漏。

“它哪学的这一招?”她伸手去扶。

“它说它是巡逻时不小心的!”江安煞有其事,“它想抓耗子,结果耗子没看见,看见了米山!”

“哟,还会找借口?”她拍了下袋子,“回头扣它三天口粮。”

话音未落,腕间银镯猛地一烫,像是被谁在里面敲了记铜铃。

她愣住。

下一秒,那袋米“咔”地自动归位,缝隙严丝合缝,仿佛从未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