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麻荒梦 > 第90章 苦难的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真相如同抽丝剥茧浮出水面,贾正金之死确系闫财富所为。但王天林心中仍有一团疑云,他目光如炬地盯着闫财富问:“昨天村里召开案情分析会,全村成年男人都到场了,你在场吗?”

“我没去。” 闫财富垂着头,声音低沉像秋日的残叶。

王天林眉头紧锁,心中疑惑更甚:“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会议,你竟不参加?”

闫财富无奈地叹口气,道出缘由:“县里下了死命令,交公粮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我爹是生产队长,他担心我在会上露馅,就安排我去交公粮了。”

“你们一共去了多少人?” 王天林继续追问。

“十个,每个生产队一个,是生产队长指定,还得经过大队书记包正文审查同意。包书记觉得我们这十个人可靠,才放行的。” 闫财富如实回答。

王天林忍不住喃喃自语:“哼,可靠,结果问题就出在这儿!” 他心中虽有不满,也无话可说。毕竟他清楚,包正文书记事先向王化民副局长请示过,是副局长批准的。谁能料到,偌大的村子,偏偏去交公粮的十人里,藏着他们苦苦追寻的凶手。

王天林对红鼻子老头刘子辉仍存疑虑,让包正文将其带到公社审讯室。面对刘子辉,王天林直截了当问:“闫财富杀人被抓,这事你知道了?”

“全村传得沸沸扬扬,我能不知道吗?” 刘子辉一脸满不在乎。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王天林紧追不舍。

刘子辉早料到会有此问,连忙辩解:“你们抓了人我才知道的!要是我早知道还瞒着,那不成包庇犯了?”

王天林语气变得严厉:“从一开始,你的行为就很反常。推荐闫财富当组长,贬低贾正金文化素质,还揭发范文明半夜活动,这怎么解释?”

刘子辉顿时涨红了脸,气呼呼说:“你这么说可就冤枉我了!当初连你们专业破案的都查不出凶手,我一个平头百姓能知道啥?难道闫财富杀人还会特意告诉我?再说,你们来队里讨论案情,大家都不吭声,工作还怎么开展?现在倒成我的不是了?我推荐闫财富当组长,是大家同意的;说贾正金文化素质低,那是事实;揭发范文明半夜活动,也是我亲眼所见!不信你们去查,找范文明对质,要是我说谎,你们抓我去坐牢!”

王天林见刘子辉情绪激动,说的话也有道理,自己心里有怀疑,可是拿不出证据,况且这对案件整体影响也不大,就缓和了语气:“大爷,您别激动,我就是想把案子弄清楚。”

旁边的公安人员见状,赶忙上前打圆场,连推带劝把刘子辉送出审讯室说:“没事了,您先回家,要是有需要再找您。”

刘子辉一边往外走,一边暗自庆幸,后背早已浸透冷汗。说实话,他早就猜到闫财富是凶手,所以在讨论会上极力推荐闫财富当组长,这样既能降低他的嫌疑,还能让闫财富掌握破案动向,说不定还能帮自己蒙混过关。

至于他如何怀疑闫财富,全凭自己推测。贾正金被杀后第二天,刘子辉去闫财富家,发现原本放在窗下盖兔窝的土坯,竟搬到南墙根。他随口问:“咋不盖兔窝了?” 闫财富神色慌张,过了好一会儿才支支吾吾地说:“天冷了,明年再说吧。” 再看闫财富,还换了新拆洗的棉衣。虽说换季换衣很正常,可这也太巧了,从那时起,他就起了疑心。

当晚,地区公安局的鉴定结果出来了,斧头和血衣上的血迹,正是贾正金的。闫财富随即被逮捕。

两个月后,县城广场上人头攒动,万人公判大会在此举行。闫财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同一天,县广播站循环播放歌颂贾正金英雄事迹的长篇通讯 ——《他为人民而牺牲》,赞扬贾正金作为黄唐村公安员,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奉献,称他是与阶级敌人斗争时壮烈牺牲的英雄,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将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到底。

马卫红得知范文明的死讯,泪如雨下,满心都是悔恨与埋怨。她当初只是和丈夫闹别扭,回娘家想吓唬人,没想到哥哥马卫东得知她挨打后怒火中烧,拦住范文明不让他接人。如今闹出人命,她自责不已。

黄唐血案带来的影响,如一场无情的风暴,影响到众多人的生活。马志梅的世界瞬间崩塌。不仅是对未婚夫的思念,还有世俗的流言蜚语,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她的心。有人说她命硬,克死未婚夫,以后谁还敢娶她?这些恶意的揣测,让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她整日郁郁寡欢,脸上再无笑容,常常觉得生无可恋。思维变得迟缓,话语越来越少,行动也愈发缓慢,甚至连吃饭喝水都提不起兴趣。医生诊断,她患上抑郁症。为给她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经济每况愈下,马志远也被卷入这场苦难的漩涡。

现实的残酷,远超马志远的想象。他既要面对家庭的贫困,又要在田间辛苦劳作。每日在地里挥汗如雨,换来的是不公平的对待。别人一天挣十分,他只能拿七分,即使他付出的劳动不比任何人少。

一天的劳作结束,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家里没粮,母亲多次去舅舅家借玉米,早已不好意思再开口。中午常常吃不饱,晚上收工后,又累又饿,连炕上得都艰难,躺下后再也不想动弹。

马志远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能再这样下去,一定要改变现状!机会终于在下半年来临。

那天,马友瑞在干活时说:“明天要找人拓泥坯,一天拓 350 块,记 15 分。” 马志远毫不犹豫站出来:“大伯,让我去吧!”

马友瑞上下打量着他,眼神中满是怀疑:“你能行吗?”

“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 马志远笑着回应。

得到应允后,马志远回家叮嘱母亲:“妈,明天我去拓泥坯,多做点饭,我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马志远就吃完饭,赶到拓泥坯的地方。等其他工友来的时候,他已经和好泥了,开始拓泥坯。初入农活的他,踏实肯干,从不偷懒。上午十点多,他就拓了 250 多块。这时,马友瑞扛着铁锨走来,看看众人的活儿,批评起牛文连:“你看看你拓的,这么薄,当是造纸呢?再看看马志远,干活多实在,坯又厚又结实!”

马志远听了表扬,心里美滋滋的,满心期待着今天的工分。

马友瑞接着说:“要是上午干完了,下午还想干的,来我这儿报名,去大队找马友志,到河滩挖排水沟。”

马志远盘算着自己能完工,主动报名:“下午我也去!”

马友瑞有些惊讶:“上午这么累,下午还能行?”

“行,没问题!” 马志远坚定地说。

其实,他早已疲惫不堪,但他明白,只有咬牙坚持,才能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

下午在河滩,马友志说:“上午累坏了吧,下午活儿不多,把这段排水沟挖通就行。” 分完工后,大家各自忙活起来。太阳落山时,马志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众人一起完成了任务,又挣了 5 分,一天下来他挣了20 分,抵得上以前三天的收入。

此后的日子里,马志远累得身形消瘦,依然咬牙坚持。

拓完泥坯,村里又组织开挖排涝沟。到了工地,马友志给各生产队分配任务,队长们再给社员分工。

分完工,大家开始挖土方,只有马志远站在那儿,盯着工地沉思。其他社员见状,纷纷嘲笑他:“愣着干啥,等我们帮你干活呢?”

马志远没理会,他在观察地形。他发现工地表面有一层十多公分厚的软泥,下面是向排涝沟倾斜的斜坡。他意识到,如果直接把挖出来的土堆在软泥上,等沟挖到一半,土就会滑下去,白费力气。他没有急着挖沟,而是先清理软泥。众人又开始嘲笑他,但他不为所动。等大家挖出沟的模样了,他才开始动手,还在沟的两头留了两个埂。

旁边的社员不乐意了:“这是你的工段?留着干啥?”

马志远笑着说:“是我的工段,我最后挖,不用你们管。”

这时,马友瑞走过来,一看明白了,他对其他社员说:“你们干了这么多年农活,还不如人家马志远这个书生!把土堆在软泥上,等会儿就滑进沟里了。马志远留这两个埂,就是怕你们的土滑到他挖好的沟里!”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可惜已经来不及改了。即使有人明白了,也不愿重新返工。果然,没多久,他们挖的土全部滑进沟里,一天的辛苦付诸东流。只有马志远挖的那段沟完好无损,虽然一开始进度慢,但最后按时完成任务。

马友瑞对他赞不绝口:“到底是有文化,干农活不光靠力气,还得动脑筋!” 从那以后,马志远成了整劳力,每天固定挣 10 工分,就算干活少,工分也不会减。

即使如此,家里依然缺衣少食。他初中时的衣服,穿了三年,打满补丁,破旧得像乞丐的衣裳。

转眼深秋,秋粮收完。县政府抽调城关、黄唐等 17 个非受益公社 30% 的劳动力,参与引乌大渠工程建设,上万民工日夜奋战。听说每天有一毛钱补助和半斤粮食,马志远赶忙找到马友瑞:“大伯,让我去吧!家里实在没粮,听说去那儿能吃饱饭。”

马友瑞瞥他一眼:“就你吃不饱?谁不想去?都惦记那点补助呢!”

马志远连忙掏出两盒香烟塞进马友瑞口袋:“大伯,咱是本家,您就照顾照顾我吧!”

马友瑞笑着收下香烟:“行,想去就去吧,算你一个。”

马志远怀揣着希望,踏上前往引乌大渠的路,只是未来的苦难与艰辛,还在前方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