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首席法医与她的宿敌世子 > 第10章 妙手探幽,暗结善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章 妙手探幽,暗结善缘

室内静默无声,唯有檀香袅袅。

时若凝神静气,三指搭在苏老夫人腕间,仔细体会着那紊乱而微弱的脉搏。沉、迟、结、代,几种凶险的脉象交织出现,印证了她最初的判断——这是心阳衰微,水气凌心之重症。放在现代,便是严重的心律不齐伴心力衰竭。

她诊脉的时间比平常长了许多,苏嬷嬷侍立一旁,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出。老夫人倒是从容,半阖着眼,任由时若探查。

良久,时若才轻轻收回手。

“大小姐,如何?”苏嬷嬷忍不住轻声问道。

时若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老夫人,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老夫人,请恕时若直言。您此症乃心脉受损,阳气衰微,以致水湿内停,上凌于心,故胸闷气短,夜间平卧时水气上逆,故而加重,难以安枕。眩晕亦是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

她用的虽是中医术语,但解释得深入浅出,将病机与症状清晰地联系起来。老夫人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太医署那些老头子,也说类似的话,却总在补气安神上打转,初时有效,久了便如隔靴搔痒。”她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久病成医的洞察与无奈。

“因为根源在心阳,而非单纯气虚神扰。”时若一针见血,“补气安神之药,性多滋腻壅滞,若心阳不振,无力运化,反成负担,故而初效后弊。”

老夫人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说。

“此症治疗,需以温通心阳,活血利水为要。寻常方药力缓,恐难当此任。”时若目光沉静,“时若斗胆,欲以银针为主,辅以汤药,双管齐下,或可一试。”

“银针?”老夫人眼中好奇更甚,“如何施为?”

“取穴内关、郄门、膻中、心俞等,以特定手法运针,旨在强心通脉,振奋阳气;再辅以水分、阴陵泉等穴利水消肿。此法或有些许痛楚,但起效或能更快。”时若详细解释施治思路,毫不藏私。

苏嬷嬷听得心惊,以银针直刺心脉相关要穴,这风险……

老夫人却看着时若那双清澈而自信的眼睛,沉默片刻,忽然笑了笑:“老身这把年纪,什么苦没吃过,什么风险没担过?总好过如今这般不死不活地拖着。丫头,你尽管放手施为。”

这份信任与魄力,让时若心头微震。她不再多言,净手,取出银针,在烛火上细细消毒。

她先请老夫人解开衣襟,露出胸前穴位。指尖触及老人松弛的皮肤,她能感受到那皮下微弱而挣扎的心跳。她屏息凝神,取细长银针,精准刺入膻中穴,指下运力,采用补法,轻轻捻转,以期宽胸理气,振奋胸阳。

接着是手臂上的内关、郄门穴,深刺以求直达病所,强心复脉。每落一针,她都全神贯注,感受着指下的“气感”,调整着针尖的方向与力度。她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与力量感。

苏嬷嬷在一旁看得手心冒汗,只见随着时若的运针,老夫人原本略显急促的呼吸,竟真的渐渐平缓下来,紧蹙的眉宇也舒展了些许。

背部的心俞穴等亦依次施针。整个过程,老夫人除了初时几针微有蹙眉,后面竟露出舒适的神色。

起针后,时若又写下一张方子,与给柳家表少爷的方子截然不同。此方以附子、桂枝为君药,大辛大热,旨在温通心阳,辅以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茯苓、猪苓利水渗湿。方子剂量斟酌再三,既求力专效宏,又防药性过猛伤及根本。

“此方需文火久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服药期间,务必注意保暖,饮食清淡,不可过饱,情绪亦需平稳。”时若仔细交代,并将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口干、轻微心悸属正常药效反应,若过剧则需调整)一一说明。

苏嬷嬷接过方子,如获至宝。

施治完毕,老夫人感觉胸口的憋闷感明显减轻,呼吸顺畅了许多,竟生出几分久违的困意。她拉着时若的手,轻轻拍了拍:“丫头,辛苦你了。今日感觉松快了不少。”

“老夫人感觉舒坦便好。此症需徐徐图之,非一日之功。三日后,时若再来为老夫人复诊调方。”时若谦逊道。

离开苏府时,依旧是那辆低调的马车相送。苏嬷嬷亲自将时若送到门口,态度比来时更为敬重,又奉上一个锦盒:“此乃我家老夫人一点心意,万望大小姐莫要推辞。”

时若知是诊金,便大方收下。马车驶离那条幽深的巷子,她打开锦盒,里面并非金银,而是两支品相极佳的老山参,以及一套用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的文房四宝,价值不菲,更难得的是那份雅致与心意。

时若明白,这不仅仅是诊金,更是一种认可与善意的表达。

回到静心苑,已是黄昏。安禾早已等得心焦,见时若平安归来,才松了口气,又见到那贵重的谢礼,更是咋舌。

时若没有多言,只将东西收好。她坐在灯下,仔细回忆着为苏老夫人诊治的每一个细节,复盘自己的判断与施针用药是否还有可改进之处。她知道,苏老夫人的病,将是她医术在这个时代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她能否真正踏入更高圈子的敲门砖。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苏府后,内室屏风后转出一位身着常服、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

“母亲觉得这丫头如何?”男子走到榻边,关切地问。

苏老夫人半倚着,气色确比之前好了许多,她缓缓道:“年纪虽轻,心思缜密,胆大心细。尤难得的是,不矜不伐,言之有物。太医署那些老家伙,缺的便是这份敢于直指病根的锐气与魄力。”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此女,非池中之物。与之结个善缘,于你,或于……朝廷,未必是坏事。”

中年男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暮色。

静心苑内,时若吹熄了灯,躺在床上。窗外月色如水,她的内心却无比清明。苏府之行,像为她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感受到了更隐秘的暗流。

前路依旧未知,但她手中的银针和脑中的知识,便是她最大的依仗。她闭上眼,安然入睡,准备迎接明日,以及明日之后,那必将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