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谍战之镜界孤灯 > 第3章 审查之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仁堂密室里,苏婉清将一份新到的《申江新报》铺在药案上。社会版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一则短讯:“据悉,当局文化主管部门近日将加强对各类文艺演出的内容审核,旨在‘弘扬和平建国精神,净化文化市场’。”

“小野寺的动作比预想的还快。”苏婉清指尖点在这则消息上,语气平静,眼神却锐利,“这不是泛泛而谈,是针对性的信号。”

沈清河刚从外面回来,带着一身湿冷的寒气,接口道:“确认了。‘文化舆情科’给各主要戏园和报馆都发了内部通知,要求新排剧目和重要评论文章需提前送审。小野寺亲自列了一份‘敏感题材’清单,抗倭历史、民族英雄传记名列其中。”

陈朔站在药柜前,正仔细地核对一批新到的药材标签,动作不疾不徐。他听完汇报,将一味“远志”放入指定抽屉,才转过身。

“《青石记》排演到哪一步了?”他问。

“云老板极其投入,全本已粗排完毕,正在细抠唱腔身段。按计划,下月初即可首演。”苏婉清回答,“李景安那边,又派人去问过两次首演日期,显得颇为上心。”

“送审了吗?”

“还没有。戏园经理有些犹豫,担心明末背景会惹麻烦。”

陈朔走到药案前,看了看那份报纸,又拿起旁边“墨禅”先生亲手誊写的《青石记》戏本,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

“通知我们的人,让戏园正常送审。”陈朔做出决定,“但要换个名目。不以‘新编历史剧’上报,而是…‘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强调此戏重在才子佳人情缘,武戏场面也是为了好看。唱词里那些过于直白的,让琴师和云老板商量着,稍作修饰,但风骨不能丢。”

“避实就虚,模糊焦点?”苏婉清领会其意。

“嗯。小野寺清单上的‘敏感题材’是明确的靶子。我们不直接撞上去,而是绕开它。审查官员多是敷衍了事之辈,只要名目上不触霉头,内容不是字字带刺,他们未必有耐心和水平去深究一出戏的‘微言大义’。”陈朔分析道,“关键在于,要让这出戏先立上舞台。只要演了,种子就算种下了。”

沈清河有些担忧:“如果小野寺亲自过问呢?”

“他不会一开始就注意到一出‘才子佳人戏’。”陈朔摇头,“他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些更明显、更具煽动性的目标上。我们要利用的,正是这种思维盲区。”

他沉吟片刻,继续部署:“另外,清河,让你手下的弟兄,在码头、茶馆、车行,开始散布些风声。就说云老板这出新戏,唱的是痴男怨女,但武生戏份吃重,打得尤其精彩。把关注点引到‘戏好看’上。”

“明白,这就去安排。”

几天后,《青石记》的戏本以“传统剧目整理版”的名义,连同其他几出戏的报备材料一起,被送到了新成立的“文化舆情科”。

宽大的办公室里,文件堆积如山。小野寺辉穿着熨帖的西装,坐在主位,听着下属汇报初步筛选结果。他面前放着几份被标记为“需重点关注”的材料,都是一些标题或简介中直接出现“抗争”、“血性”字样的文章和剧本提纲。

“《青石记》…”他拿起这份混在一堆材料里的报备表,扫了一眼,“明末背景,戚家军斥候与民间女子的情缘故事…归类为传统戏整理?”

负责初审的科员连忙躬身回答:“是的,小野寺阁下。戏园报备时是这么说的,我们粗略看了本子,主线确实是男女之情,武戏也是为了剧情需要。”

小野寺不置可否,修长的手指翻动着薄薄的戏本。他看得很快,目光在几段描写战场苍凉和士兵思乡的唱词上略有停留。词写得是真好,情真意切,但他没有发现任何直接指涉当下、煽动对立的字眼。

“这个‘石生’,名字倒有点意思。”他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戏本合上,放到旁边那摞“已审阅,无显着问题”的文件堆里,“按程序办吧。告诉戏园,演出内容需与报备本一致,不得擅自增减。”

“是!”

下属拿起戏本,恭敬地退了出去。小野寺的注意力,已经重新回到了那几份“重点关注”材料上。在他看来,那些直白的、粗糙的、更容易煽动情绪的东西,才是需要立刻掐灭的火苗。至于一出文人加工的、缠绵悱恻的“传统戏”,暂时还不在他首要打击的范围之内。

消息传回同仁堂密室时,苏婉清微微松了口气。

“审查通过了。小野寺果然没有深究。”

陈朔脸上并无太多喜色,这只是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通知戏园,按计划筹备首演。让我们的节点都动起来,首演前后的‘议论’,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引人注目,又不能过度引起小野寺的警惕。”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湿漉漉的街道。“戏台,算是搭起来了。接下来,就看这出戏,能唱进多少人的心里,又能在这潭死水里,激起多大的涟漪。”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