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前任婚礼当天,我摊牌了 > 第72章 将计就计,破局之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章 将计就计,破局之始

晨曦彻底驱散了苏黎世湖面的薄雾,将贝勒里夫酒店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但李长乐的心中,却比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冰冷和清醒。接踵而至的意外信息,如同无数条毒蛇,缠绕在他的决策树上,吐着危险的信子。

威胁一: 瑞士银行那条意外的对外通知,如同一颗埋藏极深的地雷,虽然暂时未被触发,但其引信已经暴露,指向了与赵氏集团关联的律师事务所。这意味着,他精心策划的“无声”行动,可能在未来某个不可控的时刻,招致赵家残余势力的反扑。这是一个潜在的、延迟引爆的危机。

威胁二: “星海资本”对周胖子备用账户的精准打款,是赤裸裸的警告和挟持。他们不仅在说“我们知道你的底细”,更是在说“我们能轻易动你身边的人”。这让他接下来的任何行动都投鼠忌器。

“机会”(或者说,更深的陷阱): 罗曼诺夫迫不及待的闭门会议邀请。这是要将他彻底拉上贼船,参与“分赃”和“善后”,一旦踏入,他身上“星海资本”的烙印将再也无法洗脱。

三面夹击,看似绝境。

但李长乐的大脑在极限压力下,反而进入了某种超然的计算状态。恐惧和愤怒被强行压制,转化为冰冷的逻辑分析。他意识到,这三条线并非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或许……可以相互利用。

他首先需要处理最紧迫的问题——那条银行系统的意外通知。他不能直接入侵律师事务所的系统去删除记录,那太着痕迹,反而可能坐实问题。他需要一种更间接、更自然的方式,让这条通知“自然失效”。

他重新连接网络,调动阿忠的资源,开始调查那家卢塞恩的律师事务所。很快,他发现这家事务所虽然与赵氏集团有合作,但并非核心法律顾问,主要负责一些在瑞士的常规资产管理和合规业务。更重要的是,该事务所近期的内部通讯记录(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获取的元数据)显示,他们正在忙于处理一桩棘手的跨国并购案,内部资源紧张。

一个计划瞬间在李长乐脑中成型。

他利用一个之前准备好的、与金融资讯相关的匿名信息发布渠道,精心编纂了一条看似普通的行业快讯:

“【业内快讯】 据悉,受近期诺德斯特罗姆集团高层变动及项目审查影响,与之相关的部分离岸架构及托管服务正面临普遍性的合规复审压力。多家提供此类服务的机构已内部通知,将暂缓处理部分敏感账户的指令,并启动深度尽职调查,预计将持续数周。”

这条信息不直接提及任何具体机构或个人,但精准地命中了当前“诺德斯特罗姆”事件在金融圈内引发的普遍焦虑情绪。然后,他通过技术手段,将这条“快讯”以较高的权重,推送到了那家卢塞恩律师事务所几位主要负责合伙人的行业信息订阅流中。

他的目的很简单:制造背景噪音和优先级干扰。当那家事务所负责处理银行自动通知的初级律师或助理,看到这条关于“诺德斯特罗姆关联账户普遍审查”的快讯,再收到银行发来的、关于某个可能与此事件相关的保险箱密钥注销的低优先级通知时,他们很大概率会将其归入“受影响的常规案例”,而不会立刻提高警惕,向上汇报。在事务所本身业务繁忙的情况下,这种低优先级通知很可能被暂时搁置,甚至淹没在文山会海中。

这只是一个概率游戏,无法保证百分百成功,但足以在短期内,大幅降低那条通知被赵家核心层注意到的风险,为他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处理完最迫切的隐患,李长乐的注意力回到了“星海资本”和周胖子的问题上。

他不能直接告诉周胖子真相,那只会将胖子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他需要一种方式,既能让“星海资本”认为他接受了这种“挟持”,又能暗中为周胖子解除这个隐患。

他拿起那个与周胖子单线联系的备用手机,发了一条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的信息:

“胖子,最近走运,接了个大项目的尾款,分你一笔沾沾喜气,打你那个尾号7784的卡上了(就是以前咱俩开玩笑说中了彩票用的那个),自己留着花,别瞎嘚瑟,最近风声有点紧,低调点。”

这条信息的关键在于:

1. 他明确指出了收款账户是那个“备用账户”,暗示他知道钱到了哪里。

2. 他用“接项目分钱”作为合理解释,符合他之前对周胖子说的“出差谈合作”的借口。

3. “中了彩票用的那个”这句话,是他和周胖子之间一个真实的玩笑梗,能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和亲切感,降低被监听者(如果存在)的疑心。

4. “风声紧,低调点”是隐晦的警告,提醒周胖子不要动用那笔钱,并且要小心。

他相信以周胖子对他的信任和那份粗中有细的机灵,能听懂他的弦外之音——这笔钱有问题,别碰,藏好。

同时,这条信息一旦被“星海资本”监听到,他们会认为李长乐已经接受了这笔“保障金”,并用一种符合他们兄弟关系的方式进行了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对方的控制欲,降低他们的戒心。

最后,是关于那个闭门会议的邀请。

去,是龙潭虎穴。不去,立刻就会引来更直接的打击。

李长乐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决定去!但不是以他们期望的、被动卷入的方式去。

他要反客为主,至少要掌握部分主动权。

他给“普罗米修斯”回复了信息:

“闭门环节,可以参加。但我需要一份与会者的初步名单及背景摘要,以及会议的核心议题纲要。我需要知道我将面对的是谁,以及需要准备什么。”

这是一个合理且专业的要求,符合他“谨慎专家”的人设。但同时,这也是在试探对方的信息开放程度,并为自己争取准备时间。如果他能在会议前拿到名单,就能提前分析潜在盟友或对手,找到可能的突破口。

信息发出后,李长乐开始了紧张的会前准备。他不再仅仅思考如何防御,而是开始构思,如何在这次会议上,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星海资本”想利用他,捆绑他?

他何尝不能利用“星海资本”的资源,来武装自己,甚至……找到他们的弱点?

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因为能力出众而被看重,但又对强大合作伙伴心存疑虑、试图寻求更多保障和信息的技术专家。这种形象,既真实,又不会过于具有攻击性。

他仔细梳理了自己手中可能成为筹码的东西:顺利完成“诺德斯特罗姆”清理任务所展示的能力;可能对“星海资本”某些隐秘关联的知情(尽管不完整);以及,他自身所具备的、对方似乎极为看重的技术天赋和“野路子”思维。

他还需要一件“武器”,一件能在关键时刻,展现价值或施加威慑的“武器”。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个关于“诺德斯特罗姆”非法网络的、被他分割存储的完整证据包上。也许……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不涉及核心、但又足够有分量的“边角料”?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飞速流逝。

上午八点五十分,李长乐出现在了贝勒里夫酒店光可鉴人的大堂。他依旧穿着普通的夹克,背着那个黑色背包,神情平静,眼神深邃。

一位穿着酒店制服、但气质干练的年轻女性立刻迎了上来,微微躬身:“李先生,请跟我来,罗曼诺夫博士和各位先生已经在等您了。”

李长乐点了点头,跟在她身后。

电梯无声地上升,不是通往他之前去过的套房楼层,而是更高的、标识着“行政会议中心”的楼层。

门开了。一条铺着厚地毯的安静走廊通向一扇厚重的双开木门。

门被推开的一刹那,里面略显嘈杂的交谈声戛然而止。

数道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带着毫不掩饰的利益计算,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门口的李长乐身上。

破局之始,就在此刻。