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惹不起的玉面神探 > 第195章 郑宣平竟是仇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暗渊阁主扫视着整个庭院,并未发现闯入之人的身影,此时四周有一个恐怖的声音,“我知道你是谁!你竟敢假冒暗渊阁主!不得好死!”

这个声音吓得暗渊阁主向后退了三步,待他站稳,轻叹三声,大手一挥,“出来!”

一个仆人突然出现在暗渊阁主身后,躬身行礼,“主人,有何吩咐?”

暗渊阁主舒缓片刻,低声讲,“传令均州郧乡县即刻调一批死士进京!老桂已死,暗渊阁彻底在孤手中,接下来静候孤的消息!”

这名仆人姓钟名平,“遵令!”

暗渊阁主轻摇折扇,冷笑三声,“前朝的暗渊阁在孤手中,六年前父王含恨病逝于均州,这大荣的天下依旧歌舞升平,本阁主在京城筹谋多年定要干一番大事。前朝南阳公主手握暗渊阁竟惨死于洛阳王王行满手中,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这个暗渊阁主在太平坊别院已有数月,只为等待一个机会,萧政回京大出他的意料。

这个夜晚京城崇仁坊江府后院正堂中,江清知手拄拐杖坐在正堂的木椅上,盘算着一件事,抬头瞧着管家江京,“管家,老夫记得再有三日便是十一月初五,应是萧政二十岁生辰,更是其加冠之日,当年萧寅加冠之时乃是先帝亲自为其加冠,奈何萧政二十岁之时父母早亡,谁来为其加冠?”

江京摇着头,“老爷乃是武平郡王之亲外祖父,理应由老爷为其加冠。萧相虽是武平郡王之堂叔,乃是旁支。顺国公萧元翼和羽林将军萧元良虽为至亲,关系上依然较为疏远。老爷随侍三朝,离休之时更是中书令,理应为武平郡王加冠。”

“老夫刚认回萧政还不到一年,每次看到这孩子,总能想起那些年做过的愧疚之事,有何脸面为这孩子加冠?”江清知禁不住流泪,“还是请陛下为萧政加冠。肃王亦是萧政的长辈,亦可为其加冠。”

江京默默低下头,低声抽泣,“老爷,郡王爷已承认老爷为其长辈,这个怕是不合礼数。论礼制,老爷是郡王爷的至亲长辈,陛下和肃王殿下亦是远亲长辈。”

“此事老夫再想想,萧政这孩子早已脱胎换骨,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郎成为威震大荣的武平郡王,威风凛凛的忠武将军,老夫对得起龙骧大将军萧策,对得起云阳长公主,对得起高阳郡王萧寅,明日一早便上奏请陛下为其行加冠礼。加冠在前,成亲在后,王爵加身,何其畅快!”江清知想到这里,“快扶本公去书房写奏疏!”

江京禁不住叹息一声,瞧着满头白发的江清知,搀扶着他一步步离开后院正堂去书房。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江清知作为萧政的亲外祖父,从萧政咿呀学语开始到读书识字,再到回京袭爵,每一步皆是他的精心布局,冥冥之中早已为其铺平未来之路。萧政或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此时的萧政躺在正清苑卧室的床榻上,心中盘算着另一件有趣之事:

“明日将金色梅花袖箭亲手送给清颜,不知她是否会用,若不会用,定很好玩。”脸上全是笑意,身上盖着锦被,小声说道,“武平别院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传来,此次抓获的暗渊阁余孽宁死不开口,本王若想抓到暗渊阁主,要等到何时?”

侍女萧依敏慢步走近床榻前,躬身行礼,“萧大哥,早些歇息!”轻轻熄灭烛台上的蜡烛,盖上灯罩,手提宫灯慢步走出卧室,轻轻关上房门。

萧政一瞬间进入梦乡,待萧依敏慢步走出正清苑正堂,抬头看着夜空的月亮,忍不住叹气,瞥见正清苑中心的庭院空地,“谁?”一手提着宫灯,一手拿着一把横刀,“快出来!本女侠剑下不死无名之鬼!”将手中的宫灯放在地上,手持横刀凌空跃起俯瞰整个正清苑,并未发现刺客的身影,大喊一声,“尔等逆贼,听着,本女侠在此,尔等若敢来必死无疑!”

这才是萧依敏真正的样子。

萧依敏和萧章自小跟着胡正明学武,一身武艺,整个萧府包括一众阵亡将士遗孤皆是习武之人,亦是萧政在京城立足的底气。

宋妍听到正清苑这边的动静,来到萧依敏面前,笑着问道,“正院有何动静?有刺客来访?”

萧依敏拉着宋妍落到庭院中空地上,轻声回道,“宋姐姐,今夜那人轻功极好,我发现及时才吓退那人。胡叔提早将本娘子安排在正清苑护卫,实乃明智之举。”

宋妍默默点头,“萧府一众护卫皆是一等一的江湖高手,就连妹妹你也是功夫深不可测的女侠。如此一闹,那人定不敢再来。我们先回西厢房去歇息。”

“好!”萧依敏笑着捡起地上的宫灯,跟在宋妍身后一起走向西厢房。此时已是深秋,寒气重,马上步入寒冷的冬天。这是萧政十年来第一次在京城过冬,难免有几分不适应。

宋妍小声说,“这几日陛下赐下御寒之物,王爷依旧舍不得穿御赐的锦貂大氅披风。”

“萧大哥行事自有道理!我们先回西厢房睡觉!今夜太困了!”

夜深露重,虫鸣萧瑟,寒夜消散,白日初至,萧政身穿紫色衣袍,头戴金发冠,腰缠金玉带,脚蹬步云履,坐在马车上赶往宣政殿,手中摇着折扇,不知今日大殿上又会有何大事。卯时一刻萧政迈着大步进入宣政殿,手中是一白色玉笏,一直走到太子身旁,冲着太子周靖躬身行礼,“太子殿下,小王拜见!”

太子周靖默默点头,瞧了一眼端坐在龙椅上的周璟,躬身行礼,“父皇,今日原中书令江清知有奏折呈上,请父皇圣裁。”

安康笑着走下丹墀将奏章呈给周璟,周璟看了三遍,面露难色,看了一眼站在萧政右侧的萧伯达,“萧爱卿,朕这里有一个难题,你可愿帮朕解决一下?”

萧伯达一脸疑惑,“陛下,是何难题?请陛下明示!”

“武平郡王萧政再过三日便是弱冠之年,现下高阳郡王和其夫人已不在人世间,江相提议由朕为萧政加冠?此事如何处理?”周璟满脸愁容。

萧伯达低着头,扫视一圈,先看看中书令杜怀庆,又瞧瞧侍中景知明,瞥了一眼肃王周霄,一时难以选择,心生一计,“陛下,此事涉及武平郡王的家事,亦是皇家之事,可派一王公大臣代表陛下为武平郡王行加冠礼。”

杜怀庆瞧了一眼景知明,摇着头,用凶狠的目的瞪着萧伯达,心中咒骂:“这个老家伙,谁敢越过江公为萧郡王加冠?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景知明也是同样的心思,看了一眼肃王,手持玉笏站出来低声讲,“陛下,听闻肃王殿下和高阳郡王萧寅亦是表兄弟,肃王殿下亦是武平郡王的长辈,此事可由肃王殿下代劳。”

肃王周霄手持玉笏,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不知如何回答,抬头望着太子,“太子,顺国公对此有何想法?”

太子周靖忍不住叹息一声,“望父皇早做决断!”

按礼制,大荣皇帝不能亲自为异姓郡王加冠,除非是皇子公主血脉。周璟摇着头,此事还不能不办,若置之不理,乃是对武平郡王的轻慢,若直接为萧政加冠,又于理不合。当年萧寅加冠之时,萧寅已被逐出河东萧氏,父母已逝,太宗皇帝无奈只能亲自为其加冠。今日之事与当年情形相似。

周璟摇着头,瞧了一眼安康,大声讲,“安康,拟旨,大荣皇帝令,敕封原中书令江清知为司徒,三日后在郡王府代朕为武平郡王萧政加冠,礼部右侍郎林文海全权负责此次加冠一事。雍州刺史韩临调任尚书左丞,雍州长史江明远升任雍州刺史;颍州刺史江明鸿调回朝任工部右侍郎。即刻去江府传旨!”

安康躬身施礼,“老奴遵旨!”

周璟缓慢地站起身,扫视着宣政殿中一众官吏,“当年先皇亲自为萧寅加冠,一时传为美谈。江相乃是武平郡王萧政之亲外祖父,代表朕为萧政行加冠礼,合乎朝廷礼制。众卿,有何异议?”

肃王周霄第一个发声,“皇兄圣明!”

萧伯达等人一起附和,“陛下圣明!”

“杜卿,肃王,萧卿,你们三位先合计商议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的人选。朕给你们三日。”周璟一屁股坐在龙椅上,“众卿,还有其他要事启奏吗?”

萧伯达手持玉笏,躬身行礼,“陛下,大荣北部安北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各级官吏已拟好,望陛下御览!”

周璟叹息一声,“萧卿,此事散朝后宣政殿再议。”瞧了一眼萧政,“萧政,待你加冠后,多为朕分忧,京城近来多盗匪,右骁卫要做好缉捕盗匪一事!”

萧政手持玉笏躬身行礼,满脸带笑,“臣萧政谨遵陛下之意!”

“散朝!”周璟缓慢地站起身,第一个走向后殿,心中有一百个不乐意,“今日为何有这么多事?但愿河东萧氏能顺遂平安,这一晃萧政已至弱冠之年,云阳姑母在天之灵定要保护萧政一世平安!”

这才是周璟的真实心思。

散朝后萧政手持玉笏在殿门前接过金虹剑和棠溪剑,这是入朝面君的规矩,宣政殿上不允许佩戴兵器。江明远笑着跑到萧政面前,躬身施礼,“武平郡王,此次江府沾你的光,下官已荣升雍州刺史,三日后在萧府举办加冠礼,萧府要提前做准备。”

“啊!”萧政想起加冠礼,“当年还真是先皇亲自为阿爷加冠,其待遇堪比皇子公主,阿爷仕途平顺,原来在这里。”

“别瞎说!”江明远呵呵一笑,“你阿爷原本就是先皇的亲侄子,先皇为其加冠合乎情理。今时今日情形又有不同,你已重回河东萧氏,还有阿爷这个长辈,陛下只能令阿爷代其为你加冠。你啊,回府好生准备。”

萧政摇着头,禁不住叹息一声,此次加冠大礼定会招致暗渊阁余孽的关注,若能尽快撬开那人的嘴便能知晓暗渊阁余孽在京城的藏身之处。

“政儿,太医郑宣平一案确有问题,郑宣平这个太医宁死不招,身上依然有疑点,人虽转移至雍州署衙大牢,这个案子好生蹊跷。北漠安璃王子所中之毒虽解,依然处于昏迷状态。”江明远低头,不知如何审下去。

萧政傻笑一声,留下一句话,“舅父,此案慢慢审,景阳侯胡鸣头脑发热相中太医郑宣平之女郑良英,总得让阿鸣看清这一家子的真面目方能彻底放下。景阳侯胡正道一家为保家卫国而死,本王总要看护好景阳侯留下的唯一血脉,郑宣平虽出身于荥阳郑氏,却不是良善之人。不许郑良英探监!待本王加冠后再去找郑宣平算账。”

江明远轻拍他的双肩,低声说道,“舅父知你心中悲苦,萧碧岚之妻郑岚正是荥阳郑氏之人,这荥阳郑氏虽是世家大族,而郑宣平确不是良善之辈。郑宣平在狱中不会好过。”

萧政叹息几声,轻摇着头,“本王还能相信谁?河东萧氏那群族亲不可信,皆是一帮自私自利之人,郑宣平之流还想通过拉拢阿鸣来暗算本王。这一次郑宣平若敢胡来,本王定要覆灭整个郑氏。”

江明远拉着萧政一起走出宣政殿,心中升起怜悯之心。面前之人历经磨难,还要遭受他人的算计。郑宣平不过是区区一太医,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算计萧政,当真是不可救药。

萧政从宣政殿离开后便直奔中书省政事堂,在政事堂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太医郑宣平毒杀北漠可汗质子一案,不想理会这些人。萧政是中书省右谏议大夫,在政事堂大堂翻看着近日呈上来的一些案子,杜怀庆身穿紫袍走近前,微笑不语,盯着萧政在看。

萧政猛然抬头,一时疑惑,“杜公,有何吩咐?”

“无事!无事!”杜怀庆承袭其父莱国公之爵位,在中书省兢兢业业,近日瞧着萧政愈加喜欢,“太医郑宣平一案已有拖延,陛下已有恼怒之意。”

“杜公,小侄听闻此案已发还雍州衙署,督促早日破案为好,若太医郑宣平果真有罪,按律治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