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工匠营的壮大

人多了,地盘大了,队伍也编得有点模样了,可方腊心里头跟明镜似的:这光有人有地,还远远不够!打仗这玩意儿,说到底,拼的是啥?除了不怕死的劲儿,还得有趁手的家伙事儿!你总不能指望弟兄们天天拎着烧火棍去跟官军的铁甲硬弓拼命吧?

前阵子要不是胡老爹他们鼓捣出了“震天雷”,帮源洞那一仗,胜负还真不好说。这玩意儿,关键时刻真能顶大用!可问题是,“震天雷”好是好,造起来也太费劲了!胡老爹带着那几十号人,没日没夜地干,累得眼珠子通红,一个月也攒不出多少来,根本不够大军敞开了用。

这哪行啊?方腊琢磨着,得把造家伙事儿这块,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这就好比家里要开饭馆,光有跑堂的、掌勺的还不行,你得先有个像样的厨房,家伙什儿得齐全!

他把这想法跟庞万春、赵普他们一说,大伙儿都拍大腿赞成。

“太对了圣公!”庞万春嗓门最大,“咱们现在兵强马壮,可好些弟兄手里拿的还是破铜烂铁!上次缴获的那些官军制式刀枪,好是好,可数量有限,不够分啊!得咱们自己能造!”

赵普也点头:“是啊,圣公。咱们现在地盘大了,用钱用粮的地方多,总靠缴获不是长久之计。要是自己能打造军械,不仅能省下大笔钱,关键时刻也不怕被人卡脖子。”

方百花更直接:“阿哥,我女兵营好些姐妹力气小,用的刀都嫌沉,要是有更轻便合手的兵器就好了!”

意见统一,说干就干!方腊立刻下令:扩大“天机院”规模,升格为“工匠营”!把散落在各处的能工巧匠,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搜罗过来!

命令一下,底下人就忙活开了。韩冲的侦察兵们除了打探军情,又多了一项新任务:打听哪儿有好匠人。是铁匠、木匠、皮匠,还是会鼓捣火药的老师傅,只要是手艺人,就想办法请来(或者“请”来)。赵普的后勤司则负责腾地方、备材料、安排食宿。

你还别说,这招真管用!没几天功夫,各路人马就送回来不少“宝贝”。

有从新归附的村镇里“请”来的老铁匠,手艺是祖传的,打了几十年农具,听说要给天策府打造刀剑,激动得胡子直抖:“老汉我打了一辈子锄头镰刀,没想到临老还能给义军打杀敌的宝刀!值了!”

有从俘虏的官军溃兵里发现的能人。有个小个子老兵,以前在官军匠作营干过,专门负责修弓弩,手艺那叫一个精细!被俘后本来吓得要死,一听天策府不杀匠人,还给好吃好喝让干活,立马来了精神,拍着胸脯保证能把缴获的破弓烂弩都修得跟新的一样!

还有更绝的,附近州县有些受不了官府盘剥、或者得罪了人混不下去的工匠,听说天策府这边重视手艺人不算,还给安家费,居然自己偷偷摸摸跑来了!有个姓钱的老皮匠,带着俩徒弟,跋山涉水找来,一见面就喊:“圣公!收下俺们吧!俺们会熟皮子,做铠甲、刀鞘、马鞍子都是一把好手!”

好家伙,这下可热闹了!工匠营原先就胡老爹那几十号人,这一下子扩充到了好几百!铁匠坊、木工坊、皮具坊、火药坊……一个个像模像样的作坊,在帮源洞后山一片相对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热火朝天地建了起来。

胡老爹这下可成了大忙人,也成了工匠营名副其实的“总工程师”。老头儿精神头倍儿足,每天背着手,在各个作坊之间转悠,指点这个,纠正那个,忙得脚不沾地,可脸上总是笑呵呵的。

“老张头!你这炉火温度不够!打出来的铁发脆!加柴!使劲加!”

“小李子!刨子要稳!你看你刨这木板,跟狗啃似的!重来!”

“王师傅!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不能瞎搞!差一点,威力差老鼻子远了!按我给的方子来!”

老师傅一认真,底下人谁敢马虎?整个工匠营里,叮叮当当,呼呼啦啦,锯木头声、拉风箱声、锤打铁器声,从早响到晚,就没停过,跟个超大号的蜂巢似的。

生产的东西,也多了起来。以前主要就盯着“震天雷”使劲,现在可不一样了。

铁匠坊里,炉火通红,学徒们喊着号子拉风箱,老师傅们挥汗如雨,抡着大锤小锤,叮当声中,一把把雪亮的腰刀、长矛头、枪尖被打造出来,淬火之后,闪着寒光。

木工坊里,锯末纷飞,匠人们忙着制作枪杆、弓弩的臂身、盾牌,还有“震天雷”需要的木托子。要求就一个:结实!耐用!

皮具坊里,气味不太好闻,但老师傅们手艺好,把硝制好的牛皮、猪皮做成坚韧的皮甲、刀鞘、箭囊,还有行军用的水囊、帐篷。

最神秘也最危险的火药坊,设在一个远离其他作坊的山坳里,由胡老爹最信任的几个徒弟和那个从官军俘虏里找来的老师傅负责。严格按照改进后的配方配制火药,小心再小心,确保安全和威力。

方腊隔三差五就带着庞万春他们来工匠营转悠,看看进度,问问困难。

“胡老爹,辛苦啦!眼下最缺啥?尽管说!”方腊拍着老匠人的肩膀。

胡老爹抹了把汗:“圣公,人手是差不多了,可……好铁还是缺啊!光靠缴获和收废铁,不够用。要是能有个稳定的来路就好了。”

方腊点点头,记在心里。这是大事,得想办法解决。

庞万春则更关心成品,他拿起一把新打好的腰刀,用手指弹了弹刀身,听着清脆的回响,又挥舞两下,满意地说:“好刀!比官军那制式的也不差!胡老爹,这刀一天能打多少把?”

胡老爹估算了一下:“要是铁料跟得上,咱们这十几个炉子一起开火,一天出三五十把好刀,问题不大!”

“好!太好了!”庞万春乐得合不拢嘴,“赶紧给我作战司的弟兄们都换上!”

方百花则对一批新做的轻便皮甲和更适合女子使用的短刀很感兴趣,亲自试穿试用,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方腊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自己的工匠营,就像有了个会下金蛋的母鸡,能源源不断地为军队提供装备支持。这不仅仅是武器的问题,更是一种底气和信心!

当然,问题也不少。除了铁料短缺,还有工匠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安全管理也要加强(尤其是火药坊)。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重视,总能解决。

工匠营的壮大,让天策府的腰杆子更硬了。以前是有什么用什么,凑合着打;现在,可以开始琢磨着,用什么打得更狠、更巧了!这把名为“天策府”的利刃,正在被自己人,一锤一锤地,锻造得更加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