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 > 第179章 家人支持:坚实的后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9章 家人支持:坚实的后盾

绿源农场的晨雾还没散尽,苏晚星就被手机铃声吵醒。屏幕上 “妈妈” 的备注让她瞬间清醒 —— 昨天和爸妈约好,今天他们会和陆知衍的父母一起过来,实地看看 “文化 + 科技” 项目的情况,也为即将启动的全国推广打气。

“丫头,我们已经到镇上车站了,你和知衍不用特意来接,我们跟着导航走就行!” 苏妈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还夹杂着陆妈妈的笑声,“你陆阿姨带了刚做的酱菜,说给农户们也尝尝!”

苏晚星挂了电话,转头就看到陆知衍正拿着平板调试模型的全国数据互联界面,屏幕上闪烁的绿色光点代表已确定的试点村落,像撒在地图上的星星。“爸妈他们到镇上了,说自己过来。” 她凑过去,指尖轻轻点在山东的光点上,“昨天刘社长还发消息,说合作社的农户都盼着咱们的模型尽快落地呢。”

陆知衍放下平板,伸手帮她理了理额前碎发:“我已经跟老陈说了,让他在农场入口等,顺便带爸妈逛逛文化区和科技区。” 他拿起椅背上的外套,“我们去村口迎迎,顺便看看李婶他们准备的手作 —— 昨天她说要给叔叔阿姨准备见面礼。”

两人刚走到村口,就看到老陈领着四位长辈往这边走。苏妈妈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老家的手工茶叶;陆妈妈则提着个食盒,酱菜的香气隐约飘来;苏爸爸手里捧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皮上写着 “项目考察记录”,显然是准备认真了解情况;陆爸爸则背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他惯用的放大镜和技术手册 —— 作为退休工程师,他早就想看看陆知衍研发的模型到底有何特别。

“叔叔阿姨!” 苏晚星快步迎上去,接过苏妈妈手里的布包,“路上累了吧?先去办公室歇会儿,我给你们泡热茶。” 陆知衍也走上前,帮陆爸爸卸下背包,笑着说:“爸,等下我带您去看模型的传感器,您给提提技术建议。”

老陈在一旁笑着插话:“正好李婶在文化区等着呢,她编了些麦秆手作,说要送给叔叔阿姨当纪念!”

一行人先往文化区走。晒谷场的展示架上,苏晚星的《田野故事集》按省份分类摆放,每本扉页都贴着对应的农户照片 —— 山东刘社长的合作社、河南安阳的坡地村、浙江水乡的稻农,照片里的人都笑得眉眼弯弯。苏妈妈拿起一本翻到 “张婶的艾草染” 那章,指尖拂过张婶握着染布的手:“这故事写得真暖,就像亲眼看到张婶做事的样子。”

李婶正坐在展示架旁编麦秆,看到长辈们过来,立刻起身迎上去,手里举着两个刚编好的挂饰:“这是俺编的‘星衍同心’,上面的麦穗代表知衍的科技,樱花代表晚星的文化,送给叔叔阿姨,祝你们一家人开开心心!” 挂饰的经纬间还串着细小的玻璃珠,在晨光里泛着浅光。

陆妈妈接过挂饰,凑近看了看编法,忍不住赞叹:“李婶这手艺真精致!要是晚星的小说能配些这样的插画,肯定更受欢迎。” 这话让苏晚星眼睛一亮 —— 之前出版社确实提过想加插画,只是没找到合适的风格,李婶的麦秆编图案或许是个好方向。

从文化区转到科技区时,陆知衍的模型展示台已经围了几个年轻农户。看到陆爸爸过来,陆知衍立刻拿起一个传感器,递到他面前:“爸,您看这个湿度检测模块,之前您说的防干扰问题,我们加了金属屏蔽层,现在在坡地也能稳定传输数据。”

陆爸爸接过传感器,从背包里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又翻出技术手册对比参数:“这个接口设计比之前合理,不过全国推广后温差大,得考虑低温环境下的续航 —— 我带了些绝缘材料,等下给你装上试试。” 父子俩凑在展示台前讨论技术细节,苏爸爸则在一旁认真记录,偶尔还会提问 “模型对不同土壤的适配周期”,笔记本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临近中午,刘大叔提着一篮刚收获的樱桃过来 —— 是昨天从山东合作社寄来的,特意让长辈们尝尝鲜。“俺们村的老人们都说,要不是知衍的模型,今年樱桃还收不了这么多!” 刘大叔笑着把樱桃递到苏爸爸手里,“之前浇水总掌握不好,现在模型一提醒,俺们就知道啥时候该浇,省了不少事。”

苏爸爸尝了颗樱桃,酸甜的口感让他频频点头:“这就是科技的好处啊,既省心又增产。你们这项目能帮到农民,比啥都强。”

午餐设在农场的小食堂,桌上摆着农户们送来的家常菜:李婶做的麦芯馒头、王婶腌的咸菜、刘大叔炖的鸡汤,还有陆妈妈带来的酱菜。饭桌上,长辈们你一言我一语,聊起全国推广的计划 —— 苏妈妈担心两人太辛苦,特意准备了便携的养生茶包;陆妈妈则说要帮忙整理文化志愿者的培训资料,还能顺便学些麦秆编手艺;苏爸爸提出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老家的乡村学校,帮项目培养年轻传承人;陆爸爸更是直接表态,要跟着去几个试点村落,帮忙优化模型的技术细节。

“你们放心去闯,家里有我们呢。” 苏妈妈给苏晚星夹了块鸡肉,眼里满是心疼,“别总熬夜改方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陆妈妈也跟着附和:“要是忙不过来,就给我们打电话,我和你苏阿姨可以过来帮忙做饭、整理资料,让你们能专心搞项目。”

苏晚星握着妈妈的手,眼眶微微发热。从大一开始的文学梦,到后来跟着陆知衍扎根乡村,她从未想过会得到家人如此全力的支持。旁边的陆知衍也悄悄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让她瞬间安心 —— 有彼此在,有家人在,再难的路好像都能走下去。

午后,长辈们跟着两人去拜访村里的老农户。78 岁的周大爷正坐在院子里编竹筐,看到他们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拉着陆爸爸讲起模型的好处:“以前俺种麦子,全靠天吃饭,现在手机上一看,就知道该浇水还是该施肥,去年亩产多收了两百斤,俺还攒了钱给孙子买了新书包!” 他指着院角堆着的麦囤,眼里满是骄傲,“这都是知衍和晚星的功劳啊!”

陆爸爸听得认真,还拿出笔记本记下周大爷说的 “操作难点”:“老人家眼神不好,模型的字体得再调大些,语音提示也可以加些方言版本,这样更方便。” 陆知衍在一旁点头,把这些建议快速记在手机备忘录里 —— 这些来自农户的真实反馈,比任何技术文档都珍贵。

就在大家准备返程回办公室时,陆知衍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顾言泽发来的紧急消息,附带几张聊天记录截图:“王总监的‘农科惠民公司’开始联系河南、河北的试点村落,说你们的模型‘成本高、维护难’,想低价推销他们的劣质传感器,有两个村落已经有些动摇了!”

陆知衍的脸色瞬间沉下来,把截图递给苏晚星和几位长辈。苏爸爸凑过来仔细看了看,眉头皱起:“这是典型的恶意竞争,咱们得尽快想办法应对 —— 要么拿出更详细的成本对比数据,要么让已经受益的农户去现身说法,不能让他搅黄了试点。”

陆爸爸也跟着分析:“劣质传感器的寿命短,精度也差,用不了多久就会出问题。我们可以做个‘传感器对比实验’,把两种产品的参数、寿命、维护成本都列出来,让农户自己选。”

苏妈妈拍了拍苏晚星的肩膀,语气坚定:“别慌,有我们在呢。我和你陆阿姨可以帮你们整理农户的证词,把每个村落的增产数据、农民的反馈都汇总起来,做成宣传册发给试点村落。你爸爸还能帮你们联系媒体,把王总监的伎俩曝光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看着长辈们忙碌的身影 —— 苏爸爸在笔记本上草拟成本对比表,陆爸爸在平板上画传感器实验方案,苏妈妈和陆妈妈开始整理农户证词 —— 苏晚星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之前面对王总监的挑衅,她多少会有些焦虑,但现在有家人做后盾,好像所有的困难都变得不再可怕。

陆知衍握紧她的手,轻声说:“你看,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麦田,传感器的指示灯在阳光下闪烁,像一双双坚定的眼睛,“明天我们就去河南的试点村落,带着长辈们做的资料,跟农户们好好聊聊。王总监想抢资源,得先问问农民同不同意。”

夕阳西下时,长辈们帮着整理好厚厚的资料册 —— 里面有农户的签字证词、模型的成本收益表、传感器的对比实验方案,还有苏晚星写的乡村故事节选。苏爸爸把资料册递给陆知衍,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意,也是农民们的期待。你们一定要守住初心,把项目做好,帮更多乡村过上好日子。”

陆知衍郑重接过资料册,用力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的。”

返程的车上,苏晚星靠在陆知衍肩上,看着窗外渐渐变暗的田野。手机里,项目组的群聊还在热闹地讨论应对方案 —— 李婶说要组织受益农户去试点村落分享经验,刘大叔主动提出帮忙做传感器对比实验,老陈则联系了当地的乡村干部,准备联合抵制劣质产品。

“有这么多人支持我们,真好。” 苏晚星轻声说。

陆知衍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眼里满是温柔:“因为我们做的是对的事,是能帮到人的事。” 他拿出手机,点开全国试点村落的地图,在河南、河北的光点旁标注上 “重点跟进”,“明天我们就出发,先从河南安阳开始,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去争取,绝不让王总监的阴谋得逞。”

夜色渐浓,农场的灯串亮了起来,像撒在田间的星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长辈们整理的资料册整齐地摆在桌上,旁边放着李婶编的 “星衍同心” 挂饰。苏晚星知道,全国推广的路上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农户的信任,有陆知衍在身边,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只是她不知道,王总监的动作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快 —— 顾言泽刚发来新的消息,说王总监已经联系了首都的项目启动仪式主办方,试图 “举报” 他们的模型 “存在技术隐患”,想阻止启动仪式的顺利举行。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